試談「寶蓮燈」的改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4429
颗粒名称: 試談「寶蓮燈」的改編
并列题名: 兼評越劇實驗劇團的演出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1月18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試談「寶蓮燈」的改編的文章。
关键词: 戲改 文学 封建

内容

神話劇和迷信戲的劃分,是戲改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我們知道:神話,是古代人民對於自然現象的天眞幻想,對於人間社會的抗議和未來世界的理想,反映了人民對自然或社會鬥爭的過程和前途,雖然超過了當時的現實,但它是符合歷史發展法則的。如果我們加以適當的整理,可以通過神話劇豐富的想像和美麗的形象,把觀衆引向神奇崇高的境界,提高他們優良的情操,鼓舞他們戰勝自然戰勝敵人的熱情和信心。可是,由於神話劇和迷信戲在形式上容易混淆,而迷信戲的效果却正和神話劇相反,——它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用以愚弄人民,模糊了勞動人民的階級意識和麻痺鬥爭意志,在精神上鎭壓人民的工具。因此,神話劇和迷信戲之間的界限,是應該把它清晰區分開來的。在戲曲界藝人們對這一問題還沒有足够認識的今天,公營浙江越劇實驗劇團選擇了「寳蓮燈」作示範性的演出,是値得大家歡迎和注意的。
   「寳蓮燈」,是流行於我國民間美麗的傳說之一,但是它並不是純粹的神話,而夾雜着一些迷信成份的。馬少波同志在最近發表的「嚴肅對待整理神話劇的工作」一文中說:「但基本內容却寫出了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因此「是可以改成一個反封建壓迫的神話戲的」。經浙江越劇實驗劇團改編演出的「寳蓮燈」中,迷信部份基本上是删除了;可是由於原劇主題思想的錯綜複雜(如馬少波同志所說的),實驗劇團這次演出所安排的主題意識雖着重於「反對封建制度爭取婚姻自由」上,但也不免減弱它的力量。
   這首先反映在劉彥昌的性格上。在戲中,劉彥昌可以說是個封建時代自私懦弱的男子的典型,嗅不到一點鬥爭氣味。他和三聖母的結合是被動的,一見聖母塑像就題情詩,只說明了他的輕佻;結婚以後仗着三聖母的蔭護,糊里糊塗地過日子,一旦災難臨頭,就丟下聖母逃下華山;他在人間中了狀元,又續娶了丞相的女兒王桂英,生下了秋兒;至於他的懷念聖母、索居寡歡的描寫,只不過聊以彌補他的缺點一二而已,把這樣一個萎瑣的膿包,用來作為反封建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主角,要求反映出強有力的主題,是不可能的。至於三聖母呢,也只能表現前半齣,到被二郎神壓在脚下以後,就無法見到她的抗拒和鬥爭了。而不能不求諸於他們的兒子了。因此,我們看見向封建勢力作激烈鬥爭的只有沉香,雖然如同馬少波同志所說:這可以表現出「靑年一代可以把高達千仞的山嶺劈開,拯救苦難,又如何象徵着中國人民堅強的鬥爭意志!」但這樣反映出來的是親子之愛,而不是男女之戀了。因爲這樣,在沒有全面修改以前,「反對封建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主題,是難能求其表現得十分强烈的。
   ××
   是不是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處理得比較完整合理呢?我想是可以的。我願意在這裏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
   「寳蓮燈」的故事是我們熟悉的:由於封建社會中男女婚姻的不自由,人民就假托了一個天上和人間結合的故事來控訴,來寄托自己的希望,同時也借了神的鬥爭以示抗議。雖然大部分講的是「神」話,然而是那末的富於人情味,看:華山三聖母是神,但她和人同樣也需要愛情;在神界中是不准戀愛的,她就向人間發展。這種不顧統治者的律條,打破愛情界限,是何等大胆的衝破壓迫勢力而爭取婚姻自主的精神!處處與她爲難的二郎神,正代表了封建制度,即使以三聖母的哥哥的身份來說,也說明在封建社會裏,束縛婚姻自由的不僅父母而已,暴露出封建勢力壓迫下的婚姻是阻力重重的。同樣的,在封建社會裏,靑年男子也沒有戀愛的機會和自由,因此民間流傳了像「寳蓮燈」這樣人神相愛的故事。
   看見神像而鍾情,由凝想遐思而感動女神憐愛,如果處理得妥當,是可以演得非常動人的、美麗的。我以爲實驗劇團這次的演出並沒有表達出劉彥昌眞摯的感情,而且在唱詞中引用了一些庸俗的詩句,在廟中一宿即去,令人對劉有輕浮之感。如果把對神像從動念、凝思、讚美、挑情,發展到乃至苦惱病倒;再把題詩筆放在絕望以去之時,該是多麽曲折委婉而富有戲劇性的動人場面啊!
   華山聖母思凡,應該早下極其鮮明的伏筆。前場她和二郎神爭吵,好像是爲了鎭山寳——寳蓮燈,不知是否爲干涉她的戀愛?即或是的,也不够明確,不如顯明的刻劃出她因爲神界沒有戀愛自由,早就思凡,遭受到二郎神的干涉而爭吵。以後恰巧劉彥昌,在適逢其會中實現了歷來潛伏在心中的願望,這樣才勇敢地和劉彥昌結合了。盜燈之舉,也不如放在愛上劉彥昌之後;因爲她最初是毫無顧慮的爲着愛情,不會有時間去考慮這些細節,現在要把理想變成現實,才佈置盜燈以爲防禦。同時,寳蓮燈旣爲二郎神鎭華山之寳,當然不會離身太久,所以一經發覺,立派哮天太去盜回,在聖母婚後華誕盛宴的狂歡中疏忽將神燈得而復失,是比較合理的。
   實驗劇團把鉄精鍊斧的鉄精改爲鉄匠,我覺得是不必要的。倘若以爲這樣才表現了羣衆力量,那是非常生硬而不自然的穿插。用今天的眼光來影射現代鬥爭,只能損害原劇美麗的情節和純樸的想像,如果理解成沒有羣衆力量就不能擊敗二郎神推倒華山,那麽等於否定整個故事了,(試想:這樣的故事,能以天文學、生物學之類來解釋嗎?)其實,如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所演出的,許多鉄精,又何嘗不能代表羣衆力量呢?而且,華山聖母的反抗精神,也可以號召所有的壓迫者:山中羣仙和聖母一樣的受壓追沒有戀愛自由,象徵着被封建勢力剝奪婚姻自由的廣大婦女;鉄精自然也是被壓迫者,他們組織起來,正可以打敗了惡勢力的。
   二堂訓子一場,還不如京劇中處理得合理些。(最近華東京劇實驗劇團演出時删去了這一場,雖然可以使主題較為明確,使劉彥昌性格統一一些,但以整個劇本看來,我以爲這樣直捷了當的删節而未加全面修正,也未能有何大作用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錢塘
责任者
流集
责任者
馬少波
相关人物
劉彥昌
相关人物
王桂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