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茲貝克植棉國家農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4275
颗粒名称: 在烏茲貝克植棉國家農場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1月1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在烏茲貝克植棉國家農場的文章。
关键词: 國家農場 經營 工資

内容

新華社駐莫斯科記者獨伊
   看了機器採棉後,農場主席把我們帶到另一塊地方去。這裏我們拜會了七十七歲高齡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希基拉里耶夫同志。他雖然早就該養老了,但他仍不願休息,終於在一九四八年,也就是他七十,四歲的時候,以高度的收成而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稱號。他現在還當生產組組長,工作非常認眞努力。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們眞是永不懈怠,永遠年靑,永遠向前的呵!這位烏茲貝克「老當益壯」的勞動英雄所種的棉花長得特別好。棉株有的長得比人腰還高。我們數了一下:每株平均結十五個以上的棉桃,結三、四十個棉桃的也很多,有的竟結七十個到一百個棉桃!這位勞動英雄的每公頃土地收入十生丁納(每一生丁納合二百市斤)棉花。農場主席告訴我們:這個國家農場有這樣好的棉田一千公頃,上面種植的棉樹長得密,因此不能用摘棉機。我們看到好幾個女工正在用手摘棉。這個國家農場還有兩位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全鳥茲貝克在棉業上共有一百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有一萬二千人得到各種勳章和獎章。
   我們又參觀了一個快蓋好的田間休息站。這是磚蓋的亭子,夏天凉快,冬天在柱子之間安上玻璃框,可以避寒。亭子中間築一扇牆;牆的前面設一個講台,那裏可以用來開會、讀報或聽報吿,牆的後面可以用來吃飯、喝茶。這樣的田間休息站總共有七個。
   目睹了這一切,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蘇聯國家農場規模的宏大。關於生產和收入方面,據農場主席說,由於農業機械化、採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工人的積極勞動,這個國家農場從一九二九年成立到一九五零年,棉花收穫量,共增加了十倍:一九三零年每公頃土地不過產棉三生丁納,現在每公頃土地平均產棉三十生丁納。這個國家農場的棉田面積和棉產量也不斷地擴大:一九五零年有土地二千五百公頃,產棉七千五百噸;一九五一年土地擴大到三千零二十公頃,產棉可達一萬噸。一九五零年全年收入為一千九百五十萬盧布,除開支一千一百五十萬盧布以外,贏純利八百萬盧布。
   國家農場是國家經營的企業,參加這裏生產的是工人而不是集體農民,因此它的一切制度近似於工廠。「烏茲貝克五週年」國家農場全體工人和職員都參加國家農場的工會組織。每個工人都參加社會主義生產競賽(全場有兩面流動優勝紅旗:一面是授給部的,另一面是授給拖拉機隊的)。國家農場的管理部和工會委員會訂有集體合同(其中關於行政方面的有完成生產計劃、遵守國家紀律、培養幹部、保證工人的住宅、食堂、保健、文化娛樂;關於工人方面的有完成生產定額、提高收穫量、遵守勞動紀律等等)。和工廠一樣,這個國家農場工人的工作有定額,工資是計件工資。摘棉機工人一天要在一點四公頃土地上摘棉一千六百公斤,完成這個面積定額時得三十盧布,完成這個重量定額時得四十二盧布,共得七十二盧布。用手摘棉的工人一天交七十公斤棉花可以得到十盧布三十八戈比,超過這個定額的工人取得的工資爲原來的一倍半。此外,如果交的棉花是特等質量的,還得到百分之二十的報酬;如果是頭等質量的,得百分之十的報酬。每隔十五天發一次工資。工作人員平均每月領到工資四百盧布。由於從事領導工作,生產隊長不參加田間勞動;每月領三百七十五到四百二十五盧布的固定工資。生產組組長和工人一樣按計件工資制領取報酬,外加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作為組長工作的報酬。(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獨伊
责任者
希基拉里耶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烏茲貝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