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農村劇團演出獲得成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552
颗粒名称: 新昌農村劇團演出獲得成績
并列题名: 並得出經驗:以眞人眞事編成的時裝短劇,在農村演出收效最大。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0月,新昌縣農村劇團通過國慶節前後的演出,對全縣農民的思想敎育上起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 農村 劇團 成績

内容

新昌縣農村劇團通過國慶節前後的演出,對全縣農民的思想敎育上起了很大作用。該縣全縣有一百四十九個農村劇團(根據登記數目),先後於國慶節演出三百八十八場,敎育羣衆達二十萬四千人,該縣全縣人口爲廿五萬人,通過這次宣傳,僅四萬六千人沒有受到戲劇敎育。其他尙有一百多個農村劇團的演出,尚未統計在內。
   這次國慶節前後演出的節目,統計大小有一百十個左右,以「父子爭先」、「保家衛國」、「生產發家」、「團結起來」、「增產捐獻」、「夫妻合作」、「勸學文化」、「大慶豐年」、「眼睛放遠」等小型時裝動爲最多,發生宣傳效果也最大。大劇「劉胡蘭」、「王秀鸞」演出數目也不少,同樣也敎育了一般觀衆。有的看了「劉胡蘭」,更加强了對反革命份子的仇恨,表示要加强保衛工作。在演出中自編自演的小節目也很多,如「覺悟」、「敵火」、「轉變」、「人人有責」、「再不遭難」等,因為這些自編自演的小劇,充分反映了當地羣衆的眞人實事,所以對農民敎育更大。個別劇團在這次演出中也演出古裝的較大的節目,如「闖王進京」等,衆羣一致反映看不懂,由此可看出,在農村演出古裝歷史劇,舖張浪費,但給觀衆的敎育作用是不大的,經驗證明,一般在農村演出時裝戲比古裝大戲作用大,小節目比大節目更吸引觀眾,而根據當地事實,自編自演的節目更易爲農民接受。爲了迎接元旦,他們已有計劃地開展創作運動,以便敎育更廣大的農民羣衆。
   從新昌農村劇團的演出收獲,充分告訴了我們,農村土地改革後,農民覺悟普遍提高,迫切要求學習政治,學習文化,但一般農民文化水準都很低,普通讀物一時不能供應普及,而且在他們中有閱讀能力的也不多,尤以一般貧農及婦女,都沒有閱讀能力,所以通過戲劇形式來宣傳,更能收到廣大的敎育作用。(素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素生
责任者
劉胡蘭
相关人物
王秀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新昌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