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訪華團臨別聲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418
颗粒名称: 印度訪華團臨別聲明
并列题名: 中國的驚人進步是一切亞洲國家的鼓舞力量的泉源。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0月,印度親善訪華團在離滬經廣州返國前對新聞界發表聲明。
关键词: 印度 訪華團 声明

内容

(新華社上海二十七日電)印度親善訪華團在離滬經廣州返國前對新聞界發表聲明如下:
   經過四個星期的可紀念的時間以後,我們現在必須和我們在中國結交的許許多多朋友告別了。我們將回印度,但是我們訪問中國的愉快的記憶却永遠縈迴我們的腦際。我們永不能忘記我們在整個逗留期間得到的隆情厚誼和感人的款待。我們對我們的主人——邀請我們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二週年的愉快慶典的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華全國民主靑年聯合總會諸人民團體——的深切謝忱,决不是普通客套所能充分表達的,他們不但不辭無限勞苦使我們享受一切可能的舒適,而且給我們一切機會參觀新中國生活的許多方面。我們特別感謝這個機會使我們能够幸運地目睹一個偉大的古老的國家在光榮的再生的過程中呈現的氣象。中國人民擁有世世代代積累下的豐富智慧和經驗,受到許多世紀的人道主義文化的傳統的陶冶,他們的勇氣和人道精神歷千百年的封建壓迫和帝國主義剝削而不失其光彩;現在他們已從他們的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新政府和領袖毛澤東主席那裏發現了新的鼓舞力量和活力的泉源。他們在解放後的兩年中在國家建設的一切方面得到的進步是一切亞洲國家的鼓舞力量的泉源。單就我們所目睹的偉大的新變化中的各個方面來說,使三萬萬中國農民從許多世紀的奴隸制度中解放出來的土地改革,是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革命措施;保證中國婦女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新婚姻法,對全世界婦女、特別是亞洲婦女的地位必然有深遠的影響。工人和農民在執行巨大的生產任務時表現的愛國熱情和專心一意的精神,新中國青年的蓬蓬勃勃的朝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他們在自願吃苦的基礎上努力締造他們國家的未來繁榮,滿懷信心地用他們的年輕的肩膀肩負着極其艱鉅的責任,這一切都給我們很深刻的印象。男女勞動英雄和解放戰爭中的男女英雄們給了我們一個把個人成就和榮譽與全體人民的廣大利益結合起來的建設性的英雄主義的新槪念。新中國的兒童使我們感到非常愉快,我們在他們發光的、含笑的、快樂的面孔上看到了中國歷史的新曙光。現在我們要向我們的中國朋友吿別了,不但要向邀請我們來的主人告別,而且要向廣大的中國人民羣衆告別。我們不管走到那裏,北京、天津也好,南京、上海也好,廣州瀋陽也好,村莊和工廠也好,大學和一般學校也好,人民法院和文化宮也好,到處都可以遇到中國人民的善意和款待,甚至在街道上也常遇到全然陌生的人對我們報以兄弟般的微笑。現在我們要回國了,我們能够表達謝意的唯一辦法就是向我國人民傳達作爲他們的代表的我們所感受的新中國人民和領袖的善意,以及我們所見到的各方面的驚人進步,從而增進和鞏固我們兩國之間的有將近兩千年歷史的光輝友誼。
   簽字人:
   森德拉爾(印度親善訪華團團長)
   卡朗吉(孟買印中友好協會祕書)
   查克拉瓦蒂(加爾各答印中友好協會祕書)
   漢納,森夫人(全印婦女大會主席)
   庫瑪拉巴(全印鄕村工業協會主席)
   克瓦加·阿馬德·阿巴斯(作家,新聞工作者)
   維·克·勞(德里經濟學院院長)
   胡特·辛格(作家,新聞工作者)
   巴塔查利雅(加爾各答大學敎授)
   巴加利亞(作家,新聞工作者)
   卡良納姆(印度親善訪華團祕書)
   蒲拉薩德(印度親善訪華團團長祕書)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森德拉爾
相关人物
卡朗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印度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廣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