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平均被我打落打傷六·六架美空軍損失慘重來不及補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317
颗粒名称: 每天平均被我打落打傷六·六架美空軍損失慘重來不及補充
并列题名: 合眾社供認我方空軍和高射砲火厲害
分类号: E19
摘要: 1951年10月,朝鮮戰場上美國侵略軍飛機的大量損失,已使美國侵略者來不及補充。
关键词: 朝鮮 戰場 美军

内容

(新華社北京廿六日電)朝鮮戰場上美國侵略軍飛機的大量損失,已使美國侵略者來不及補充。據合眾社華盛頓二十二日電稱:「現在美國作戰飛機的損失比它能够補充的要多。在歐洲飛行的減少,和在朝鮮轟炸活動的減少,與計劃中的把國內航空部隊的噴氣機轉移………,這一切都明顯地證明了這一點。」
   美國國防部一直在掩蓋着美國空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慘重損失。但是,一些經過美國當局檢查的電訊仍然透露了一些眞實的情况,合衆社九月二日的電訊說:『海軍部在綜述空中活動時說:輕型航空母艦「光榮號」上的第十四航空母艦空軍大隊的飛機很少不被高射砲擊傷的。」其實不僅海軍飛機,空軍部所轄的飛機也是如此。今年五月二日美聯社透露了第五航空隊遭受重大打擊的情况時說:「當你走過一排戰鬥機的時候,你找不到有一架上面沒有補過的槍洞或高射砲眼的飛機。」「不要以爲空軍作戰是出去郊遊,作例行飛行,不是的,這是殘酷的事情,像死一樣殘酷。」
   美聯社記者引一個噴氣機駕駛員的話,完全暴露了美國當局一直隱瞞美機的損失。他說:「美國的公衆一定還以為我們只是作例行的飛行呢。這種想法確也不錯,如果他們的想像中飛機是箭一樣地飛出去,襲擊敵人,接着就安然歸來的話。不過在保護嚴密的目標上空呆上十五分鐘,就够你瞧的了,有些同伴已經不能回來把經歷的情形告訴你了。我從無線電裏聽到的和從報上看到的一切,好像我們就沒有損失過飛機似的。」
   美聯社記者接着說:「在不久前朝鮮北部的一場大空戰中,兩架B——29轟炸機被擊落,另外三架好不容搖搖擺擺飛回聯軍基地進行毁機着陸。如果你以爲共產黨雷達控制的高射砲日夜轟擊,什麽也打不着,那你就是傻瓜。他們的高射砲是打中了東西的。」『四架噴氣機往北朝鮮去執行了一次緊張的轟炸任務,在返防的途中遇到密集的高射砲火。一個駕駛員後來說:「滿大被打得烏烟瘴氣,我們得穿過砲火飛,四週圍都是砲火、簡直沒有縫鑽出去。突然我們隊長的飛機慢慢地左搖右擺。然後垂直下墜。我們在無綫電上喊他,一直喊到他的飛機墜毁在地上,他沒有回答我們。」』
   侵略者空軍長時期以來的巨大損失,是美國國防部不敢公佈的。合眾社華盛頓二十二日電承認:「美國空軍在朝鮮遭到擊毀和擊傷的數字從來沒有完全地透露過」。
   但是,人們知道,美國侵略空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以來的十一個半月被擊落擊傷和被俘飛機二千三百一十架。也就是每天平均損失六·六架。這一巨大損失是美國侵略者來不及彌補的。合衆社華盛頓二十二日電透露了美國目前飛機生產的困難情形,消息說:根據國防動員署署長威爾生在最近的報告中暗示「美國已達到每月生產各式飛機四百五十架供上空之用。………但用習慣的飛機載重的衡量標準來說,美國的生產僅比一九五〇年最高峯稍多一些而已。這個事實與威爾生的報告結合起來看,證明有許多敎練機和其它輕型飛機一定也算在四百五十架內。現在的情况說明了在撥款時間與造出作戰飛機的時間之間還有着很大的距離。對戰鬥機而言,約有二十個月的距離,轟炸機則更久。去年九月建立空軍力量時曾撥款製造飛機,到現在第一架飛機還沒有交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美國國防部
相关机构
中國人民志願軍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朝鮮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華盛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