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工業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1688
颗粒名称: 新中國的工業基地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0月2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文章。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新中国 工业基地

内容

東北,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富饒地區之一,那裏的煤、鉄、電力的生產量,在全國佔着重要的地位,而森林與化工原料等天然資源,也極豐富,因此,它是新中國的工業基地。
   「鋼鉄工業是一切工業的脊椎骨」,「機械工業是重工業的心臟」。我們就以此兩者來看今天的人民的東北。
   建國以來兩年中,鋼鉄的產量激增是驚人的,如果以一九四九年爲一〇〇,那末一九五〇年鋼的產量便增至四五三,鉄的產量增至四一五。
   東北鋼鐵的生產,不僅在數量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在質量上,各種性能的鋼材,都已能達到國際標準或接近國際標準。有一種硬度等於鑽石硬度百分之九五的硬質合金鋼,已能自造,它雖在一千四百度的高溫下,也不會溶化,如果把它製成一把鏇刀,一分鐘可以切削一千米。雖然它熱得通紅,仍能操作。此外有墨球鑄鉄、高錳鋼、鎳鉻鋼、高速度鋼、中空鋼、不銹鋼,都是非有高度設備和技術不能製造的,有些且是日本統治東北以來所從未試製成功的,而解放了的東北工人却全能做了。
   東北鋼鐵生產品質的優異,可以拿東北出品的車軸來說明,這種車軸已爲中央鐵道部大批訂購,且經過「落錘試驗」,即以兩噸重的鋼錠,吊起六公尺高,落下來砸這些車軸,砸了五次,竟能紋風不動。
   人民的鋼都——鞍山,已經完全復工。現在出品的鋼材,除供東北需要外,還能供應關內各地部份的需要。
   東北的機械工業,更有許多可以爲我們中國工人的無比智慧而自傲的產品。當解放之初,東北的機械工業中心為本溪、撫順、瀋陽等工廠,被反動匪軍破壞無遺,但工人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從無到有,三五年內,竟能製造出許許多多從前不能製造的機械。
   這裏講幾個例子來說明:一種製造礦山機械用的「人字齒輪銑床」,它的優點是纏度可以任意調整,傳動力大,震動力小,過去我國不能出產,經工人傅恩義動腦筋,利用龍門鉋床改裝而成,製成時間僅化了半年。還有一種可以平銑、立銑、斜銑、又可以鏇鏜(如鏇槍鏜內的來復綫)的萬能銑床,也是東北工人光榮的創造,這車床的製成品的規格,精密到不超過一根頭髮絲的七分之二(二絲)。另外,天才的工人們把一般的銑床,安設幾個自動裝置,也居然成了一台萬能銑床,工人們稱它爲「第二萬能銑床」。工人們還改裝一種大正面車床,可以鏇十噸重的一塊鋼材。還製成了八呎全齒輪車床(悶罐車床),精密程度完全合乎國際標準。除了這些巨型製造機器的工作母機之外,一般化工機械、電氣機械、開礦機械水利機械如新農具、鑿岩機、耐酸離心液泵(不銹鋼製成)、空氣壓縮機、滾動軸承、冷鑄車輪、巨型空氣錘……以上一切,都是過去國內不能自製,而現在不但能够自製,且都合乎國際標準的出品。)僅僅就這些例子來看,作爲一切工業之母的鋼鉄工業與機械工業,在東北已經建立起來。這是中國工人階級生產創造性的無限發揮,這也是與蘇聯的先進經驗分不開的。從東北,我們看到了國家工業化的遠景。東北是新中國工業的基地。
   (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