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走羣衆路線辦好學校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0591
颗粒名称: 我怎樣走羣衆路線辦好學校的?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0月9日,新中國的優秀女教師史瑞芬,江蘇溧陽縣人,現任該校校长。
关键词: 學校 敎師 農民

内容

新中國的優秀女教師史瑞芬,江蘇溧陽縣人,現年二十八歲,一九四四年畢業於江西文江幼稚師範專科学校,一九五〇年一月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一九五〇年四月由溧陽縣人民政府派往該縣竹簣區清水塘初級小學校工作,現任該校校长。一年以來,由於她的艱苦努力,衷心耿耿依靠羣衆,用革命的精神辦学,在清水塘小学創造了極大的成績,獲得了羣衆熱烈的擁護。史瑞芬同志所表現的新中國人民教師的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学習。
   淸水塘是蘇南溧陽縣城西北三十里的一個偏僻貧窮的小村莊。全村七十六戶人家,曾經飽受過地主階級的重租、高利貸剝削;國民黨反動派的苛捐雜稅、抽丁拉伕,以及日本鬼子的姦淫燒殺,多少年來,使農民喘不過氣來。過去,靑年農民在那窮困受壓迫的日子裏生產情緒低落,因此染上了懶散的壞習慣。全村有十八個二流子,因此,附近村上的羣眾說:『淸水塘是二流子村』。去年春、夏時期,當地災荒非常嚴重,羣衆思想很混亂。
   淸水塘的農民,絕大部分是文盲,雖然有一所辦了十一年的單級小學,但是辦得不好,校舍是破舊不堪的祠堂,黑板、桌櫈殘缺不全,連校門也沒有。過去的敎師,一學期換一個。前任校長王章,不負責任。羣衆說:『他冬天晒太陽,夏天睡懶覺。』開學的時候到了十多個兒童,放假時只剩下三個兒童,學校等於垮了台。
   我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代是個失業敎師,解放後(前年冬天)參加了縣的冬學敎師學習班,後回到家鄉(戴埠)辦冬學。去年四月一日縣人民政府派我到這清水塘村學校去工作。熟悉清水塘情形的人爲我躭心,說那邊的地方太苦,沒有學生,又靠近山區,過去是個土匪窩;有的人為我惋惜說:『你是師範畢業的,派到那裏去,實在「大材小用」了。』但我意志堅决,毫不動搖,接受了這個任務。
   淸水塘向來沒有女敎師敎過學生。我去後,羣眾在背後紛紛談論:『還不是去掉一個叫化子,換來個討飯佬。』甚至譏諷地說:『今年村上要發財了,鷄婆也用來請靈官(蠶神)了。』(意思是說,男敎師還辦不好學校,女敎師更不中用了。)我到了淸水塘,受到這樣的刺激,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想着:要辦好學校,首先應和羣衆打成一片。第一天,村長送我到李信開(中農)家吃飯。他們自己吃野菜麥糊粥,另外煮些米粥給我吃。我勸他們下次不要這樣,我一樣能和大家吃苦。農民見我和過去的王校長不同,村上立刻就傳開了:『究竟是人民政府派來的敎師,和過去老中央(指國民黨反動政府)派來的敎師比起來,眞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那時羣衆正忙着生產救災,我便請人做了一個小泥灶,在一所矮小的茅屋裏,自己煮飯,吃着糊湯度日。一個六十三歲的老媽媽說:『史校長一點架子沒有,不看輕人,非常和氣,眞是個好先生。』這樣,我和羣衆就慢慢靠攏了。
   學校開學的時候,只有十八個學生。我瞭解還有許多學齡兒童怕繳不上書籍費學費,被關在學校的門外。於是我就在村的生產救災會議上向羣衆說明:現在的教師,是爲大家服務的,有困難大家想辦法,不要爲了暫時繳不上學費,讓孩子們失學;然後我又到每個農民家裏去動員,把書籍發給他們,這樣消除了家長們的顧慮。不幾天,學校由十八個學生增加到三十一個。開學以後,羣衆常來看我上課。災荒嚴重時,有些學生常常吃不上飯,我每天便省些麥糊給他們吃;學生病了,我馬上跑到城裏去,請人民醫院的醫生來治。家長們說:『史校長待學生像自己子女一樣,我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好先生。』羣衆對學校有了新的認識;學生也逐步增加,去年暑期結束,便有四十一人,到秋季開學時,學生更從四十一人增加到五十五人,今年春季開學,已有七十個學生了。
   去年四月間,我把村幹部和部分家長請來,組織校務委員會,共同負責辦好學校,並定期開會,報告工作。工作中有缺點,自己先作檢討。由於大家動手來辦學校,克服了一切的困難。去年暑假,我在蘇州『蘇南暑期敎育研究會』學習了四十天回來,校委會已做好了招生工作,修理好了桌凳,一切都弄妥當了,只等我回校上課。今年二月裏羣衆還自動幫助學校修建校舍,捐獻了木工二十個工,泥工四十個工,小工一百五十個工,開了八畝荒地。他們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學校了。
   爲了進一步聯系羣衆,團結羣衆,我在這一年中,經常接近村裏的婦女們,敎她們識字。在我的說服和動員下成立了婦聯,並且僅在一學期裏便處理了糾紛十五件,組織了十四個人的伴工小組,還改造二流子畢小保,爲婦女接生……。這樣,我和羣衆的關係更加密切了,對辦好學校起了重要的作用。
   畢小保是淸水塘村有名的二流子,自小幫人家放牛,十七歲回家種田,欠下了很多債,家裏窮得過不下去。他的老婆楊令娣,就到上海去幫工。去年修築圩堤,他不作長久打算,混一天算一天,有時拿出賭具來玩玩,因此誰也瞧不起他。我知道了這個情况,瞭解畢小保原是勞動人民,可以敎育改造的,便相機進行敎育。我設法向中農李信開家租了三畝地給他耕種。畢小保便開始積極生產,在治螟中帶頭工作,在區上評上了治螟模範。從此,他對生產更有勁了。村上人對畢小保的看法也轉變了。那時候,畢小保的老婆楊令娣從上海回來一次,馬上就到娘家去,說畢小保窮,是二流子,一世沒出息。畢小保叫我替他想辦法,我便對楊令娣和她的母親進行個別敎育,扭轉了她們的錯誤看法,連開了三個晚上的會。畢小保保證積極生產,大公無私,為村人服務。農會保證畢小保重作新人。楊令娣也檢討了自己的錯誤,夫妻團圓和好。現在畢小保做了村農會副主任,積極生產,積極學習文化。楊令娣已被評爲本鄕頭等模範學員。村上其餘許多二流子,都向畢小保看齊,參加勞動生產,全村沒有一個閑人了。
   去年七月二十七日,畢小生的老婆(三十六歲)生孩子,因爲生活窮苦,營養不好,分娩不順利。屋子裏擠滿了婦女,亂吵一起。畢小生的伯母,只是燒香磕頭,不住地說:『監生娘娘,快生快養!』那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我正在學習文件,聽到了吵鬧的聲音,馬上找到畢小生家裏,瞭解了情况,便向大家說明道理,讓產婦安靜起來,抽空回到學校把我的藥水肥皂、紗布、剪刀等取了來,把木盆、剪刀用開水泡過,幫助產婦順利的生下來,一看是個男孩,可是不會哭,大家又急得要命。我一面向大家勸慰,一面用溫水洗小孩,把小孩顚倒過來,在屁股上拍了幾下,小孩立刻大聲哭了起来,於是大家高興極了。我便抓緊機會向羣衆進行破除封建迷信的衛生敎育。
   羣衆在政治上翻了身,還要幫助他們在文化上翻身。淸水塘的羣眾,絕大部分是文盲,我時常和羣衆談不識字的苦,鼓勵他們學文化。那時村幹部常到區裏去開會,因爲不會寫字記錄,常把重要事情忘記了。村長李如堂沉痛地說:『國民黨反動派在這裏,攤不到我們讀書,現在眞是吃煞了苦。」積極分子李小堂說:『我活到四十三歲,連一個扁担長的「一」字也認不得。』很多羣衆要求辦個識字班。我便很高興地做籌備工作。農民們用打柴、摸魚的生產方法,解决了經費問題。
   在早稻登場之後,冬學識字班就正式開學了。當時報名的有六十一人,可是婦女上學的只有四個。許多婦女想念書,但有顧慮,怕學不好,難爲情;有的被孩子拖累了;最成問題的是婆婆不答應,丈夫也放心不下,怕出花樣。我便擠出時間來分別進行家庭訪問,打消了大家的顧慮,又動員了十三個婦女上學。在十七個女學員中,有十五個是和丈夫一同上學的。土地改革後,羣衆要求學習更迫切,學員人數增加到一百十六人,連同旁聽的二、三十人,擠滿了一教室。
   學員人數多了,唸的課本又不一樣,敎學上很感困難。有時我到區上去開會,便無人上課,影響了學員的情緒。我就注意培養羣衆敎師,把學習積極、識字較多、進步較快的學員,抓緊進行個別敎育,告訴他們敎書的方法,一共培養了七位羣衆敎師;同時提倡互敎互學,識字多的敎識字少的,早上學的敎新來的,妻子敎丈夫,兒子敎母親……在全村中形成了一種熱烈的學習風氣。大家把敎人識字當成一件光榮的事。爲今後建立常年民校打下了良好基礎。冬學結束後,通過評選模範與文化訴苦,樹立了榜樣,堅定了信心,作好常年民校計劃,便順利轉入了常年民校。
   我的敎學,緊密地配合了中心工作。在土地改革時,以土地改革、反封建爲敎學中心内容,打通羣衆思想,貫澈土地改革政策法令,順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事前和幹部商量好,要做什麽,便學什麽、敎什麽,使冬學爲土地改革服務。又不斷向羣眾宣傳目前的政治形勢,澄清了羣衆的糊塗思想,發動羣眾訂愛國公約,大力展開抗美援朝運動。去年秋徵時,羣衆懂得了人民翻身的道理,便掀起了繳粮熱潮,扛的扛,挑的挑,一直送上倉庫。不到三天時間,雖然在嚴重災荒的情况下,也超額完成了繳糧任務,還把前年的尾欠也繳清了。在今年春季治螟中,羣衆想起了治螟的好處,並想到今年土地改革後的土地是自己的,治螟是發展大生產,也就是抗美援朝運動的具體工作之一,都捲入了拔稻根運動,在三天當中,拔去了二百六十三畝田的稻根。
   一年來,我深深地體驗到,羣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只有走羣衆路線才是辦好學校的最正確的路綫。和羣眾打成一片,堅定信心,不但可以把學校在任何困難的情况下堅持下去,而且可以達到發展提高的目的。
   (轉載北京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史瑞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人民醫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