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我國棉紡織工業的需要蘇聯棉花運抵上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0575
颗粒名称: 適應我國棉紡織工業的需要蘇聯棉花運抵上海
并列题名: 棉花品質很好,能紡三十二支及四十二支紗。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0月9日,今年全國新棉大量登場的季節即將來臨,由於國內棉紡織工業普遍迫切需要,原棉的調配遂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脫節的現象。
关键词: 棉花 蘇聯 原棉

内容

(上海訊)今年全國新棉大量登場的季節即將來臨,但在來臨前夕,由於國內棉紡織工業普遍迫切需要,原棉的調配遂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脫節的現象。就在這個靑黃不接的時候,友邦蘇聯產的棉花來了,而且已經有貨到滬。國內以及上海的棉紡織工業界以興奮而又感謝的心情,迎接這批棉花的來臨。在國內新棉大量登場前,蘇聯棉花的及時輸入,無疑是解决原棉供應的一大助力。
   到滬的蘇聯棉花,品質很好,尤其色澤特佳。現在國營上海各棉紡織廠,已開始應用。棉花品質提高了,又替成紗的優良品質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這批蘇聯棉花無殭辮棉及黃棉雜屑等夾雜。雖然利用鋸齒機軋棉,但軋工不差,棉質乾燥,富彈性。纖維的有效長度爲一吋至一吋三十二分之一,整齊度八五·〇左右,强度指數七·五左佑,纖維量一九〇左右,均匀整齊,爲「次上級」的原棉,是紡製三十二支、四十二支的原料。
   蘇聯棉花包裝整齊堅牢,包皮分二種,一爲白粗布,一爲蔴布,包式作長方形,體積38×24×30吋,捆以二分粗鉛絲九道,包皮上無字跡,僅有標卡紙一條,註明棉花來源。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