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捐獻運動熱烈展開有力推動工農業生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0467
颗粒名称: 浙捐獻運動熱烈展開有力推動工農業生產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10月8日,浙江省各地的增產捐獻運動,正在熱烈展開。
关键词: 農民 增產 勞動

内容

(本報訊)浙江省各地的增產捐獻運動,正在熱烈展開。吳興縣自抗美援朝總會發出「六一」號召後,各界人民即自動發起捐獻「吳興號」戰鬥機一架;至嘉興專署召開了全區抗美援朝代表會議以後,各界人民對增產捐獻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認識,相繼訂出了具體的增產捐獻計劃,提出爲捐獻四架戰鬥機而奮鬥的目標,當時認捐數字即達七十億零五千二百七十萬元;而據最近十個區鎭的不完全統計,全縣認捐數字已達到七十九億五千三百五十萬八千八百元,數字上的逐次增加,說明了增產捐默運動在普遍深入的展開。
   增產捐默運動的開展,首先是由於工人弟兄們掀起了愛國主義勞動競賽與生產節約運動。如餘姚縣電氣公司的職工們在檢查綫路方面,減少了電力浪費達百分之八,在節約方面,利用廢料九百多斤,節省機油每月三十斤。民豐紙厰的工友們在高度的勞動熱忱下,三天內修好了發電機,使電量消耗減低爲百分之三,幷使紙的產量超過原計劃六分之一。紹興市大明電氣公司,也由於工人弟兄們的積極勞動,增產節約,使每月增加收入八千六百六十多萬元。再如菱湖化學工厰,工人們發揮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勞動精神,把炭酸鈣的產量,從每月三二〇〇包增加到四〇〇七包,打破了該廠建廠六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愛國主義增產捐獻運動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產,使各地都完成或超額完成了五一年農業增產計劃。如吳興縣埭溪區南路鄉全鄉九百四十一戶,共有土地六千餘畝,平均每人只一·七五畝多一點,但由於增產計劃普遍執行,使該鄕捐獻達一億四千三百九十六萬元,其中一億二千三百九十六萬元幷已繳清,該鄕農民個人最高捐獻數達一百四十萬元。餘姚縣的農民羣衆在增產捐獻運動的推動之下,使全縣興修水利獲得巨大成績,全縣興修海塘一百五十多里,受益田畝達十餘萬畝。此外還興修水渠七百八十餘處,有力的保證了增產捐獻計劃的完成。農民羣眾在興修海塘時的口號是:「做好海塘,就是抗美援朝。」有些地區還把「抗美援朝、鞏固勝利」的木牌插在海塘上。增產捐獻運動也同樣有力地推動了除虫工作,例如新昌縣農民楊德喜創造了自動避風誘蛾燈,創立了一夜捕蛾千餘隻的最高紀錄,推廣於天台、東陽兩縣,大大地消滅了虫害,保障了增產捐獻計劃的完成。廣大的農村還展開了擴大副業生產來增產捐獻的熱潮,如吳興縣若干地區的婦女們以開荒地種玉蜀黍增產,男子以驢馬代運松柴、毛竹的辦法來增加收入作爲捐獻,有的用飼養雞、豬等家禽家畜的辦法來捐獻,他們都說:「我們不但在增產的基礎上完成捐獻,而且也在捐獻運動中提高我們的生產」。
   在愛國主養增產捐獻運動中,工商界和其他各界人民,除了以改善經營方式來完成自己的增產捐獻計劃之外,還以各種方式來幫助農民兄弟們來完成增產計劃。如蘭谿縣工商界修理了抽水機幫助農民抗旱;醫藥界組織了抗旱衛生隊下鄉替農民們治病;餘姚縣工商界組織資金下鄉,總數折合稻穀十餘萬斤,花餅八百多担。因此,愛國主義增產捐獻運動,不但提高了生產,完成了捐獻,幷且還加强了各階層人民的團結互助。(何鏡巖)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何鏡巖
责任者
吳興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