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增產捐獻的建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0318
颗粒名称: 對增產捐獻的建議
其他题名: 收集用空了的墨水瓶油墨罐請原廠商作價購囘價款捐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0月6日当代报登载了关于對增產捐獻的建議的读者来信。
关键词: 当代报 增產捐獻 读者来信

内容

編輯同志:
   抗美援朝總會號召的愛國增產捐獻飛機大砲運動,獲得全國人民熱烈的響應。三個月來從改進機器設備上、改進生產技術上、反對浪費原料上和改善業務經營上,都獲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全國人民高度覺悟的具體表現。
   增產捐獻的方式是很多的。各界人民結合了本身實際情况,進行各個不同的方法來推行,現在我也有一個輕而易舉的增產辦法,就是希望全國機關團體把用空的紅藍墨水瓶、油墨罐頭以及其他各種空瓶集中起來,請原來出品的廠商作價收購,將這筆售得的價款作為捐獻購買飛機大砲之用。同時這樣也可以糾正了認爲廢物的空瓶空罐不能復用的錯誤思想。各廠商收購去的空瓶空罐,祗要經過洗刷,仍可裝用新貨出售,這樣對國家盡了愛國捐獻的責任,對貨品又減低了成本,同時還節省了原料,於公於私都有很大的裨益。希望全國機關團體一致行動起來,大家來搜集空瓶空罐,請各廠家有計劃的予以收購,聚沙成塔,我相信一定可以獲得鉅大的捐獻成績,增强了抗美援朝的力量。
   杭州市工商聯職員婁敬孫
   凡帶有危險性的雜技節目
   不要在羣衆丈娛會上演出編輯同志:
   國慶日這一天晚上,我們去參觀江干瓦子巷文化舘俱樂部童、柴、新、居民區的慶祝聯歡晚會,節目中有一節是『火球小玩』,由於玩火球演出者的技術欠精及裝置炭火的鉄絲球不牢,以致烈火四散,引起台下觀衆驚慌,秩序大亂,那時台上炭火四爆,很多婦女和小孩不及躱避,有幾個衣服給火燒焦,一般觀衆都表示不滿,這樣有危險性而沒有敎育意義的節目,還是不排進去好。同時我們建議其他各單位,以後如有文娛活動的演出,應盡力避免這種帶有危險性的節目演出,防止不幸事故的發生。此致敬禮
   鳳山門第七居民區王建新、宋生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婁敬孫
相关人物
王建新
相关人物
宋生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杭州市工商聯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