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淮河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9718
颗粒名称: 根治淮河的故事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9月29日当代报登载了“根治淮河的故事”一文。
关键词: 当代报 根治淮河 故事

内容

新中國的人民,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征服自然的鬥爭。——根治淮河。
   這一場鬥爭,有說不盡的驚天動地的故事,有道不完的震古爍今的功績。但這不是神話,却是活生生的事實。
   淮河,古來民謠還說它是:「紅淮熟,天下足。」「走千走萬,趕不上淮河兩岸。」但數百年前,「黃河奪淮」以後,民謠却唱出了:「十年倒有九年荒。」
   狠心的蔣介石匪幫,不但對一九三一年的大水災,置若罔聞,而且在一九三八年因抗戰無能而竟炸燬黄河堤,造成黄淮大水災,人民死亡五十萬,流離失所六百萬。而且黄水挾泥沙灌入淮河,又造成淮河的淤塞。
   當淮河回到人民自己的手裏,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决心鼓舞下,在蘇聯水利專家布可夫等的協助下,成千成萬的中國兒女們都投入了這一偉大的鬥爭裏。
   驚人的數字可以說明這工程的巨大:參加治淮的民工,去冬有八十萬人,今春二百二十萬人,共達三百萬人,一條河上集中這樣多的人工作,這在世界水利史上都是罕見的。
   去冬今春已完成的土方工程,即達一億九千五百多萬公方(公方——一公尺見方),這些土方如果用來築一座高和寬各一公尺的土牆,那麽這土牆要長達二十萬公里,可以繞地球赤道五週。
   對於這樣一條災難深重的河流進行根治,工程的艱巨和複雜是可知的,要蓄洪、要疏浚、要復堤、要築涵閘和溝洫。
   全部工程以攔蓄洪水的工程為重點,在山谷裏已决定要造十五個蓄洪的水庫,這些水庫所蓄起來的水便可灌溉田地三百萬畝,並利用其水力,可以發電一萬瓩。此外,許多利用窪地、湖泊蓄洪的工程也在進行。
   淮河上第一個最偉大的建築,還是潤河集蓄洪工程,這工程控制着正陽關以上的九條河流,古有「七十二條山河歸正陽」之諺。所以成爲淮河工程的咽喉。它要容納七十二億七千多萬立方公尺的洪水,它要築成面積在二十六萬平方公尺的分水閘,它要用二十萬噸的建築器材,這些器材光是運輸,包括來自上海的機器、東北的鋼筋,南京的水泥、其他地方的木材、、黃沙、石塊。照一些老的工程師估計,起碼要三年才能完成,但它却只化了三個月就完成了。
   除三萬多名民工外,有來自上海、南京、山東、浙江各種各樣的熟練工人,還有許多靑年學生參加,所以這工程的勝利,顯示了工農聯盟的偉大力量。
   在工程進行中,克服了許多困難和挫折,而汛期愈來愈近,又逢暴雨,在女工程師錢正英(工程指揮部指揮)的帶頭下,不分晝夜地趕工!一定要在汛期完成工程。紅絲結滿了每個人的眼睛,仍不停工作,入夜工地燈炬輝煌,蔚成奇觀。
   他們喊出一片「和洪水賽跑!」「用抗美援朝的精神來修閘壩!」「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和洪水搶時間!」終於,在汛期完成了這偉大的工程。
   祗有在毛澤東光輝的旗幟下,才能在短短的時間裏完成了造福千百萬人民的偉大事業。祗有在蘇聯的先進經驗與技術指導,才能發揮出我們中國人民的無窮的濳力。(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