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兩週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8775
颗粒名称: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兩週年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筆者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兩週年的讚美之情。
关键词: 筆者 慶祝建國兩週年 讚美之情

内容

今年十月一日,是我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週年的紀念日。這是我國人民的偉大節日。這一天,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黃海之濱到喜馬拉雅山麓,我國人民將舉國一致慶祝這個偉大的節日。
   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就是慶祝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就是慶祝兩年來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就是慶祝一年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我國人民多少年來進行英勇的革命鬥爭的勝利的結果。由於這一偉大的勝利鬥爭,三千年來壓榨我國人民的封建主義被推翻了,一百多年來侵略我國人民的帝國主義被驅逐了,二十多年來統治我國人民的國民黨反動派被打垮了。多少年來呻吟於殘酷的壓迫和剝削下的我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今天成了國家的主人,成爲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舊中國的黑暗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國人民多少年來努力追求的獨立、統一、自由、民主的國家,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是我國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中國已像一座巍峨大山一樣,屹立在亞洲、在世界上,成爲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强大堡壘之一。我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建立,是蘇聯十月革命成功、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人民革命運動最偉大的勝利。我們要慶祝這個偉大勝利,慶祝中國人民大翻身。我們要鞏固我國人民革命的勝利,要保衛革命勝利的果實,要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是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的第一個重大意義。
   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的第二個重大意義,就是麗祝我國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兩年來獲得的輝煌成就。首先,全國已實現了統一的局面。兩年來,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大西南和海南島等地,淸剿了近二百萬的土匪,遠處我國西陲的西藏亦獲得了和平解放的協議,因而我國領土除台灣及其他少數島嶼外已全部解放,全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局面,封建割據、軍閥混戰以及土匪遍地的局面從此永違消滅,國內各民族第一次根據平等互助的原則團結在一個大家庭裏。其次,在政權建設方面有了巨大成就。在全國五大行政區,三十七個省和行署區,十三個中央的和大行政區的直轄市,二百零九個專區,自治區和盟,八十三個省和行署直轄市,二千二百三十九個縣、市和旗,以及廣大區鄉,都已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並且絕大部分已開過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部分已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有一億七千萬人口的新解放區在這兩年中完成土地改革,全國共已有近三億人口地區完成土地改革,推翻了農村中的封建制度,實現人民民主專政;全國範圍内一年來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鎭壓反革命運動,逮捕了惡跡昭著的惡霸、特務、匪首和反動會道門頭子,並處决了其中罪大惡極的分子;因此,我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綫,在過去兩年中已大大鞏固和發展了。再次,兩年來我國經濟以驚人的速度在恢復和發展。農業方面:糧食生產在一九五〇年比一九四九年增加百分之十四,今年計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八以上,早稻與麥子均已豐收;棉花生產去年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八以上,已超過戰前平均年產量,今年計劃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八以上,將超過戰前最高的年産量,糧棉的增產已經使我國完全擺脫依賴粮食進口的局面,並正逐漸減少對外棉入口的依賴。工業方面:鋼的產量去年比前年增加數倍,今年續有增加;煤的產量去年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八以上,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加近百分之九;電力發電量去年比前年增加百分之十四以上,今年第一季又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三以上;紡織工業的產量去年已超過戰前最高的年產量,今年續有增加。交通事業兩年來迅速恢復,鉄路已恢復到戰前的百分之九十一,公路已接近戰前水平。水利建設的規模大大超過舊中國的時代,去年國家在水利方面的投資超過了國民黨政府在一九三八至一九四八年十一年間的投資總額,今年的治淮工程規模空前。由於農業工業和交通、水利的恢復和發展,我國貿易也呈現了新面貌,國內貿易空前發展,城鄉交流活躍,佔我國農民總收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土產經一年來努力已銷出百分之八十多;國外貿易自去年開始一反過去七十三年来的入超情况,變爲出超,並使與蘇聯的貿易佔我國對外貿易的首位,今年的情况又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由於國民經濟的飛速恢復和發展,國家的收入大大增加,儘管有浩大的國防開支和經濟建設的投資,仍能保持收支接近平衡。從去年三月起,全國物價即結束了十多年來的飛漲局面,而趨於穩定,去年十二月物價比前年十二月上升不到一倍,今年六月比去年十二月上升不到百分之十,這是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有利條件。我國人民在國民經濟方面的巨大成就,顯示了我國經濟繁榮的光明前途。最後,兩年來我國文化敎育事業也有重大成就。以敎育方面來說,初等学校學生已達三千七百多萬人,中等學校學生已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高等學校學生已近十四萬人,全國農民參加去年冬學達二千五百萬人,全國職工參加業餘學校今春達一百二十五萬人,新型大學和工農中學正在發展,廣大工農子弟和成年工農獲得入學的機會。總之,我們的國家在這兩年中創造了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績,我國人民不愧為勇敢勤勞而具有豐富創造力的人民,我國國家制度的優越性為我國的各項建設準備了充分的發展條件。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就是要慶祝兩年來國家建設的偉大成就,也就是慶祝我們人民自己的偉大成就,我們要繼續不斷地努力加强各項建設工作,鞏固已獲得的成就,爭取更大的成就,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成富强、繁榮的國家。
   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的第三個重大意義,就是慶祝一年來我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偉大勝利。一年前,當美國侵略者不顧我國人民的再三警告,蜂湧侵越三八綫,企圖一舉滅亡朝鮮並進而侵犯我國的時候,我國人民就奮起展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派遣志願部隊到朝鮮戰場上去,和朝鮮人民軍並肩抗擊美國侵略軍。一年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扭轉了朝鮮戰局,殲滅了近三十萬美李匪軍,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綫去,解放了朝鮮北部廣大地區。這一偉大的勝利表明了: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對於亞洲以至全世界反侵略鬥爭起着不可衡量的巨大作用,中國已成爲亞洲人民革命運動的强大堡壘。這一偉大的勝利又表明了:經歷長期戰爭的中國人民,不但有力量在國內進行巨大規模的恢復和建設工作,以醫治戰爭的創傷,而且敢於也有力量去援助自己的鄰人反抗侵略者,保衛祖國的安全。我國人民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是我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新高漲,它使我國的國防力量加速度地壯大起來,使我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志願軍迅速成長為現代化部隊,有力地鞏固我國國防;它又大大地推動了我國的各項建設工作,使愛國生產競賽席捲工業和農業領域;它又普遍而深入地加强了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打擊了親美思想,糾正了崇美、恐美思想,使仇視、鄙視和蔑視美國成爲社會風氣,從而極大程度地肅淸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在我國的影響。我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勝利,大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我們的國際友人爲我們的勝利歡呼。我們的敵人因我們的勝利而驚慌失措,不得不承認自己低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中朝人民的勝利,給了美帝國主義一個嚴重的敎訓,使它知道中朝人民力量的不可侮和不可戰勝,知道它的侵略勾當得不償失。正是這個緣故,美國政府才不得不接受蘇聯代表馬立克的建議,同意舉行朝鮮停戰談判。但美國政府並沒有放棄它的侵略政策,在停戰談判開始後又害怕停戰的實現會妨礙其備戰計劃的進行,因而再三拖延和破壞談判。然而,無論如何,一年來中朝人民的英勇戰鬥,已奠定了抗美戰爭最後勝利的基礎,只要中朝人民再接再厲地戰鬥下去,美帝國主義的完全失敗是毫無疑義的。今天我國人民慶祝建國兩週年,正好是我國人民抗美援朝將到一週年的時候。我們要慶祝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要堅持不懈地繼續展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加緊完成捐獻飛機大砲的計劃,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争取抗美戰爭的最後勝利,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强國防。
   在這慶祝建國兩週年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我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是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奮鬥的結果。烈士們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是毛主席、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英明領導的結果。我們要緊緊團結在毛主席、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周圍,並繼續在他們的領導下建設新中國。
   我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奮戰的結果。我們要積極支援中國人民解放軍,加强國防,加緊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爭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
   我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也是我國各界人民、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團結奮鬥的結果。我們要更加加强我國人民大團結和各民族大團結,更加鞏固和擴大人民民主革命統一戰線。
   我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光輝成就,也是蘇聯、朝鮮以及其他人民民主國家人民對我國人民援助的結果。我們要更加加强與蘇聯人民的團結,加強與朝鮮人民以及其他國家人民的團結。
   中國人民革命勝利萬歲!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轉載時事手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冷西
责任者
時事手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