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找事」和「事找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8076
颗粒名称: 「人找事」和「事找人」
分类号: G210
摘要: 笔者谈对「人找事」和「事找人」的看法。
关键词: 人找事 事找人 看法

内容

舊社會是人找事,新社會是事找人。這句話,在今天,已經是至理名言,强烈地反映着舊的醜惡,和新的美好。
   在反動時代,青年學生一到畢業,就徬徨焦慮,畢業後怎麽辦,做什麽事?成爲當時知識羣最苦悶的一個問題。於是,有的奔走於權貴之門,謀着一份事;有的回家去吃閑飯,更增添些寄生虫。當然,也有部份進步的靑年們,投入火熱的鬥爭中,結合工農大衆,轟轟烈烈幹起革命工作來。
   剝削階級是把敎育作爲裝飾品,選擇軟弱、動搖的分子,爲封建王朝服務,爲帝國主義效勞。用人的標準,首先要看社會關係,什麽來路,另一面,要看骨頭軟不軟,能否充幫兇和工具。會抓綫,能吃人,失去了意志,這是反動者所中意的。
   那個可咀咒的過去的中華「官」國裏,流氓、强盜、暴徒、魔鬼,霸佔了國家機器,除去忙於打內戰、反人民外,一無所事。學工的無工做;讀礦科的沒礦開;研究農業的,未接觸過拖拉機、收割機,很多有爲的專家、學者、聰明人,懷才不遇,抱恨而終。
   事實敎育我們:不變革社會制度,不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什麽「科學救國」「敎育救國」「工業救國」,都是空談。毛主席對於這個問題,在「論聯合政府」的著作內,曾作出有歷史意義的啓示:
   「在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國裏,要想發展工業,建設國防,福利人民,招致國家的富强,多少年來多少人做過這種夢,但是一槪幻滅了。許多好心的敎育家、科學家、學生們不問政治,自以爲所學可以為國家服務,結果也化成了夢,一槪幻滅了。這是好消息,這種幼稚夢的幻滅,正是中國富强的起點。」「解放中國人民的生產力,使之獲得充分發展的可能性,有待於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條件,在全中國境內的實現。」
   人民領袖這個偉大的預見,已經是活生生的事實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至各階層的人民,整個的生產力,隨着反動政權的摧毁而贏得了解放,已經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和權利。
   爲着適應國家、人民、革命建設的需要,軍幹又一次歡迎工人、學生參加行列;全國高等學校畢業生作了統一的分配;工廠、礦山、大生產事業,招聘技術員工、工程師;各機關、各部門不斷地吸收新幹部;政府廣泛舉辦失業敎師、失學靑年的登記。人民民主力量的壯大,開闢了「事找人」的寬闊的道路。
   陳伯達同志說得好:全國那一切希望自己祖國有偉大將來的知識分子們,現在是完全獲得一個自己的「英雄用武之地」了。由「人找事」一變而為「事找人」,這個艱苦的鬥爭、轉變,象徵着光輝的毛澤東旗幟的勝利,新中國的昌隆強盛,和數千年來歷史面貌的根本改觀。
   「人民的新知識界」應該高度發揚愛國鬥爭的光榮傳統,獻出自己的一切,迎接國防、生產建設的大發展,爲抗美必勝添上火力,爲工農大衆創造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人找事」的私情用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人盡其才,學用一致,我們爲新中國的知識界而歡呼!鞏固、開展「事找人」的領域,爲祖國美好的未來而努力,爲實現毛主席偉大的理想而奮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維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