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羅米柯對記者發表聲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8001
颗粒名称: 葛羅米柯對記者發表聲明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一年九月八日,葛羅米柯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聲明。
关键词: 葛羅米柯 招待會 聲明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塔斯社舊金山訊:出席舊金山對日和約會議的蘇聯代表團團長葛羅米柯於九月八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到記者三百人。葛羅米柯說:『蘇聯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發言中,已對美英對日和約草案作了估價,說明這個草案不能作爲遠東眞正媾和的基礎。它不能够成爲那種不容許日本軍國主義抬頭、保證亞洲和遠東各國的和平與安全、滿足曾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人民的正當要求,而同時又保證恢復日本的主權和獨立的媾和的基礎。
   美英對日和約草案中沒有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保證,而提供這種保證應當是對日媾和的基本任務之一。但是所有曾經參加對日戰爭的國家都承認提供防止日本再度成爲侵略國家的保證是必要的,認爲這種保證是遠東媾和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正是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波茨坦公告以及遠東委員會根據這個公告通過的决定中所規定的主要任務。
   與上述遠東媾和的基本原則相反,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和一九四七年在歐洲簽訂的一切和約——特別是對意和約不同,其中沒有對日本的武裝力量加以限制,也沒有一般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保證。
   但是經驗證明,日本軍國主義者一旦開始策劃對其任何鄰國進行侵略,他們就立即迅速增加他們的武裝力量。
   這可以從以下的事例中得到證明:
   日本在一九〇四年進攻俄國以後,很快就把它的陸軍增至兩百七十五萬人。
   一九二〇年,日本為了在遠東干涉蘇聯,並奪取蘇聯遠東的領土,曾從它當時所有的二十一個師中派出了十一個步兵師,約有十七萬五千人,並派出了大批的軍艦和陸戰隊。
   一九三一年日本軍隊開始進侵滿洲的時候,日本有二十萬陸軍,並迅速建立了一支龐大海軍,包括主力艦十艘、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三十八艘、驅逐艦一百零二艘、潛水艇五十八艘、其他軍艦一百餘艘。
   在一九三七年進攻中國以前,日本迅速地把軍隊幾乎擴充到四十萬人。這時候日本海軍的構成已經改組,軍艦增至三百艘以上,總排水量達一百一十三萬噸。
   在準備在太平洋上進行大規模侵略戰爭以奪取外國領土與奴役許多亞洲國家的時候,日本將軍隊擴充到三百二十萬人,並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初將海軍改組。海軍有戰艦與輔助艦四百零三艘,總排水量一百四十萬噸,人員超過六十萬名。
   到戰爭結束時(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陸軍已近六百萬人,海軍計有艦隻五百艘以上,人員近一百七十萬名。
   蘇聯代表團以及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已經充分說明了美英和約草案的眞象。蘇聯代表團已在它的發言裏說明,這並不是媾和的草案,而是在遠東準備另一次戰爭的草案。從他們的草案裏可以明顯地看出,美英政府對日本是別有用心。他們决意要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開闢一條寬闊的道路,這使曾遭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國家,主要是使日本的鄰國再次受到威脅。
   美英和約草案不僅爲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廓淸了一條寬闊的道路,而且要把日本變爲美國的軍事基地,因爲草案甚至規定日本現在就奉獻出日本領土供美國駐軍的義務。實際上草案是使美軍繼續佔領日本。因此,日本是被看成美國的一塊軍事跳板了。在這種情况下來談日本主權是可能的嗎?顯然,在這種情况下:在美英和約草案下面的日本主權,和例如陷在美國軍事基地網裏面的菲律賓的主權是不會有多大差別的。
   最後,還應該指出:美英對日和約草案規定把日本拖進正在美國卵翼下建立起來的侵略性軍事聯盟。
   每個人都清楚,成立這些聯盟是爲了對付那些國家。委託杜勒斯這樣的老牌戰爭販子來起草對日和約並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他像一個幹得起勁的旅行推銷員一樣,週遊某些國家的首都,好把美國所中意的和約草案冒充眞貨,賣給那些國家的政府。
   所有這一切表明了美英和約草案的起草人是抱着侵略的目的,並且表明了這個草案隱藏着帝國主義的貪得無壓的計劃。和約草案的發起人和美國某些附庸國在會議上所作的虛假的和偽善的聲明是掩蓋不了這個事實的。這特別是指美國的代表,他們在會議上自吹自擂的演說和他們的粗暴驕橫的行為,進一步暴露了美國政府的政策是與和平爲敵的。
   硬說把上述□款列入和約內是爲日本自衛着想,這種辯解只有頭腦簡單的或是完全無知的人才會相信。
   誰都知道,日本並沒有受到任何國家的威脅,好多世紀以來它就從來沒有受到過別人的攻擊,而日本軍國主義者却屢次對其鄰國進行侵略。所謂自衛,其實只是為了掩蓋美英對日和約草案的前述軍事條款,這些條款是針對着與日本毗鄰的國家,首先是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美英對日和約草案裏所規定的軍事協定,排斥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這樣的國家參加,這個事實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蘇聯政府早就指出:與日本締結單獨和約,是不能容許的。但是,舊金山會議所幹的,却正是締結單獨的對日和約。每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一定很清楚地知道,如果沒有日本最近的鄰國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遠東的眞正媾和是不可能的。中國人民在反對日木侵略者的鬥爭中曾受到重大的損失,對於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貢獻最大。因此,中國人民要求確立遠東的眞正和平,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中國人民有不容爭辯的權利參加對日和約的準備和簽訂。
   假如美國和英國政府眞的力求確立遠東的和平,它們便應該設法在對日和約問題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協議。誰都知道,對日和約草案的起草人並不曾作過這種努力。不僅如此,當蘇聯代表團在會上建議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平等資格出席會議時,這個建議却在美國的橫暴壓力下被否决了。這是對中國人民最不,道的行動。毫無疑問,中國五億人民不會忘記這種嚴重侵犯他們的不容爭辯的權利的行爲。這樣,就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鬥爭中担子最重的中國人民在會議上沒有代表,而對日和約的問題,却在一個其參與國家絕大多數都不曾參加對日作戰的會議上解决了。
   會議發起人作了這樣的安排,例如像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這樣的國家都參加了解决對日和約問題,而中國却沒有參加。這種荒謬的情形,只有瞎子才看不見。很顯然,某些出席會談的國家是否在對日和約上簽字,那是沒有什麽關係的。但是,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在和約上簽字,那就完全不同了。應當指出:沒有出席會議的亞洲國家,還不僅中國而已。亞洲第二個最大的和重要的國家印度以及緬甸也認爲不能參加會議的工作,因爲他們不能同意美英對日和約草案,這個草案是與亞洲各國人民的利益根本相矛盾的。(以下轉二版)
   由第一版轉來
   至於蘇聯,事實和美闕代表的斷言正好相反,蘇聯政府關於對日和約根本沒有得到諮商,而一當蘇聯政府提出某些關於對日和約的意見或建議時,美國政府對這些意見或建議竟不予考慮。這就是說,雖然美國政府口頭上硬說要和蘇聯取得協議,可是它過去不願現在也不願和蘇聯取得協議。
   人人都明白,如果沒有蘇聯參加,遠東問題的和平解决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提出和約草案的美英兩國政府竟然認爲可以在這種情况下締結對日和約,那只能是因爲它們堅持不要日本的主要鄰國參加而偏和日本締結單獨和約的方針;因爲它們的目的不是建立遠東和平,而是發動另一次戰爭,在這戰爭中,它們打算利用日本充當它們帝國主義侵略計劃的工具。
   所有這一切,只能使那些曾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國家產生理所當然的焦慮。無疑地,日本人民對於被人利用為實現美國遠東侵略計劃而充當砲灰的前途,也是感到很不安的。蘇聯代表團收到日本全面媾和愛國運動協議會的呼籲書一件(這一呼籲書也已經分別送給美、英、法、印度的政府)。這一呼籲書說,日本已有五百萬人簽名抗議哄騙日本的單獨和約。又說:如果首相吉田所率領的日本代表團簽署了這項和約,日本人民絕不承認這個條約。
   蘇聯代表團還收到了日本各種工會組織寄來的一些信件,抗議把日本捲入軍事冒險的行動,抗議單獨和約。
   簡單地說,美英對日和約草案是美國政府與日本現政府之間的密約,而日本現政府是被美國縛住了手脚,因此是不能表達日本人民的意見的。
   日本現政府首相吉田在會議上的發言表明:在日本,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經了解建立與維持正常和平關係,首先是與其鄰國——蘇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與維持正常和平關係的必要性。日本首相力圖爲日本政府與美國的勾結並藉此把日本變成美國軍事基地的行爲辯解,他重述慣用的誹謗□言,說什麽日本「受到來自北方的威脅」,雖然這種讕言的荒謬無稽是很顯然的。
   上述的信件和呼籲書證實了無可置辯的事實:美國政府在日本執行它的軍事計劃時,它所憑藉的恰恰是已經多次把日本推上侵略道路的那個軍事集團,而不是日本的民主勢力。這正說明了爲什麽美英對日和約草案中沒有任何可以保障日本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和自由的條款,沒有任何不容許任何軍國主義團體復活的條款。一九四七年在歐、洲所締結的一切和約都列有這種條款,因爲它們是直接據波茨坦公告而制定的,可是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却沒有這種條款。
   至於領土問題,更是普遍都知道,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嚴重地侵犯了中國對於台灣(福摩薩)、澎湖列島、西沙羣島和其他島嶼的權利,這些島嶼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祗有由於日本侵略的結果才從中國割去的。
   所有這些都是蔑視這一事實的,即這個草案的起草人——美英兩國政府已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上承認了中國對這些領土的無可爭辯的權利,並且承担了保證這一權利之運用的義務。
   和約草案起草人打算用這種作法,使美國由於直接侵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結果而侵佔台灣(福摩薩)的行為合法化。
   同時,儘管美英兩國政府曾在開羅宣言上莊□聲明它們决不爲自己而征服他人,亦無拓展領土之意,然而美英草案起草人却與開羅宣言相反,打算以交給聯合國託管爲藉口,使若干羣島(琉球、小笠原及其他)脫離日本而給予美國,雖然美國對這些島嶼並無權利可言。
   美國政府的這個要求是出於擴張主義的貪慾。
   蘇聯代表團已經提醒會議注意,對日和約草案中竟然毫沒有提到日本必須承認蘇聯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羣島的主權,這種情况是不能容許的。這一草案是與美國和英國根據雅爾塔協定關於這些領土的協議所担負的義務完全矛盾的。
   大家知道,蘇聯代表團曾在會議上對美英草案提出了若干修正案和補充,這些修正案和補充充分表明了蘇聯政府對於對日和約問題所持的態度。
   這些修正案是有關下列最重要的問題的:
   (一)防止日本軍國主義的復。
   (二)自日本領土撤退外國佔領軍,防止在日本領土上建立外國軍事基地。
   (三)防止日本參加以任何對日作戰□□爲對象的聯盟或軍事同盟。
   (四)嚴格按照關於這個問題的現有國際協定來解决領土問題。
   (五)保證日本人民享有民主權利和自由。
   (六)毫無阻礙地發展日本和平工業,發展日本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使它獲得原料的來源。
   如果會議通過了這些修正案,對日和約原可以成爲遠東持久和平的强固基礎。
   但是這正是不合這個會議的召集者的打算的。對日和約會議表現出什麽呢?它表現出:美英政府召集這個會議爲的是欺騙與會者接受這個由它們草擬的和約草案。美國和英國使用了各種强制手段,使與會者只說出短短的幾句歌頌這個草案的話,然而他們當即又流露出:這個草案有嚴重的缺點,並不是每一點都合他們的心意的。儘管這樣,他們還是投票贊成這個草案。
   可是,對這一事實,不應該估計過高,既然掌握了唯命是從的多數,便不難在會議上使用機械投票的方法,通過任何提案或者否决任何建議,不管這個建議多麽合理。
   舉例說,這一會議的組織者驅使多數代表否决蘇聯所提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席這個會議的建議,並沒有多大困難。但是這種表决絲毫也沒有改變這樣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發政府是代表五億中國人民的意志的,中國人民已經以他們的行動證明了:他們是知道如何保衛他們的權利的,不論這次會議的發起人願意與否,他們必須考慮這個事實。
   會議的組織者使用了同一個唯命是從的多數來做到否决蘇聯所提和約草案修正案與補充。
   然而,那些使這些修正案得以被否决了的人們,却不得不在人民面前,包括亞洲各國人民在内,更多地暴露了他們是貪得無壓的帝國主義者,即使在現在討論對日媾和的時候,他們也是在遠東爲另一次戰爭奠立基礎。
   有人問蘇聯能參加這種事情嗎?它當然不能。如果蘇聯沒有能向每個人都聲明:它不僅跟在遠東準備另一戰爭的這計劃毫無關係,而且遠要那些強行訂立這種對日和約的人們對這種行動的後果負全部責任;那末,蘇聯便不算是盡到了它的責任。』
   葛羅米柯在發表這一聲明後,又回答了記者們所提出的許多問題。(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葛羅米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