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努力迎接秋後全國土產大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7852
颗粒名称: 繼續努力迎接秋後全國土產大交流
分类号: F129
摘要: 1951年9月10日,当代日报轉載經濟週報的文章《繼續努力迎接秋後全國土產大交流》。
关键词: 秋後 土產 交流

内容

全國的土產交流工作,在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組織領導下與國營貿易公司、合作社及廣大私商的共同努力,近七個月來經過採取召開十產會議、十產展覽會,建立與恢復廟會、騾馬大會,派遣土產訪問團、土產調查團、土產推銷組,簽訂土產買賣合同與協議,調整十產品的稅率、運價,改進十產品的規格、包裝……等措施,已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各地多年滯銷的土產品與手工業品,現已大部打開了銷路,目前綏遠、察哈爾的山貨、藥材已可銷到廣州,太行山的黨參,內蒙、綏遠的土碱亦在上海打開了銷路,福建的漆器已能銷到華北,雲南的火腿亦可銷到華東、華北,廣東的水菓已銷到東北,江蘇、浙江的綢緞已銷到新疆,靑海的羊毛亦能直運天津出賣。根據各地不完整的統計,七個月來各地區簽訂的土產買賣合同與協議總値,已近人民幣三萬億元。所有這一切,說明了目前各地區之間的土產交流,已廣泛展開,十多年戰爭中所造成的城鄉間與地區間物資交流被阻塞的狀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領導有組織的、全國範圍大規模的土產交流工作,在中國歷史上過去是沒有過的,爲什麽今天的人民政府特別重視這件事情呢?這是由於推銷土產不僅是目前發展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且是一件有關千百萬人民利益的大事;土產交流工作作好了,對今天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下的四大階級都有好處;土產交流展開了,廣大農民的剩餘土產品找到了銷路;這對提高農民的購買力,改善農民的生活是大有好處的;對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來說,由於土產交流後廣大農民的購買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工業品與手工業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銷路亦即因之而大大擴大,商品有了銷路,生意好做了,這對他們當然是有利的;在工人階級方面,隨着工業品銷路的擴大,工業生產的迅速恢復與發展,對解决工人的就業及改善工人階級的生活,也是非常有益處的。對人民來講是有這樣多的好處,對國家呢?也同樣是大有好處的。人民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隨着土產交流的展開,不但有力的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活躍了城鄉經濟,而且國家的稅收亦因之而增加,今年第二季度(通常稱為淡季)全國的工商業稅,與去年的九、十、十一月份比較(通常稱爲旺季)並未減少,其主要原因亦即在於此。正由於這件事情對人民對國家都大有好處,所以當人民政府提出大力展開土產交流工作後,立即博得了全國各階層人民的熱烈擁護並積極參加了這一運動。
   目前時已入秋,不久各地新土產即將大量上市,如何在已有土產交流工作成績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作好秋後全國的土產大交流,乃是當前我們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做好此項工作,根據各地經驗,下面的幾個問題,是値得我們研究注意的。
   第一、作好土產交流的組織領導工作。根據各地的初步調查,目前全國土產品與手工業品的生產總値,相當於全國糧食生產總値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這些土產品與手工業品的特點,是產區分散,數量大,種類繁;因之,欲使其都能找到銷路,就必須加强土產推銷中的具體組織領導工作。半年多以来的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加强了領導,進行了經常的、具體的組織工作,則各地的土產品絕大部份是可以找到銷路的。如浙江省在今春全省土產會議以前,滯銷土產有一三〇種,佔全省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七,省土產會議以後,滯銷土產減至八十三種,佔土產總値的百分之十一,華東區土產會議以後,再經大力組織推銷,滯銷土產即減至十七種,僅佔全省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目前全國各地的土產品,百分之八十已找到了銷路。很顯然,土產銷路是有的,問題在於組織。目前各地在土產交流中,存在的重熱貨輕冷貨,重大宗輕小宗,重視遠距離的推銷,輕視近距離的羣衆性的運銷,重視本區土產的推銷,忽視對其它地區土產的購運,以及某些幹部思想中存在的「重生產,輕商業」等錯誤思想,必須加以克服糾正,否則,就會影響今後土產交流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爲作好土產交流工作,各級政府應建立專門機構,如城鄉物資交流指導委員會,土產推銷委員會辦公室等(有些地區的政府現已建立),專事這一工作的具體指導,其任務除應經常進行本區土產運銷情况的調查研究,及時解决土產父流中發生的一些問題外,尤須經常督促檢查已訂土產買賣合同與協議的執行情况並促其實現。
   第二、土產交流必須與指導生產相結合。爲要達到使土產品物暢其流並發展提高生產,今後在組織生產交流中,除應繼續採取召開土產會議,舉行土產展覽會、廟會、騾馬大會,簽訂城鄉間、地區間的土產買賣合同、協議,恢復與建立新舊商業網,動員組織私商下鄉經營上產,組織運輸………等已行之有效的各種辦法外,同時還必須加强土產品的生產指導工作。這其中應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對供不應求的貨物,應積極組織增產,提高質量,滿足市場需要,對確實無銷路或生產過剩的貨物,則應說服羣衆進行減產或停產,逐步做到有計劃的生產,力戒盲目生產;另方面,應大力展開土產品規格、包裝等方面的改進工作。經驗證明,規格簡陋,包裝不善,這是目前許多土產品不易打開銷路的主要障礙。我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情况,在土產品的規格、包裝、成本等方面多加指導,作到物美價廉,暢流無阻。前一時期由於我們對土產交流工作剛開始作,許多土產的產銷情况還不了解,心中無數,因之在生產指導上亦即相當困難,現在的情况則有所不同,我們在土產交流工作中已摸到了一些經驗,創造了許多辦法,各地對土產品的產銷情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今後我們就必須在土產品生產指導方面多下工夫,土產推銷與生產指導是解决土產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偏顧。
   第三、有計劃的大力發展手工業品生產,組織工業品下鄉。隨着土地改革完成,農業增產,土產交流的展開,農民購買力提高後,如何組織工業品下鄉,適當滿足農民對工業品的需求,即成爲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去年上半年各地滯銷的火柴、肥皂、化學肥料等工業品,現在已成爲暢銷貨,今年上半年國營土產公司在各地出售了豆餅三十萬噸,肥田粉三萬五千噸,但農民仍嫌不够。這說明了農民購買力提高後,對工業品的需求是何等的迫切,如果我們在這一方面不及早注意,逐步地求得解决,則城鄉交流仍將有停滯的危險,工農業產品剪刀差將會更加擴大,這將引起農民極大的困難和不滿。解决這一問題的辦法,迅速發展近代化的機器工業生產,固屬重要,而且也是基本的辦法,但在目前,如何有計劃、有領導地積極大力發展各地分散的,但在數量上却是很大的手工業生產,以解决農民所需工業品的供應,却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不容忽視。根據河北、浙江等地的調查,現在農民購買的工業品中,城市中的機器生產品只佔百分之二十,其餘百分之八十則爲手工業品,在發展爲農民所需要的手工業生產中,必須克服目前某些幹部思想中所存在的一種錯誤思想,即一提發展工業生產,總想建立發展近代化的機器工業,而不願或輕視恢復發展手工業生產,必須認識,建立與發展機器工業固屬必要,而且也是應該的,不如此我們的國家就不可能工業化;但同時應看到,這是須要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即能奏效,目前我國經濟的現實情况是: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遠較工業生產的恢復爲快,機器工業生產品的增加尙不敷農民購買力提高後的需要。因之,大力發展手工業品生產以補機器工業品的不足,就不但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
   在組織工業品下鄉方面,各地國營貿易公司與合作社,應進一步調查了解農民所需工業品的種類、數量、品質、規格等,並早爲調運準備,以供秋後旺季之需。過去某些國營貿易公司不加調查研究,無計劃的調運物資,以致存貨非市場所需,市場需要者則無貨應市的盲目經營作風,必須加以克服。
   第四、國營貿易公司應結合合作社與私商,大力組織秋後的土產收購工作。根據目前情况看,今年各地的年景可望豐收,土產產量亦將較去年增加,因之秋後農、土產品大量上市後,如何組織收購,保持市場穩定,即是一件很艱巨的工作。要作好這件工作,以下的幾個環節是值得我們注意掌握的:(一)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廣大私商經營的積極性。在秋後農、土產品的收購中,國營貿易公司與合作社,除應着重進行商品粮食、棉花、菸葉、蔴等工業原料及某些主要出口物資的收購工作外,尤應大力組織引導廣大私商經營農、土產品。事實證明,只要我們端正政策,講淸道理,保證了經營者一定的合理利潤,私商是樂於下鄉經營農、土產品的;亦只有充分發揮了私商經營的積極性,農土產品的銷路才會更加廣闊,城鄉物資交流才會更加活躍。(二)掌握合理的價格政策。舊中國的情况是,每逢秋後農、土產品大量上市時,私商即殺價收購,這對農民是很不利的,我們應該反對。反之,高價思想是否就對呢?同樣是不對的。這不但有礙物資的正常流轉,而且由於價格定得過高,無人販運,以致使農民的剩餘產品賣不出去,這對農民同樣也是有害而無益處,我們在農土產品價格的掌握上,必須貫澈公私兼顧的政策,使其既有利於農民,又有利於販運者,二者不可偏顧。在具體掌握上,應照顧到季節間、地區間、購銷間及批發與零售間等的合理差價,過去的七個多月,全國土產交流工作之所以能够大規模的廣泛展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地掌握貫澈了合理的價格政策,這條經驗是值得我們記取並應認眞加以運用。(三)充分準備農民所需物資的供應。秋後農民的購買力將有新的增加,他們於出售農、土產品以後,對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需求量亦當隨之增加,爲滿足農民此項要求,保持市場物價的穩定,我們必須事先准備充分的物資,保證供應。在物資供應中,除應準備上述日用工業品外,在經濟作物區尤須作好粮食、肥料燃料等主要物資的供應。
   (轉載經濟週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楊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