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企業工會怎樣面向生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6564
颗粒名称: 私營企業工會怎樣面向生產?
并列题名: ——記天津私營恒源紡織廠的工會工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天津私營恒源紡織廠,像全中國很多的私營企業一樣,兩年多以來,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生產發展了。資方賺了錢,工人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恒源紡織廠 生產 發展

内容

天津私營恒源紡織廠,像全中國很多的私營企業一樣,兩年多以來,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生產發展了。資方賺了錢,工人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目前工人的工資與一九五〇年六月相比,已經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點二。
   打破勞資雙方的思想顧慮
   是什麽原因能使恒源紡織厰在兩年多以內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呢?回答是:由於恒源紡織廠的勞資雙方正確地執行了毛主席『發展生產,勞資兩利』的政策。恒源紡織廠的工會,在正確執行『發展生產,勞資兩利』的政策上則起了主導作用。
   在私營企業中,爲了正確執行『發展生產,勞資兩利』的政策,必須樹立勞資雙方的面向生產的思想,解除勞資雙方對於發展生產的顧慮。因爲在私營企業中發展了生產,對勞資雙方都是有利的。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工會應該起積極的領導作用,正確地發動與組織工人羣衆,主動團結資方,共同發展生產。在這個問題上,恒源紡織廠工會的領導思想開始曾是混亂的。他們怕工會在私營企業中領導生產,就會代替了資方,失掉了工會的『立場』;他們害怕在工人的若干福利問題還未解决的時候,就組織工人生產,可能脫離工人羣衆。當時資方的思想情况也是混亂的。他們缺乏經營信心,不敢面向生產。以爲工會是專門搞福利的機構。凡工人有要求,一槪答應,以示開明。但其態度是消極的。至一九五零年二月份天津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天津市第一届工人代表會議後,恒源紡織廠黨的領導同志明確了私營企業的工會工作也必須面向生產。
   要想發展生産就離不開工會
   工會工作面向生產以後,資方在生產上長久不能解决的問題就解决了。譬如布場當車工要從看四台車或看六台車提高到看八台車的問題,資方長期無法解决。工會發動工人調整了不合理的工資和勞動組織,順利解决了看八台車的問題。車間裏浪費現象曾經十分嚴重,工會向工人作了深入的動員工作。第一天,車間裏就看不到或很少看到地上有紗管和爛棉;回花也由五百磅減至二百七十磅。恒源紗廠工會在面向生產的過程中,耐心地向工人羣衆說明,工人的當前利益應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並服從長遠利益,逐步消除了工人羣衆『不願替資方服務』的思想,因而使生產得以逐步提高,用事實消除了資方的疑慮。這就使得資方在切身體驗中,深刻感到:要想發展生產,離開工會的幫助是不可能的;他們在生產問題上的各種顧慮,是沒有絲毫根據的。
   發展7生產改善了生活
   但是,在私營企業中的工會工作,必須把發展生產和保護工人利益完全統一起来。恒源紡織廠的工會在幫助資方發展生產的條件下,積極督促資方逐步改善了工人羣眾的生活。伙食改善了,醫務所擴大了,並增設了臨時的休養室,增加了三個委託醫院,增加了托兒所。由於工人羣衆的生活隨着生產的發展逐步得到了改善,使工人羣衆感覺到工會不是單純地讓他們增加生產;同時也的確是保護他們的利益的。這樣,就使工會和全體職工保持了密切聯系。恒源紡織廠的經驗證明:在私營企業中,只有工會工作面向了生產,工人的生活才能逐步得到改善;只有工會工作面向了生產,才能提高資方經營企業的興趣。
   建立了勞資協商會議
   私營企業中的工會組織,必須善於運用勞資協商會議,並在其中起積極的領導作用,即把勞資協商會議,作爲幫助和團結資方、改進生產領導、保護工人羣衆利益的有力武器。
   恒源紡織厰的資方對於勞資協商會議的認識,曾經是非常混亂的。最初,該廠資方一方面看到國營企業的管理委員會在生產上的作用,想運用工會的羣衆力量提高生產;但另一方面又怕和工會合作會給自己招來麻煩,怕在公開資金時會觸及舊企業中糾纏不淸的人事問題等。所以,他們只想讓工會派兩個代表參加行政會議。這實際上是企圖把工會在生產中的領導作用,降低爲簡單的諮詢作用。爲了淸除資方的上述思想顧慮,工會一再表示勞資協商會議主要是討論生產問題,並且提出協商會議必須徵得雙方同意才作决議,如某一方面表示懷疑即可繼續考慮,不作决讓。這樣,才減輕了該廠資方的顧慮,勞資協商會議才開始順利進行。
   通過勞資協商會議改進生産
   恒源紡織廠工會及時通過勞資協商會議與資方協商有關全廠生產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大大啓發了工人羣衆的積極性,一方面進一步團結了資方。有一個時期,細紗的產量提高了,但搖紗的產量跟不上,於是搖紗間常有三百二十筐左右的存紗。資方想用加班的辦法解决存紗問題,但加班的結果反而增加了病號,積紗更多,並影響細紗因缺乏紗管而停車。積紗存久了,就有爛掉的危險。資方很着急,但沒有辦法解决。勞資協商會議着重地討論了這個問題,工會保證動員工人改進工作法將紗搖完。但資方還將信將疑地說:『看你們的說服工作如何吧!』會後,工會並在工人羣衆中深入動員,展開討論,擬訂了奬勵辦法,存紗問題很快得到了解决。事實敎育了恒源紡織廠的資方:不依靠工人羣衆的力量想提高生產是不可能的。勞資協商會議應該是資方經常傾聽工人羣衆意見,改進生產管理的有力依靠;而决不能單純看作是工人羣眾幫助資方解决困難的暫時的組織。
   通過勞資協商會議保護工人利益
   勞資協商會議同時又是工人羣衆保護自己基本利益的良好的組織形式。恒源紡織廠的工會代表工人羣衆在勞資協商會上提出廢除搜身制度的時候,資方開始表示:『原則同意,但要愼重。』實際上是藉口『仔細研究』,不願立即辦理。他們顧慮工人有沒有這個覺悟;顧慮『如果有人繼續偸竊怎麽辦?』結果,雙方獲得協議:廠方保證廢除搜身制;工會保證工人羣衆不發生偸盜現象。一九五〇年三月廢除搜身制,工人羣衆們切身地感覺到新中國與他們之間的密切關係;親切地感覺到工會確實是自己的組織。
   兩年多以來,恒源紡織廠的工會,正確地依靠全體職工羣衆,團結資方,面向生產,使該廠汛速地得到了恢復與發展。恒源紡織廠的事實,雄辯地說明了在反動政府統治下,私營企業面對着的是停工倒閉的危機;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正確地執行『發展生產勞資兩利』的政策,民族資產階級才有可能取得工人羣衆的幫助,安心地改善經營,貢獻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企業得到發展。(轉載人民日報陸灝通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陸灝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