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屬馮曼如和生產家庭工藝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6332
颗粒名称: 軍屬馮曼如和生產家庭工藝社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24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軍屬馮曼如和生產家庭工藝社」,讲述了軍屬馮曼如,是中城區榮屬委員,負責組織生產、担任了中城區碾米加工廠及榮屬生產家庭工藝社二個生產單位的負責工作。
关键词: 軍屬 馮曼如 生產家庭工藝社

内容

軍屬馮曼如,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他的丈夫毛尹,在一九三八年就參加了革命。十幾年中,就完全靠她跑生意,想辦法把家庭維持下來的。現在,她是中城區榮屬委員,負責組織生產、担任了中城區碾米加工廠及榮屬生產家庭工藝社二個生產單位的負責工作。在她認眞負責、積極工作的影響下,由於全體職工的努力,終於克服了困難,把生產逐步搞好。這次,她又當選參加了杭市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她興奮地說:「我在這次大會上代表人民選舉市長、副市長和市府委員,這是我做夢也想不到的光榮。今後我們軍屬應該更好組織起來,努力生產,並積極捐獻飛機大砲。」
   馮曼如是生產家庭工藝社的經理,這個工藝社本來是軍屬任國昌個人所創辦的,專門經營紙盒漿糊業務。今年三月間他們為了響應政府「互助互濟、生產自救」的號召,由八個軍工屬籌集了些資金,各盡自己勞力,合股擴充供應包月漿糊。同時由各機關、團體,予以採用上的照顧。
   在開辦過程中,他們也經過了不少困難,首先是在爭取用戶時,遭到了幾家同業的盲目競爭,經過了圖書文具業公會等的調解,才得到合理解决,規定每月產量不能超過一千四百瓶。同時,實行漿糊業統一收費。其次,限於資力,初辦時僅資金二百萬元,以致在添置裝糊瓶等器材方面,受到了限制。當經馮曼如等分頭籌借,由政府方面借給了救濟米五百斤,幫助解决了資金週轉不靈的困難。
   困難初步解决後,營業逐月有了發展。爲了爭取製造完善、保證用戶滿意,他們在製造、送貨方面均作了改進:(一)過去,他們製漿糊用麵粉,往往黏性不足顏色發黃,他們就改用澱粉來做,這樣黏性足了,顏色也白。同時,做到不偸工減料,過去石碳酸三萬四千元一磅,現在批發價雖然漲到七萬四千元,然而在原料上仍不減少;㈡送貨方面,開始時因人少路綫沒排好,用戶方面往往有「沒有送到」的反應。現在已把路綫排好,送的人也增加到四個,已做到絕不延誤時日。
   四個月來家庭工藝社的營業已有發展。包月漿糊到目前止已發展到一千六、七百瓶。紙盒漿糊每月亦可銷到二百打左右。目前社內軍、工屬八人和非軍屬二人的生活,基本上有了保障。並且可照顧到壯年軍屬的職業,除任國昌的津貼,足够維持家庭生活,其餘每人亦可拿到三、四十個單位,這完全是在人民政府幫助照顧,軍屬馮曼如等努力生產自救的結果。現在,他們還想把家庭工藝社擴充,增製打印水、藍墨水等文具用品。
   爲了感謝人民政府的照顧和關心,軍屬馮曼如,已寫信給他在北京參加學習的丈夫,叫他安心學習,為人民服務,同時,爲了紀念「八一」建軍節,他和任國昌等其他家庭工藝社的八個軍、工屬,特地寫了一封給毛主席信,在信中他們保證:不但要搞好原有生產,還要爭取更大的發展。(陸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馮曼如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城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