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傑米揚·別德內依㈠同志的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5560
颗粒名称: 給傑米揚·別德內依㈠同志的信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15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斯大林同志給傑米揚·別德內依同志的信。
关键词: 俄羅斯 蘇聯 革命 中央

内容

人民日報編者按:斯大林同志這封信寫於—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一次刋印於今年蘇聯國家政治書籍出版局印行的『斯大林全集』第十三卷。本文是該信的摘要。斯大林同志在這封信中提出了兩個重要原則性的問題,即文藝作品應如何表現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精神及黨的作家應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傑米揚在自己創作中對蘇聯生活缺點的批評逐漸變成了對整個蘇聯的誹謗,而表露出明顯的反愛國主義的傾向,斯大林同志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這種傾向,認為這是完全違反列寧主義的。斯大林同志强調指出:俄羅斯工人階級給人類提供了爲自由和爲社會主義而鬥爭的偉大榜樣。這使俄羅斯工人懷着革命的民族自豪心,這種自豪心能够排山倒海,能够創造奇蹟。傑米揚的錯誤受到聯共黨的中央的指摘之後,他不但不很好地接受,反而抱怨、訴苦,把中央的决議看做『絞繩』。斯大林同志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這種自由主義的態度和知識分子的『自高自大』的作風,並强調指出:共產黨員作家必須服從黨的决議,領會黨的决議的實質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共產黨員作家必須謙虛。
   你十二月八日的信收到了。好像是你需要我答覆你。好,我就來答覆吧。
   首先談談你的一些小的瑣碎的句子和暗語。假如這些不漂亮的『小東西』是偶然發生的,那倒可以不去管它們。但這些『小東西』是這樣多,這樣生動地『層出不窮』,决定着你的整個信底聲調。大家知道,聲調却是能造成音樂的。
   你把中央底决議看作『絞繩』,看作『我的(即你的)災禍的時刻到來了』的標誌。爲什麽呢,有什麽根據呢?一個共產黨員不企圖領會中央决議底實質並改正自己的錯誤,而把這個决議當作『絞繩』加以蔑視,這叫作什麽呢?………
   在應該稱讚的時候,中央曾經稱讚過你許多次。中央曾經有許多次保護你(不無一些勉强)免受我們黨內某些部分和某些同志的攻擊。當若干詩人和作家犯了個別錯誤的時候,中央便批評了他們。這一切你都認爲是正常的和理所當然的。然而當中央不得不批評你的錯誤的時候,你就突然嗤之以鼻,開始高叫起『絞繩』來了。有什麽根據呢?難道是中央沒有權利批評你的錯誤嗎?誰道是中央底决議對你沒有約束力嗎?難道是你的詩高到不該受到任何批評嗎?你不曾發見你已經沾染上了某種令人不愉快的毛病、所謂的『自高自大』嗎?傑米揚同志,多謙虛些吧………
   你的錯誤底本質是在什麽地方呢?它是在於:對蘇聯生活缺點的批評,這個必不可少的和需要的批評,開頭是被你運用得頗爲準確和巧妙的,可是你是過分地醉心於它了,而且你一旦醉心之後,它就在你的著作中開始轉變爲對蘇聯的誹謗、對蘇聯過去的誹謗、對蘇聯現在的誹謗了。你的『從熱爐上爬下來吧』和『不講情面』就是如此。今天莫洛托夫同志勸我讀了的你所寫的『比里爾瓦』就是如此。
   你說,莫洛托夫同志稱讚過『從熱爐上爬下來吧』這篇雜文。很可能是這樣。我曾經稱讚過這篇雜文,也許不下於莫洛托夫同志,因爲在這篇雜文裏(正如在其他的雜文裏一樣)有許多一針見血的漂亮的地方。但是那裏也還有一匙焦油,它毀損了整個圖畫並把它變成十足的『比里爾瓦』。問題就在這裏,這就是這些雜文底基調。
   你自己來判斷吧。
   全世界現在都承認:革命運動底中心已由西歐移到了俄國。世界各國的革命者都滿懷希望看着蘇聯,把它當作全世界勞動人民解放鬥爭策源地,承認它是自己唯一的祖國。世界各國的革命工人都一致地向蘇聯工人階級歡呼,首先向俄羅斯工人階級歡呼,向蘇聯工人底先鋒隊歡呼,把它當作自己的領袖,因爲它實行着其他各國無產者曾經夢想實行過的最革命的和最積極的政策。世界各國革命工人底領導者都熱切研究地俄羅斯工人階級最有教訓意義的歷史,研究他們的過去、俄羅斯的過去,因爲他們知道:除了反動的俄羅斯,還存在過革命的俄羅斯,拉弟舍夫㈡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三)們、日爾雅波夫㈣們和烏里揚諾夫㈤們、哈爾土林㈥們和阿列克雪葉夫(七)們底俄羅斯。所有這—切都使俄羅斯工人懷着(不能不懷着)革命的民族自豪心,這種自豪心能够排山倒海,能够創造奇蹟
   而你呢?不去了解革命歷史中最偉大的過程,從而上升到先進無產階級歌手底任務,而跑到什麽山窪裏去,在從卡拉莫金著作裏所作的非常乏味的引證和『家庭制度』裏同樣乏味的格言中間糾纏不清,於是向全世界宣佈道:過去的俄羅斯是裝滿了卑鄙和頹廢的東西瓶子;現今的俄羅斯是十足的『比里爾瓦』;『懶惰』和想『躺在熱爐上』幾乎是一般俄羅斯人底民族特點,因此也是曾經舉行過十月革命、當然依舊是俄羅斯人的俄羅斯工人們底民族特點。這就是你所謂的布爾什維克的批評!不是的,可敬的傑米揚同志,這不是布爾什維克的批評,而是對我國人民的誹謗,是要使蘇聯信譽掃地,使蘇聯無產階級信譽掃地,使俄羅斯無產階級信譽掃地。
   你做了這些之後,還想叫中央默不作聲!你把我們的中央看成什麽呢?
   你原來對我『生平歷史有情感』,你就要我默不作聲!你是多麽天眞,多麽不了解布爾什維克。………
   也許你這位『識字的人』不會拒絕傾聽列寧下面的一些話吧:
   『我們大俄羅斯覺悟的無產者是不是歧視民族自豪心呢?當然是不歧視的!我們熱愛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祖國,我們最努力於把祖國勞動羣衆(即祖國十分之九的居民)提高到民主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底覺悟的生活。我們目睹沙皇劊子手、貴族和資本家對我們這個美麗的祖國肆行橫暴、壓迫和侮辱而最傷心。我們因這些暴行在我們人民中間、在大俄羅斯人民中間引起了反抗,因從這些人民中間產生了拉吉舍夫、十二月黨人、七十年代平民知識分子革命家,因大俄羅斯工人階級在一九〇五年創造了羣衆的强大革命黨,因大俄羅斯農夫在當時已開始成爲民主主義者、開始推翻神父和地主等等事實而自豪。
   『我們記得獻身於革命事業的大俄羅斯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半世紀以前曾經說道:「可憐的民族,奴隸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隸」。公開的和暗藏的大俄羅斯奴隸(對沙皇專制効忠的奴隸),是不喜歡回憶這些話的。然而我們却認為這是本着對祖國的眞正熱愛所說的話,是因感慨大俄羅斯民衆中間缺少革命性而吐露的愛國熱情的話。當時在他們中間是缺少這種革命性的。現在這種革命性雖然很少,但總算是已經有了。我們滿懷着民族自豪心,因爲大俄羅斯民族也造成了革命階級,也證明了它能够向人類作出為自由和社會主義而鬥爭的偉大榜樣,而不只是一些大規模的蹂躪、大批的絞架和拷問室,大規模的飢荒以及向神父、沙皇、地主和資本家逢迎獻媚的極大醜態』(見列寧所著『論大俄羅斯人底民族自豪心。』)㈧。
   請看列寧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國際主義者是怎樣講到大俄羅斯人底民族自豪心。
   他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爲他知道:
   『大俄羅斯人民族自豪心(不是奴僕心目中的那種自豪心)底利益是與大俄羅斯(以及其他一切民族)無產者底社會主義利益相符合的』(同上)(九)。
   這就是列寧底明白而且大胆的『綱領』。
   這個『綱領』對於那些與自己的工人階級、與自己的人民血肉相聯的革命者是完全可理解和自然的。
   這個『綱領』對於那些與自己的工人階級、與自己的人民沒有而且也不能血肉相聯的像列列維奇之流的蛻化者是不可理解和不自然的。
   是否可能把列寗底這個革命『綱領』與你最近幾篇雜文中所表現的不健康的傾向調和起來呢?
   可惜是不可能。其所以不可能,是因為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點。
   事情就是這樣,你所不願了解的也就是這點。
   因此,無論如何,你應該回轉到已往的列寗主義道路上去。
   要點就在這裏,而不在於嚇得不像樣子的知識分子底一文不值的悲歎,驚惶地說什麽人家要把傑米揚『孤立』起來,傑米揚底文章『再不給發表了』等等。
   約·斯大林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十二日。㈠傑米揚·別德內依(一八八三——一九四五年)是蘇聯詩人。曾畢業於彼得格勒大學,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從事革命活動。其著作大多是諷刺詩。列寧曾向高爾基指出別德內依創作底巨大鼓動意義。——譯者註㈡拉弟舍夫(一七四九——一八〇二年)是俄羅斯的革命作家。其名著『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充滿了對俄羅斯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沙皇專制和農奴制度肆行了嚴厲的抨擊。——譯者註㈢車爾尼雪夫斯基(一八二八——一八八九年)是偉大的俄羅斯革命民主主義者,傑出的學者,俄羅斯經典哲學最大代表者之一,並且是歷史家、經濟學家、文藝理論家和小說家。——譯者註㈣日爾雅波夫(一八五一——一八八一年)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革命民粹派運動底特出代表,『民意社』底組織者和領導者。——譯者註(五)烏里揚諾夫·亞歷山大·伊里奇是列寧底哥哥,『民意社』恐怖組織底組織者之一。參加了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謀刺沙皇亞歷山大第三。烏里揚諾夫在法庭上表現很英勇,庇護同志,而把全部責任都放在自己身上。結果他被沙皇劊子手絞殺了。——譯者註(六)哈爾士林(一八五六——一八八二年)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羅斯革命家之一,一八七八年彼得堡『俄國北方工人協會』底組織者。該協會被沙皇摧毀之後,他參加民粹派,爲『民意社』底一員。一八八二年三月十二日因謀刺敖得賽城的檢察官而被判處死刑。——譯者註(七)阿列克雪葉夫(一八四九——一八九一年)是俄羅斯最初的工人革命家之一,是紡織工人和鉄路工人小組底組織者。一八七五年被捕,被判作十年苦役。在法庭上作了有名的演說,特別表現了工人階級推翻沙皇專制的思想。在苦役中參加了卡里的飢餓罷工。在亞庫梯被強盜打死了。——譯者註(八)見列寗全集,俄文本,第四版,第二一卷,第八五頁。
   ——原出版局註(九)見列寧全集,俄文本,第四版,第二一卷,第八七頁。
   ——原出版局註
   (曹葆華、毛岸靑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