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人民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4686
颗粒名称: 一元人民幣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一元人民幣的故事。
关键词: 人民幣 船夫 解放軍

内容

說來是二年前的事了。
   石榴花開的五月季節。故鄕——蘭谿解放了。四天以後,我由縣西的永昌徒步到城裏,當我繞過高聳入雲的寳塔,走上斜坡的時候,蘭谿城已在眼底了。攔在我前面只是一條大江,江水靜靜地流,帆船如穿梭般的來往。我興奮地擠上了渡船。
   船靠岸時,客人與往常一樣的按次上岸,奇怪是他們所付渡錢不是銅板而是紙幣(我們鄉下在解放前僞金圓券就停止流通,而使用銀元銅板)。這使我感到非常的驚訝,我瞥見右旁的一位商人,他手裏也拿着與他們同樣的紙幣,於是我問:「這是什麽票子?」
   「人民幣,」他懇切的回答。
   「那末,銅板現在還通用嗎?」我遲疑了一下又問。
   「昨天就停止使用了。」
   「做渡錢可以嗎!」
   回答是「恐怕不要。」
   這時我多末不安呵,心裏實在有點懊惱。看看人家都已上岸去了,我也只好慢吞吞地走上船梢。
   「行嗎?」我手裏拿了二個銅板,問那收渡錢的船夫。
   「不,昨天起已一律使用人民幣啦!」他沉着臉,沒有一絲微笑。
   「我身邊沒帶人民幣哩!」
   那船夫看了我一眼,也沒有說什麽。
   「城裏我還有親戚,給我上岸去借來再付你,好嗎!」
   「那麽你這袋先放這裏再上岸去,等渡錢付了還你。」
   「什麽!還要押袋嗎?」
   正在這相持不下的時候!前面一位站崗的人民解放軍同志急急的跑過來。高高的個子,紅潤豐滿的面頰,看來還只二十開外的樣子,他笑嘻嘻的問那船夫:「同志,什麽事?」
   「他沒有渡錢,銅板早就不用啦!」
   「同志:你身邊沒帶人民幣嗎?」他掉頭拍拍我的肩膀,微笑地問我。
   「是的,我只帶了幾個銅板!」
   「噢!那麽你先給他上岸,渡錢第二次來補付行嗎?」他又轉身問那船夫。船夫沉默了一回,只是不說話,看他的樣子似乎是不同意這個調解的。這時解放軍同志隨手在口袋裏摸出一張一元的人民幣,交給船夫:
   「這一塊錢就算渡錢,你收了吧!」
   「不,同志。」
   「沒有關係,收了吧!」說着便把人民幣塞進船夫的口袋裏。船夫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臉孔露出很不自然的微笑。
   「同志:渡錢已給你代付啦!上岸去吧!」他握了握船夫的手,又回頭對我說。
   「這太講不過去了。」我感激地說,話也吶吶地說不爽快。
   「嗯……同志,別難過,去吧!好好的走、跳板狹哪!」
   我一步一步的走上碼頭,可是我的心好像留戀什麽似的,總是想回頭去看看他。啊!這多使我感激呵!
   三個月後,我乘車到金華,在月台上意外的遇見他。「同志,你也到金華去嗎?」我急忙跑過去打了一個招呼。
   「不……。」他握着我的手,他服裝還是那麽的整潔,態度還是那麽的溫和。他望望我,我望望他,三月前的舊事,又在我倆的眼光中重溫起來。我急急從口袋裏摸出一張五元的人民幣想交給他,可是他無論如何不肯收,只是說:「我們本來應該互相幫助嘛!」突然間火車的汽笛劃然地長嘯,刺耳的響聲,使我焦急得手忙脚亂。
   「同志:車子快開了。」
   當車輪轉動的時候,他忽忙而有力地又推又扶的幫我上了車,我憑立在車門望着他,他還是立在月台上兩手不斷地向我招搖,我被感動得淚水像泉湧一般的由眼角滾到腮邊、滾到頸項。
   如今事隔已二年了,也不可算是一段怎麽短暫的時間。在這二年中,多少的舊事在我腦裏忘却,可是這一件事我到今天還清楚的記着。而且永遠的記着。………
   一九五一、七、二十七於建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祖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
蘭谿城
相关地名
金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