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八一」南昌起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4193
颗粒名称: 回憶「八一」南昌起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8月2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回憶「八一」南昌起義的文章。
关键词: 南昌 起義 革命

内容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軍隊——它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的日子。在中國,自從出現了一支完全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全心全意爲人民的解放事業而戰鬥的軍隊、就將中國革命的鬥爭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爲在中國,革命的敵人外國帝國主義侵略者,和它的走狗中國封建、買辦統治者,這是異常强大的敵人。中國人民如果不武裝起來去和敵人進行鬥爭,就不能得到勝利和解放。所以,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正如斯大林同志在「論中國革命的前途」一文中所說的,只能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沒有人民的武裝,沒有革命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刋詞」中所說的,離開了武裝鬥爭,就沒有中國人民的地位,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勝利,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正是由於我們黨和我們黨天才英明的領袖毛主席從總結革命的經驗中日益深刻地認識了武裝鬥爭與創立革命軍隊的重要性,從這支軍隊誕生之日起,就親自領導敎育、培養建設這支軍隊,使得它在廿四年的艱苦而英勇的鬥爭中,經過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和强大的敵人作戰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起來,由於戰勝了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全國範圍勝利,幷為完成新民主主義建設及進入社會主義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成爲一支強大無敵的軍隊,它有足够的力量來保衛我們人民祖國的安全和保衛遠東與世界的和平。中國人民有了這樣一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以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所武裝起來的軍隊,這是中國人民的幸福與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光榮。但是,在強大敵人不斷進攻的面前,創造與建設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使它從小到大,從弱到强,是經歷了一條非常困難曲折的道路的。我們所以能够不克服嚴重的困難,取得偉大的勝利,許多因素,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我們的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有共產黨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英明領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給我們以無窮盡的戰鬥勇氣與克服困難的力量。毛澤東同志在革命戰爭中所發揮的軍事思想,構成了指導中國革命戰爭走向勝利完整的軍事路綫。學習毛澤東的軍事路綫,和學習他的政治路綫一樣,是我們每一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當前重要的課程。所以,我們紀念南昌起義的「八一」建軍節,從我們人民軍隊創立和它發展歷史的回憶中,來體會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使我們的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得到更迅速地發展和提高,今天對於我們是有着非常重大實際意義的。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武裝起來給以蔣介石—首的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叛變以有力反擊,高舉起中國革命鬥爭鮮明的旗幟,堅决進行武裝鬥爭。這是毛澤東思想與陳獨秀右派機會主義鬥爭的勝利。記得「八一」南昌起義的前夜,內外情况是異常緊急的,蔣介石在四月十二日就在上海舉行了反革命的政變與屠殺;五月二十一日長沙又發生了反革命的政變與屠殺;七月十五日武漢的國民黨也公開地叛變了革命。而當時中國共產黨以陳獨秀爲代表的機會主義導集團,在這樣緊急的關頭,不但沒有堅决地去發動羣衆的鬥爭以推進革命運動的發展,去回擊反革命分子的進攻;相反的,對於反革命却採取了可恥的投降政策,不敢發展農民鬥爭,不敢武裝工農。這樣就便利了反革命對革命羣衆的進攻,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受了失敗。而毛澤東同志,當時是極力主張放手發動和武裝工農羣衆的。革命者越堅决,越可以制止反革命的進攻,與中止中間派的動搖。在毛澤東同志這樣的思想基礎上。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第一次獨立地拿起了武器,向反革命進行有力的還擊。這樣就爆發了「八一」南昌起義,和相隨而來的湖北農民起義,毛澤東同志親自領導的湖南農民的秋收武裝起義,廣東海陸豐的農民起義,廣州的十二月起義,以及朱德同志所領導的湖南起義。在這些起義中所產生的軍隊,就組成了最早的中國工農紅軍,後來又發展成為抗日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和現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現在回想起來,「八一」南昌起義僅是我們黨認識武裝鬥爭的開始。對於毛席的武裝鬥爭的思想,例如在中國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農民戰爭,革命軍隊應與工農羣眾運動相結合,發展工農武裝,創立農村的革命根據地,以積蓄壯大自己的力量,去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對於上述,國革命武裝鬥爭中的基本問題,我們當時還是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浮淺的。南昌起義之後,軍隊往那裏去的問題,沒有得到正確的解决。當時兩湖、江西,特別是湖南的農民運動是很高漲的,起義的軍隊應當與湘贛的農民運動相結合,創造革命根據地,堅持長期的游擊戰爭,從中來壯大自己消滅敵人。而我們當時對於創造革命根據地與進行長期游擊戰爭的思想與認識十分微弱,所以南昌起義的軍隊沒有與湘贛的農民運動相結合,而南下向廣東進發。同時又缺之適合當時當地情况的具體行動方針,在長途的進軍中,部隊本身沒有很好地建立政治工作,加上在客觀上敵人的力量強大,而主觀上的指導又缺乏經驗,因而南昌起義的部隊大部遭受損失,僅保留了一部分力量與毛主席所領導的秋收起義的工農武裝在井崗山會師,才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
   革命軍隊必須與農民運動相結合,實行土地革命以鼓動廣大農民羣衆,創造革命根據地,堅持長期的游擊戰爭,以革命的農村包圍反革命的城市而最後奪取城市。在軍隊建設上,人民軍隊必須建立以黨爲核心的堅强的領導,與堅强的政治工作和嚴格的羣衆紀律,實行依靠羣衆的人民戰爭。在戰爭的指導上,必須實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的速决戰,平時分兵以發動羣衆,戰時集中優勢兵力以包圍迂迥和殲滅敵人。指導中國革命戰爭的這條正確路綫,直到井崗山會師,以及以後的革命戰爭中,才爲毛澤東同志天才而完整地解决了。在二十多年來的鬥爭中,正是由於毛主席這條正確思想路綫的指導,革命的力量才得到發展壯大,以至於取得了全國的勝利。當着我們在那一個時期及那一個地區堅决執行毛主席正確思想路綫的時候,那裏的革命鬥爭就得到發展,根據地就能够鞏固擴大,軍隊也就得到發展和鞏固。而凡是離開了毛主席正確路綫的時候,不管是走上了左傾機會主義或者是右傾機會主義的道路,都是使革命力量遭受損失,或使革命鬥爭走向失敗)當我回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湘鄂兩根據地革命鬥爭的時候,這個體會是十分沉痛和深刻的。當時我們對於毛主席的政治路綫和軍事路綫是了解體會很不够的。由於羣衆革命情緒的高漲,根據地是一天天擴大發展了,紅軍發展到最大的時候曾達到八萬人。我們和創造湘卾兩根據地的其他同志們,僅能零碎地得到中央根據地鬥的消息,從中來體會與學習毛主席如何領導游擊戰爭,建設革命根據地與建設軍隊的思想和經驗。這期間雖然十分幼稚,但是我們從實際鬥爭中學習體會到毛主席某些軍事思想,才使革命根據地鬥爭獲得了廣泛的開展。但是正在這時由於左傾機會主義路綫的錯誤,要當時年幼的紅軍進攻有强大敵人防禦的中心城市,使紅軍遠離根據地,脫離了根據地羣衆鬥爭的配合,結果根據地縮小了,紅軍也遭受到損失。
   但是後來我們又依靠了當地的黨和羣衆,繼續發動羣衆,組織工農武裝,革命又發展起來了,根據地又恢復了,紅軍又擴大了。繼而在另一種機會主義路綫的錯誤指導下,反對游擊戰爭,而和敵人打陣地戰,拚消耗,同時錯誤地進行所謂「肅反」而傷害與削弱了自己。這樣,給予革命的損害又是十分嚴重的。從失敗的敎訓中,逐步體驗了毛主席的思想,糾正了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路綫,我們又才得到了發展。抗日戰爭中,由於我們堅决執行了毛主席「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我們各個抗日民主根據地都得到了很大發展。而那個地區體會得更深刻,執行得更堅决澈底,則它的發展與勝利更大。反之,那個地區對於毛主席這個戰略方針體會得不够,或者是執行上有偏差,則它的發展和勝利就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使革命遭遇某些不應有的損失。一九三八年國民黨退出武漢以後,特別是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由於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消極觀望,日寇大舉回師敵後進行反覆殘酷的「清剿」「掃蕩」,大批國民黨軍隊投敵,配合日寇向我進攻,加上華北的水旱虫災,使我們增加了極大的困難。根據地縮小了,軍隊減少了。在這最困難的關頭,毛主席又指出了新的鬥爭方針與方法,執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一元化領導的鬥爭,組織武裝工作隊與敵人進行點與面的爭奪。由於我們各個地區堅决積極地執行了這一鬥爭,取得了這一鬥爭的勝,渡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三年最困難時期,各個抗日根據地又得到了發展,我們軍隊又得到了擴大與提高這對於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甚至爭取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勝利,都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毛主席更高度發展了過去長期武裝鬥爭的豐富經驗,提出了以運動戰爲主,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作戰方針,明確地規定了爭取戰爭勝利的十大軍事原則,對於指導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走向勝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八一」南昌起義二十四年以來。我們人民軍團建軍和鬥爭的歷史使我們極其深刻地體會到:我們軍隊建設發展的歷史,武裝鬥爭勝利的歷史,就是毛主席軍事思想、軍事路綫發展和勝利的歷史。作爲一個南昌起義的參加者,二十四年來依靠着毛主席的敎導和實際鬥爭的體會,使我日益深刻明確地認識了武裝鬥爭在中國革命鬥爭中的重要地位。體會到以黨的領導爲核心如何去建設一支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澈底解放而奮戰不息的人民軍隊。學習到進行勝利鬥爭的人民軍隊靈活的戰略戰術。但是要體會毛主席的全部軍事思想和路線,並把它融會貫通於當前偉大的國防建設事業與國防軍建設中去,我們還應當以小學生的態度去加緊努力學習。因此,和全軍指戰員同志們共同努力來學習與貫徹執行毛主席政治軍事路線,樹立永遠是戰鬥隊的思想,緊密依靠羣衆,兢兢業業,防止驕傲與自滿,以加速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解放台灣,貫徹執行和平解放西藏辦法協議,肅淸土匪特務,鞏固祖國國防,與加强人民民主專政。並以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保衛遠東與卅界的和平,這是我們紀念「八一」建軍節光榮的戰鬥任務。(新華社北京三十一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昌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江西
相关地名
台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