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頭紅旗飄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920
颗粒名称: 南昌城頭紅旗飄揚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1年7月3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土地革命戰爭的文章。
关键词: 土地 革命 戰爭

内容

在今年紀念「八一」的時候,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廿四歲了。這支中國人民的軍隊是怎樣產生的呢?它是在一九二七年八月一號南昌起義和以後不久的秋收起義、還有幾次起義中產生的。這支軍隊的創造,經過了一段艱苦屈折的過程。
   到一九二七年的春天以後,由國共合作領導的第一次大革命,也就是北伐戰爭,正在轟轟烈烈展開的緊要關頭,工人、農民已經開始發動起來,國民黨反動派,以蔣介石爲首,公開叛變了革命,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勾結在一起,對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實行了大規模的極其野蠻殘酷的屠殺,全國頓時陷於暗無天日的狀態。
   在蔣介石開始鎭壓革命以後,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者,以陳獨秀爲代表,對國民黨反動派採取了可恥的投降政策,反對發動農民,反對建立工農革命武裝,解散已經建立起來的工農武裝。這種投降政策,便利了國民黨反動派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屠殺,使生氣蓬勃的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受了失敗。
   但是,在國民黨反動派極端殘酷的屠殺面前,除了消極動搖分子以外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革命的人民並沒有被嚇倒。當時,毛澤東同志,以及其他許多黨的領導同志始終堅持正確的革命路線,堅决擁護農民革命,主張建立工農革命武裝,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的進攻。他們繼續高舉革命的大旗,領導中國人民展開英勇的戰鬥。
   就在這時,在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江西南昌城發生了一件大事。共產黨人周恩來、朱德、葉挺、賀龍等同志,率領在共產黨影響下的一部份北伐軍,舉行了起義。這就是有名的南昌起義。參加起義的部隊,有朱德同志領導的第九軍,賀龍同志領導的第二十軍,葉挺同志領導的第十一軍和第四軍一部,共有三萬多人。起義在八月一號的早晨一點鐘發動,向國民黨反動軍隊朱培德第三軍進攻,從開始到戰鬥結束,僅僅三小時,就把南昌反革命軍隊完全消滅。中國人民革命的紅旗,就在南昌城頭飄揚起來。
   據親身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同志回憶,當起義軍隊向朱培德第三軍進攻的時候,敵人企圖頑抗,步槍、機關槍打得很猛,不少的同志在密集的砲火下犧牲了,但大家仍然奮勇地向前衝鋒,直到把敵人完全消滅。從這裏可以看出,人民軍隊的革命意志,從第一天起,就那麽坚决,這是多麽可貴的品質!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創造人民武裝的開始,從此,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採取了一種新的形式,這就是以武装的人民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南昌起義以後,在黨的號召下,接連地爆發了很多起義。八月中旬,有湖北蒲圻、咸寧、崇陽等地農民的起義。九月,湖南、汀西邊境各縣農民、工人和一部份北伐軍,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舉行著名的秋收起義,這次起義曾經佔領了平江、瀏陽,萍鄉、醴陵、株州等重要城市。十月,廣東海豐、陸豐農民,在彭湃同志領導下起義,佔領了海豐、陸豐等縣城,組成了一萬多人的工農紅軍。十二月,廣州市工人舉行了起義。在這些起義當中組成的武裝部隊,就是以後工農紅軍的基礎,也就是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早的基礎。
   在創立中國人民軍隊的歷史當中,毛主席和朱德司令在井崗山的會師,是最重要的關鍵。一九二七年十月,毛主席率領湖南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江西、湖南邊界的井崗山地區,在那裏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領導農民分配土地,着手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的部隊,由於領導方面當時缺乏經驗,沒有很快與江西的農民運動結合,於八月五日退出南昌,向廣東出發,在國民黨反動派優勢力量的壓迫下,起義軍在廣東的潮州汕頭地區遭受了挫折。於是,一部份轉進到海豐、陸豐,與當地起義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份在朱德同志領導下,退到江西,轉人湖南,發動了湖南農民起義,擴大了部隊。到一九二八年四月,這支部隊孔朱德、陳毅、林彪等同志率領下,到井崗山和毛主席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次會師,使一個起義部隊和一個從羣衆鬥爭中生長起来的部隊結合起来,並得到毛澤東同志的直接領導,就逐漸形成了一支新型的與人民聯系最密切的人民的軍隊。這支軍隊在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思想指導下,很快就創造出自己一套戰略、戰術,形成自己整套建軍原則和制度。這支軍隊因爲從它一開始產生就在毛澤東同志軍事思想直接領導下,所以在廿多年的艱苦鬥爭中,能够不斷克服各種錯誤,能經得起嚴重挫折,戰勝了一切困難,從小到大,從弱到强,成為無敵的力量。
   井崗山會師以後,紅軍力量加强了,游擊戰爭更加蓬勃發展起來,以江西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也逐步擴大和鞏固。中國革命的第二次國內戰爭,也就是土地革命戰爭,就從此開始了。(光明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光明日報
责任者
蔣介石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周恩來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葉挺
相关人物
賀龍
相关人物
朱培德
相关人物
孔朱德
相关人物
陳毅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國共產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昌
相关地名
湖南
相关地名
江西
相关地名
湖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