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898
颗粒名称: 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
分类号: E289.55
摘要: 1951年7月3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的故事。
关键词: 大渡河 勇士 革命

内容

一九三五年五月,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到了四川省南部的大渡河邊,反革命頭子蔣介石命令薛岳、周澤元等數十萬匪軍跟蹤緊追,興高采烈的叫喊:『朱毛就要成爲太平天國石達開第二了!』但是蔣介石的這個夢想落空了,對黨對人民赤胆忠心的紅軍健兒們,他們在上級正確的領導下,精心計劃英勇作戰,終於擊潰了敵人,衝破了這道插翅也難飛過的天險。
   大渡河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都是二、三十里高的高山峻嶺,地勢非常險要。河面有二里多寬,水深三四丈,水流急如萬馬奔騰,從四十里以外就可以聽到嘩嘩的水聲。紅軍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的確,要渡過大渡河確實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但是,河是必須過去的!紅軍如果不能渡河,那麽就無法擺脫敵人大軍的追擊,衝破層層的堵截,對於實現北上抗日先計劃就要發生不可想像的困難了。紅軍的遣部隊(紅軍一團,軍團直屬工兵連砲兵連組成)通過了儸儸區之後,又以强行軍(一日一夜共一百六十里)趕到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附近。當時四川軍閥的三個團把守着瀘定橋,一個團在安順的對岸一綫把守住河口,下游三十里處另有軍閥楊森的兩個團扼守,阻止紅軍渡河。在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就有兩個連的敵人守着,渡船却只有一個,可是敵人還派一個班的兵力把守住。當夜,紅軍由於經過一百六十里山石路上的急行軍,部隊非常疲勞,而且天色漆黑,不但打槍看不見準星,就是敵人跑到身邊來也難於發覺。但是就在這種非常困難的作戰條件下,紅軍同志們仍然以勇猛强襲的動作,一舉殲滅了安順場的守敵。奪取了那隻唯一的渡船,取得了强渡大渡河的先决條件。第二天,花了半天時間,從山裏找到十七位船夫,紅軍决定在下午一時開始敵前强渡。
   在大渡河的對岸,離岸有一里多的地方有五六戶人家的小村莊,另外靠河岸的方向有一所獨立房屋,敵軍一個營在那裏把守,先遣部隊負責同志估計敵人的主力一定在小村莊裏面隱蔽着,他們想在紅軍渡河奮勇隊登陸後還沒有站穩脚跟的時候,就實行反衝鋒,壓迫紅軍下水,因此進行敵前強渡就必須充分準備火力,打垮敵人的反衝鋒,於是立刻組織了三門迫擊砲,五挺重機槍,按放在有利的陣地上,輕機槍和十幾名特等步槍射擊手也隱蔽的進入河岸陣地,構成交叉火力。在兵力的使用上,决定二營在下游十餘里的地方僞裝着要渡河的樣子,一營担任渡河突擊,以三營作預備隊。從第一營裏挑選出來的十六名年靑力壯,堅决勇猛的紅軍戰士,大都是共產黨員,組織成渡河奮勇隊,派二連連長熊上林同志為隊長,這十七位勇士都抱着犧牲的决心,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黨所交給的任務。團首長親自召集他們進行動員,每人準備長短槍各一枝,帶着五個到六個手榴彈,並且帶着工作器具,規定過河後首先奪取獨立房屋的敵人火力點,然後攻取村莊,攻佔以後立即挖槍眼作工事,把房屋變成堡壘,堅决打退敵人的反衝鋒,就是只剩下一個人也不能退出,以便後續部隊渡過河去。爲了增强他們勝利的信心,並且告訴他們隔河有火力援助。
   勇士們登船出發了,剛開船就被敵人打倒了一個船夫,其他的船夫嚇得面如土色,不敢動彈了。在團首長親自動員下,渡船直向河心奔去。這時候,船上勇士們的眼緊盯着對岸,南岸的全體同志也都把精神全部集中在那隻小船上,英勇的小船,顚顚簸簸,時隱時現,衝破了急流巨浪,在紅軍的火力掩護下,終於很快的到了對岸。果然,當十七位勇士剛剛登岸的時候,三百多敵人就從村子裏突出來,實行反衝鋒,紅軍是處在背水作戰不利的形勢,情勢是非常危急的。但是,紅軍早有了準備,當敵人剛一出村,南岸的迫擊砲,重機槍一齊發射,尤其是神砲手趙章成同志的那門迫擊砲百發百中,打的敵人四處逃散,重機槍隨即伸延射擊,實行火力追擊,李得才同志的那挺重機槍,打得敵人仰面朝天地滾下山坡,殘餘的敵人慌忙向山裏逃竄。就在這個時候十七勇士奮不顧身地向敵人衝殺,很快的搶佔了村莊火力點,鞏固了河灘陣地。於是一營孫維光營長帶領三十多人和五挺機槍與手提式連忙乘第二隻船渡河。跟着,楊德志團長也乘坐着第三隻船過去,帶去幾挺機槍,繼續擴大戰果,鞏固陣地。這時候天色很黑,依靠了這唯一的船隻紅軍第一團仍然不停的夜渡,直到第二天上午全團才全部渡完。强渡大渡河的模範的河川戰鬥勝利地完成了,這一戰鬥使得紅軍的左翼兵團强奪瀘定橋得到了有力的保證,使我們的主力能够順利地從橋上通過,這一戰鬥,對於中國工農紅軍完成歷史創舉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有着重大的關鍵作用的。由於這一特殊的功績,中央軍委特別製作了列寧服裝給敵前强渡十七勇士和紅軍第一團的指戰員們,而『十七勇士』的美名從此在紅軍中廣泛地流傳開來。
   這十七個勇士是:二連連長熊上林,二排排長曾會明,三班班長劉長發,副班長張克表,戰鬥員:張桂成、蕭漢堯、王華停、廖洪山、賴秋發、曾先吉,第四班班長郭世倉,副班長張成球,戰鬥員:蕭桂蘭、朱祥雲、謝良明、丁流名、張萬淸。(總政治部新聞處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薛岳
相关人物
周澤元
相关人物
蔣介石
相关人物
熊上林
相关人物
趙章成
相关人物
李得才
相关人物
曾會明
相关人物
張桂成
相关人物
蕭漢堯
相关人物
王華停
相关人物
廖洪山
相关人物
賴秋發
相关人物
曾先吉
相关人物
朱祥雲
相关人物
謝良明
相关人物
丁流名
相关人物
張萬淸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國工農紅軍
相关机构
中央軍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大渡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