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專刊時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469
颗粒名称: 抗美援朝專刊時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7月26日当代报登载“抗美援朝專刊時評”一文,讲述捐獻運動的偉大成績和今後努力的方向与全國許多地區和單位正在檢查和修訂愛國公約。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捐獻運動 愛國公約

内容

一、捐獻運動的偉大成績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五十多天以來,全國人民的愛國捐獻運動已經獲得偉大的成績。根據七月二十三日為止,本會所收到的不完全材料統計,各地各界人民已認捐和發起認捐飛機二千二百五十三架、大砲一百三十門、高射砲六十門坦克十輛。這些武器的價值,折合小米共在三十五億六千萬斤以上。這些武器,將大大加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力,使他們能够更有效地去打擊侵略者,以保衛祖國的安全和遠東的和平。不但如此,捐獻武器運動又是全國人民所再一次進行的大規模的自我敎育運動,這個運動的熱烈展開,已使全國人民的政治覺悟和革命積極性大大提高,已使全國人民的抗美援朝愛國運動達到新的高漲。而由於與增加生產增加收入相結合的正確方針的貫澈,這次捐獻運動對於推進國家建設的巨大作用,現在也可以看得見了。因此,一般地說來,這次運動的迅速開展,是令人滿意的,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這次運動的開展,目前還存在一些缺點,還有一些問題必須繼續解决和着重地解决。
   第一個問題是運動的發展不平衡。直到今天,有些地方的領導機關對於這個運動的領導還抓得不够緊,有些地方的領導同志對於這一工作的領導,甚至遠落在羣衆的愛國熱情後面。根據本會華北總分會的報告,以華北區而論,目前已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發動了這個運動,但是在其餘四分之一左右的地區,這一運動還沒有很好展開。在其他地區,捐獻運動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就是運動已經展開的地區,也還存在着發展不够深入的缺點,還沒有經過充分的宣傳教育,普遍發動每家每戶都來訂立並執行增產捐獻計劃。因此總的來說,所有地區都必須繼續努力,深入與普及這一運動。落後地區更要抓緊領導,迎頭趕上。
   第二個問題是有些地區的有些羣衆還沒有眞正瞭解和貫澈這次捐獻必須與增產相結合,並必須實事求是的方針。在這次運動中,工人、機關工作人員、學生和農民羣衆表現了極高的愛國熱情。有些工人捐獻了全月的工資,有的把冬天買棉褲的錢都捐出來了;許多機關工作人員和青年學生採取節衣縮食的辦法來捐獻,有些人捐出了工作學習所需的鋼筆和錶,有的把米票也捐出來了;剛分到土地和耕畜的農民,有的决定賣掉自己分到的半條牛來捐獻,有的把粮食全都拿出來捐獻。有的雖然注意增加生產,但是捐默數字過高,例如一個有地五畝的翻身農民,决定捐獻稻子一百斤,另外還要捐獻副業生產所得的三十萬元;許多農民打算捐獻全部增產收入,還加上原來的一部分收入;有的工人、學生和機關工作人員,爲了捐獻而從事過多過重的勞動,或者從事非創造社會財富的勞動。人民羣眾的這種愛國熱情是十分感動人、十分值得欽敬的,但是這些做法是不好的。這樣將會妨礙生產、工作和學習的進行,將會影響到生活水平的降低並影響身體的健康,結果將會得不償失。這些做法都是應該加以改變的。總之,必須堅持增產捐獻的方針,同時又要實事求是,不要因爲捐獻而降低羣衆原有的生活水平。
   第三個問題是有些地區的少數工作幹部和積極分子,不是用宣傳的方法來啓發羣衆的愛國熱情,進而發動羣衆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來增產捐獻,而是採用命令方式或變相命令方式强迫羣眾捐獻。這雖然是個別的現象,但是必須堅决地糾正。
   第四、在個別地方有這樣一種缺點,領導同志不但未抓緊這一運動,而且過低地估計了羣衆的愛國熱情和捐獻力量,不恰當地限制羣衆捐獻的數字,因而造成一種捐獻工作的落後情况,這也是要防止或糾正的。
   克服上述缺點並使捐獻運動深入發展的關鍵,在於認眞地有系統地做好宣傳工作,使全國人民每一個人都瞭解增產捐獻的意義和用增產來捐獻的方針,並且瞭解積極參加這個運動是每一個人的神聖責任;然後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基礎上,發動每戶每人都來訂立並執行實事求是的增產捐獻計劃。只有這樣做,才能鞏固和擴大現有捐獻成績,並使這次運動達到支援前綫、鞏固國防、敎育羣衆和推進國家建設的全部目的。
   二、許多愛國公約爲什麼
   有名無實?
   目前,全國許多地區和單位正在檢查和修訂愛國公約。檢查的結果證明了訂立愛國公約的辦法對於鞏固抗美援朝運動成果、推動生產、工作和學習,有偉大作用;同時也發現了過去許多單位所訂立的愛國公約是有名無實、徒具形式的東西·許多愛國公約所以有名無實,不能從旁的地方去找原因,而必須從領導思想及領導作風上去找原因。有些領導機關和工作幹部對於愛國公約的組織羣衆和敎育羣眾的作用沒有認識或認識不足,因而對於愛國公約運動採取了敷衍態度,這是使愛國公約有名無實的一個主要原因。使愛國公約有名無實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某些工作幹部和積極分子的脫離羣衆的强迫命令、包辦代替的作風。正是由於這些,許多地區和許多單位的領導幹部和積極分子便不去鄭重其事地宣傳訂立愛國公約的意義和方法,不去深入地發動羣衆來訂立愛國公約。在那些地方,愛國公約是少數工作幹部和積極分子草率擬定或者是從報紙上或別處抄來的。這些愛國公約既然沒有經過人民羣衆的認眞討論,旣然不是人民羣眾自覺自願並認眞來訂立的,它們當然就不是羣衆自己的公約,當然就是有名無實的東西了。
   因此,爲着使推行愛國公約成為羣衆運動,在這次檢查愛國公約的運動中,必須深入地檢查工作幹部和積極分子的思想作風,使他們都能够認識訂立愛國公約的偉大意義,都能够掌握走羣衆路綫的方法。其次,必須再進一步,充分發動羣衆聯系他們自己的思想,來檢查愛國公約,以愛國公約爲尺度,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樣做,不但可以敎育廣大羣眾,而且也可以敎育工作幹部和積極分子。但是現在有些地方,在檢查愛國公約時,也發生了形式主義、脫離羣衆的現象,例如河南開封市工商界在檢查愛國公約時,工商聯的工作只是印發了一個檢查愛國公約的表格,許多行業都沒有召開行業大會或組長會議來實際進行檢查,而只是由同業公會主任委員或書記按表格的項目隨便塡了一下。用這樣的辦法來檢查愛國公約,對於進一步推動愛國公約運動的發展,當然是不會有什麽作用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