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3214
颗粒名称: 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7月23日当代报登载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指出红军第四军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其糾正的方法,號召同志們起來澈底地加以肅清。
关键词: 红军第四军 非無產階級思想 肅清

内容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這是毛澤東同志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寫的决議。中國人民軍隊的建設,是經過了艱難的道路的。中國紅軍(抗日時期是八路軍、新四軍,現在是人民解放軍)從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時期創始,到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經過了兩年多的時間。在這個時期內,紅軍中的共產黨和各種錯誤思想作鬥爭,學到了許多東西,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毛澤東同志寫的這個决議,就是這些經驗的總結。這個决議使紅軍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將一切舊式軍隊的影響都肅淸了。這個决議不但在紅軍第四軍實行了,後來各部分紅軍都先後不等地照此做了,這樣就使整個中國紅軍完全成爲眞正的人民軍隊。二十幾年來,中國人民軍隊中的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有廣大的發展和創造,現在的面貌和過去大不相同了,但是基本的路綫還是這個决議的路綫。
   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着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於執行黨的正確路綫,妨礙極大。若不澈底糾正,則中國偉大革命鬥爭給予紅軍第四軍的任務,是必然担負不起来的。四軍黨內種種不正確思想的來源,自然是由於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由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成份所構成的;但是黨的領導機關對於這些不正確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堅决的鬥爭,缺乏對黨員作正確路綫的敎育,也是使這些不正確思想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大會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指出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其糾正的方法,號召同志們起來澈底地加以肅清。
   關於單純軍事觀點
   單純軍事觀點在紅軍一部分同志中非常發展。其表現如:
   (一)認爲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甚至還有說『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爲軍事領導政治了。
   (二)以爲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彷彿,只是單純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决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担宣傳羣衆、組織羣眾、武裝羣衆、幫助羣眾建立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爲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爲了宣傳羣眾、組織羣衆、武装羣衆、並幫助羣衆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羣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三)因此,在組織上,把紅軍的政治工作機關隸屬於軍事工作機關,提出『司令部對外』的口號。這種思想如果發展下去,便有走到脫離羣衆、以軍隊控制政權、離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危險,如像國民黨軍隊所走的軍閥主義的道路一樣。
   (四)同時,在宣傳工作上,忽視宣傳隊的重要性。在羣眾組織上,忽視軍隊士兵會的組織和對地方工農羣衆的組織。結果,宣傳和組織工作,都成了被取消的狀態。
   (五)打勝仗就驕傲,打敗仗就消極。
   (六)本位主義,一切只知道爲四軍打算,不知道武裝地方羣衆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這是一種放大了的小團體主義。
   (七)有少數同志囿於四軍的局部環境,以爲除此就沒有別的革命勢力了。因此,保存實力、避免鬥爭的思想非常濃厚。這是機會主義的殘餘。
   (八)不顧主客觀條件,犯着革命的急性病,不願意艱苦地做細小嚴密的羣衆工作,只想大幹,充滿着幻想。這是盲動主義的殘餘㈠
   單純軍事觀點的來源:
   (一)政治水平低。因此不認識軍隊中政治領導的作用,不認識紅軍和白軍是根本不同的。
   (二)僱傭軍隊的思想。因爲歷次作戰俘虜兵甚多,此種分子加入紅軍,帶來了濃厚的僱傭軍隊的思想,使單純軍事觀點有了下層基礎。
   (三)因有以上兩個原因,便發生第三個原因,就是過分相信軍事力量,而不相信人民羣衆的力量。
   (四)黨對於軍事工作沒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也是形成一部分同志的單純軍事觀點的原因。
   糾正的方法:
   (一)從敎育上提高黨內的政治水平,肅淸單純軍事觀點的理論根源,認淸紅軍和白軍的根本區別。同時,還要肅淸機會主義和盲動主義的殘餘,打破四軍本位主義。
   (二)加緊官兵的政治訓練,特別是對俘虜成份的敎育要加緊。同時,盡其可能由地方政權機關選派有鬥爭經驗的工農分子,加入紅軍,從組織上削弱以至去掉單純軍事觀點的來源。
   (三)鼓動地方黨對紅軍黨的批評和羣衆政權機關對紅軍的批評,以影響紅軍的黨和紅軍的官兵。
   (四)黨對於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决議之後,再經過羣衆去執行。
   (五)編制紅軍法規,明白地規定紅軍的任務,軍事工作系統和政治工作系統的關係,紅軍和人民羣眾的關係,士兵會的權能及其和軍事政治機關的關係。
   關於極端民主化
   紅軍第四軍在接受中央指示之後,極端民主化的現象,減少了許多。例如黨的决議比較地能够執行了;要求在紅軍中實行所謂『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權制』、『先交下級討論,再由上級决議』等項錯誤主張,也沒有人再提了。但是在實際上,這種減少,只是一時的和表面的現象,還不是極端民主化的思想的肅清。這就是說,極端民主化的根苗還深種在許多同志的思想中。例如對於决議案的執行,表示種種勉強的態度,就是證據。
   糾正的方法:
   (一)從理論上掃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首先,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危險,在於損傷以至完全破壞黨的組織,削弱以至完全毀滅黨的戰鬥力,使黨担負不起鬥爭的責任,由此必然造成革命的失敗。其次,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來源,在於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這種自由散漫性帶
   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到黨內,就成了政治上的和組織上的極端民主化的思想。這種思想是和無產階級的鬥爭任務根本不相容的。
   (二)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其路綫是:
   1黨的指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綫,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的中樞。
   2上級機關要明瞭下級機關的情况和羣衆生活的情况,成爲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
   3黨的各級機關解决問題,不要太隨便。一成决議,就須堅决執行。
   4上級機關的决議,凡屬重要一點的,必須迅速地傳達到下級機關和黨員羣衆中去。其辦法是開活動分子會,或開支部以至縱隊的黨員大會(須看環境的可能)派人出席作報吿。
   5黨的下級機關和黨員羣衆對於上級機關的指示,要經過詳盡的討論,以求澈底地了解指示的意義,並决定對它的執行方法。
   關於非組織觀點
   四軍黨內存在着的非組織的觀點,其表現如下:
   甲少數不服從多數。例如少數人的提議被否决,他們就不誠意地執行黨的决議。
   糾正的方法:
   (一)開會時要使到會的人盡量發表意見。有爭論的問題,要把是非弄明白,不要調和敷衍。一次不能解决的,二次再議(以不妨礙工作爲條件),以期得到明晰的結論。
   (二)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少數人在自己的意見被否决之後,必須擁護多數人所通過的决議。除必要時得在下一次會議再提出討論外,不得在行動上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乙非組織的批評:
   (一)黨內批評是堅强黨的組織、增强黨的戰鬥力的武器。但是紅軍黨內的批評有些不是這樣,變成了攻擊個人。其結果,不但毁壞了個人,也毁壞了黨的組織。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糾正的方法,在於使黨員明白批評的目的是增加黨的戰鬥力以達到階級鬥爭的勝利,不應當利用批評去做攻擊個人的工具。
   (二)許多黨員不在黨內批評而在黨外去批評。這是因爲一般黨員還不懂得黨的組織(會議等)的重要,以爲批評在組織內或在組織外沒有什麽分別。糾正的方法,就是要敎育黨員懂得黨的組織的重要性,對黨委或同志有所批評應當在黨的會議上提出。
   關於絕對平均主義
   紅軍中的絕對平均主義,有一個時期發展得很厲害。例如:發給傷兵用費,反對分傷輕傷重,要求平均發給。官長騎馬,不認為是工作需要,而認爲是不平等制度。分物品要求極端平均,不願意有特別情形的部分多分去一點。背米不問大人小孩體强體弱,要平均背。住房子要分得一樣平,司令部住了一間大點的房子也要駡起來。派勤務要派得一樣平,稍微多做一點就不肯。甚至在一副担架兩個傷兵的情况,寧願大家抬不成,不願把一個人抬了去。這些都證明紅軍官兵中的絕對平均主義還很嚴重。
   絕對平均主義的來源,和政治上的極端民主化一樣,是手工業和小農經濟的產物,不過一則見之於政治生活方面,」則見之於物質生活方面罷了。
   糾正的方法:應指出絕對平均主義不但在資本主義沒有消滅的時期,只是農民小資產者的一種幻想;就是在社會主義時期,物質的分配也要按照『各盡所能各取所値』的原則和工作的需要,决無所謂絕對的平均。紅軍人員的物質分配,應該做到大體上的平均,例如官兵薪餉平等,因爲這是現時鬥爭環境所需要的。但是必須反對不問一切理由的絕對平均主義,因為這不是鬥爭的需要,適得其反,是於鬥爭有妨礙的。
   關於主觀王義
   主觀主義,在某些黨員中濃厚地存在,這對分析政治形勢和指導工作,都非常不利。因爲對於政治形勢的主觀主義的分析和對於工作的主觀主義的指導,其必然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就是盲動主義。至於黨內的主觀主義的批評,不要證據的亂說,或互相猜忌,往往釀成黨內的無原則糾紛,破壞黨的組織。
   關於黨內批評問題,還有一點要說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評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們不明白批評的主要任務,是指出政治上的錯誤和組織上的錯誤。至於個人缺點,如果不是與政治的和組織的錯誤有聯繫,則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們無所措手足。而且這種批評一發展,黨內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點方面,人人變成了謹小愼微的君子,就會忘記黨的政治任務,這是很大的危險。
   糾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一)敎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二)使黨員注意社會經濟的調查和研究,由此來决定鬥爭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們知道離開了實際情况的調查,就要墮人空想和盲動的深坑。(三)黨內批評要防止主觀武斷和把批評庸俗化,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
   關於個人主義
   紅軍黨內的個人主義的傾向有如下各種表現:
   (一)報復主義。在黨內受了士兵同志的批評,到黨外找機會報復他,打駡就是報復的一種手段。在黨內也尋報復;你在這次會議上說了我,我就在下次會議上找岔子報復你。這種報復主義,完全從個人觀點出發,不知有階級的利益和整個黨的利益。它的目標不在敵對階級,而在自己隊伍裏的別的個人。這是一種削弱組織、削弱戰鬥力的銷蝕劑。
   (二)小團體主義。只注意自己小團體的利益,不注意整體的利益,表面上不是爲個人,實際上包含了極狹隘的個人主義,同樣地具有很大的銷蝕作用和離心作用。紅軍中歷來小團體風氣很盛,經過批評現在是好些了,但其殘餘依然存在,還須努力克服。
   (三)僱傭思想。不認識黨和紅軍都是執行革命任務的工具,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員。不認識自己是革命的主體,以爲自己僅僅對長官個人負責任,不是對革命負責任。這種消極的僱傭革命的思想,也是一種個人主義的表現。這種僱傭革命的思想,是無條件努力的積極活動分子所以不很多的原因。僱傭思想不肅清,積極活動分子便無由增加,革命的重担便始終放在少數人的肩上,於鬥爭極為不利。
   (四)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見於享樂方面的,在紅軍中也有不少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隊伍開到大城市去。他們要到大城市不是爲了去工作,而是爲了去享樂。他們最不樂意的是在生活艱難的紅色區域裏工作。
   (五)消極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極起來,不做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敎育,但也有是領導者處理問題、分配工作或執行紀律不適當。
   (六)離隊思想。在紅軍工作的人要求脫離隊伍調地方工作的與日俱增。其原因,也不完全是個人的,尙有一,紅軍物質生活過差;二,長期鬥爭,感覺疲勞;三,處理問題、分配工作、或執行紀律不適當等項原因。
   糾正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敎育,從思想上糾正個人主義。再則處理問題,分配工作,執行紀律要得當。並要設法改善紅軍的物質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時機休息整理,以改善物質條件。個人主義的社會來源是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思想在黨內的反映,當進行敎育的時候必須說明這一點。
   關於流寇思想
   由於紅軍中游民成份佔了很大的數量和全國特別是南方各省有廣大游民羣衆的存在,就在紅軍中產生了流寇主義的政治思想。這種思想表現在:一,不願意做艱苦工作建立根據地,建立人民羣眾的政權,並由此去擴大政治影響,而只想用流動游擊的方法,去擴大政治影響。二,擴大紅軍,不走由擴大地方赤衛隊、地方紅軍到擴大主力紅軍的路綫,而要走『招兵買馬』『招降納叛』的路綫。三,不耐煩和羣衆在一塊作艱苦的鬥爭,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凡此一切流寇思想的表現,極大地妨礙着紅軍去執行正確的任務,故肅淸流寇思想,實爲紅軍黨內思想鬥爭的一個重要目標。應當認識,歷史上黃巢㈡、李闖(三)式的流寇主義,已爲今日的環境所不許可。
   糾正的方法:
   (一)加緊敎育,批評不正確思想,肅淸流寇主義。
   (二)對現有紅軍基本隊伍和新來的俘虜兵,加緊反流氓意識的敎育。
   (三)爭取有鬥爭經驗的工農積極分子加入紅軍隊伍,改變紅軍的成份。
   (四)從鬥爭的工農羣眾中創造出新的紅軍部隊。
   關於盲動主義殘餘
   紅軍黨內對盲動主義已經做了鬥爭,但尚不充分。因此,紅軍中還有盲動主義思想的殘餘存在着。其表現如:一,不顧主觀和客觀條件的盲幹。二,城市政策執行得不充分,不堅决。三,軍紀鬆懈,特別是打敗仗時。四,還有某些部隊有燒屋行爲。五,槍斃逃兵的制度和肉刑制度,也是帶着盲動主義性質的。盲動主義的社會來源是流氓無產者的思想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的綜合。
   糾正的方法:
   (一)從思想上肅淸盲動主義。
   (二)從制度上和政策上糾正盲動的行爲。
   附註:
   (一)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後的短期間,在共產黨內曾經出
   現一種『左』傾盲動主義傾向,認爲中國革命的性質
   是所謂『不斷革命』,中國革命的形勢是所謂『不斷
   高漲』,因而不肯去組織有秩序的退却,錯誤地用命
   令主義的方法,企圖依靠少數黨員和少數羣衆在全國
   組織毫無勝利希望的許多的地方起義。這種盲動主義
   的行動曾經在一九二七年底流行過,到了一九二八年
   初漸漸地停止了下來。但有些黨員也還存在着這種情
   緒。盲動主義就是冒險主義。
   ㈡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山東曹州人。公元
   八七五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黃巢聚衆響應他的同
   鄉王仙芝舉行的起義,王仙芝被殺後,黃巢收集王的
   餘部,號『冲天大將軍』。黃巢帶領的起義隊伍曾經
   兩次出山東流動作戰。第一次由山東到河南,轉入安
   徽和湖北,由湖北回到山東。第二次又由山東到河南
   ,轉到江西,經浙東到福建及廣東,轉廣西經湖南到湖
   北,再由湖北東進安徽浙江等地,然後渡淮入河南,克
   洛陽,攻破潼關,據有長安。黃巢入長安後建立齊國
   ,稱皇帝。後因內部分裂(大將朱溫降唐),又被沙
   陀族酋長李克用的軍隊進攻,黃巢失長安,又入河南
   ,由河南回到山東,終於失敗自殺。黃巢的戰爭繼續
   了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農民戰爭之一。舊統治
   階級的史書稱:當時『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但
   他只是簡單地進行流動的戰爭,沒有建立過比較穩固
   的根據地,所以被稱爲『流寇』。
   (三)李闖即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陝西米
   脂人。公元一六二八年,即明思宗崇禎元年,陝西北
   部農民形成起義的潮流。李自成參加高迎祥的起義隊
   伍,曾經由陝西入河南,到安徽,折回陝西。一六三
   六年高迎祥死,李自成被推爲闖王。李自成在羣衆中
   的主要口號是『迎闖王,不納糧』。他約束隊伍的紀
   律,曾有『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
   號。因此,擁護他的人很多,成爲當時農民起義的主
   流。但他也沒有建立過比較穩固的根據地,總是東流
   西竄。他於被推爲闖王後,率部入川,折回陝南,經
   湖北又入河南,旋佔湖北襄陽,再經河南攻陝佔西安
   ,於一六四四年經山西攻入北京。不久爲明將吳三桂
   勾引清兵聯合進攻而失敗。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