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各界人民決定獻機五架大砲一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2734
颗粒名称: 餘姚各界人民決定獻機五架大砲一門
并列题名: 分別訂出具體增產計劃
分类号: D651.3
摘要: 1951年7月,姚餘縣七百八十九位各界人民代表,通過以研究討論抗美援朝的二届代表會議以後,並先後聽取了赴朝慰問團團長陳已生及傳達小組王西彥先生的報告。
关键词: 增产捐献计划 大炮 餘姚縣

内容

(本報餘姚訊)姚餘縣七百八十九位各界人民代表,通過以研究討論抗美援朝的二届代表會議以後,並先後聽取了赴朝慰問團團長陳已生及傳達小組王西彥先生的報告,更進一步認識了抗美援朝,大大的提高了政治覺悟。各界紛紛訂出捐獻計劃,並將廣泛推行與修訂愛國公約。工人代表一致表示:響應「六一」號召,每天延長工作時間,星期日做到不休假;還在精工節料的原則下,有計劃的完成捐獻大砲一門。農友們對捐獻飛機極爲熱烈,堅决要完成三架戰鬥機。如周朝區的農民代表說,要在他們九萬餘畝廣大的土地上展開豐產競賽,保證增產一成半的產量,計增產花衣四十五萬斤,以三分之一捐獻;逍林區和臨山區的農民也都表示了態度,臨山區全區有棉田四萬畝,稻田六萬畝,保證棉田每畝增花衣一斤;稻田每畝增稻穀十五斤。全縣工商界堅决表示要在節約和改善營業的基礎上捐獻二架。其中陽明區單獨捐獻戰鬥機一架。其他各區工商界也捐獻一架。婦女界也表示態度,從發展副業生產來捐獻。文敎界代表保證做好宣傳工作,加强愛國主義的思想敎育。靑年學生也一致表示,利用暑假,要組織宣傳隊,運用各種宣傳方式,深入羣衆去宣傳,並在生產節約的基礎上來捐獻飛機大砲。
   各區以及各個代表,都分別訂立具體的增產計劃。如橫河區秦堰鄉的代表準備回到鄉裏,第一步决定先召開全鄉性的黨團員及主要鄕村幹部會議,說明在增產基礎上來發動捐獻,以捐獻來推進與提高生產;並訂好愛國公約,做好優撫工作。第二步召開全鄉的宣傳員與生產委員會議,普遍展開愛國主義的宣傳敎育和付之實際行動。該鄉代表指出,該鄉有一千一百戶人家,八千九百畝田,其中種稻七千畝,種棉一千九百畝,去年每畝平均產量四百八十斤,在這原有增產基礎上再來增產一成,七千畝的稻穀可增產三十三萬六千斤,一千九百畝棉田可增產一萬九千斤,折穀廿二萬斤,共增產穀子五十六萬四千斤,除工本十分之八外,可以捐獻十萬零二千八百斤,其他還準備增加副業生產,也可以加上不少數字。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已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餘姚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