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省愛國售棉運動繼續熱烈開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2605
颗粒名称: 本省愛國售棉運動繼續熱烈開展
并列题名: 杭市郊區棉農敲鑼打鼓,歡天喜地集體售棉。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7月,浙江省產棉地區棉農的愛國舊棉儲棉運動,正繼續熱烈開展。杭市艮山區七堡、和豐及杭縣喬司區四格、大三、大雲等五個鄉的棉農都在積極售棉。
关键词: 爱国售棉运动 棉农 乡村

内容

(本報訊)本省產棉地區棉農的愛國舊棉儲棉運動,正繼續熱烈開展。杭市艮山區七堡、和豐及杭縣喬司區四格、大三、大雲等五個鄉的棉農都在積極售棉。大三鄕自六月廿八日至七月七日收儲籽棉、皮棉共一萬三千斤。七月七日四格鄕八十六個棉農敲鑼打鼓,歡天喜地的集體去售棉。七堡鄉國民學校全體師生七十餘人並爲棉農售棉在沿途歡迎與鼓動。一位六十四歲的老太太把僅有的四斤籽棉賣給國家,她說:「原來想把棉花留起紡土紗,但想起日本鬼子把我招贅女婿,無故殺死,害得我一家受苦。現在毛主席領導我們翻身,我要售棉愛國,並要到棉地裏去勤拔草,使棉花豐收,多供給國家的需要。」平湖、海鹽、海寗等縣的棉農們售棉運動亦正繼續深入。如平湖新倉區新港鄉中農于志虎夫妻二人平時很節省,存有籽棉十七包,共八百五十斤,聽到愛國售棉的號召後已將存棉出售;黄姑鄕七天時間出售籽棉七五一七斤四兩,並儲存棉花售款二百餘萬元;全塘鄕一星期內已出售皮棉一三〇〇斤、籽棉五二〇〇斤,各村並進行挑戰,互相保證家家出售愛國棉。海鹽縣棉區通過黑板報宣傳,表揚典型戶,展開挑應戰。鎭海縣梅山島的棉農在認識到出售存棉給國家是抗美援朝的實際行動,是愛國的表現以後都毫無顧慮地紛紛把存棉賣給國家。有的棉農說:「我們要趕快售棉,支持工廠快些開工。」蕭山縣城北區僅十幾天就有五百餘戶售棉一萬多斤。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