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件 修道路、修塘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1895
颗粒名称: 第十四件 修道路、修塘壩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湖南農民運動修道路、修塘壩。
关键词: 湖南 農民運動 修道路 修塘壩

内容

這也是農會的一件功績。沒有農會以前,鄕村的道路非常之壞。無錢不能修路,有錢的人不肯拿出來,只好讓它壞。略有修理,也當作慈善事業,從那些『肯積陰功』的人家化募幾個,修出些又狹又薄的
  
  路。農會起來了,把命令發出去,三尺、五尺、七尺、一丈,按照路徑所宜,分等定出寬狹,勒令沿路地主,各修一段。號令一出,誰敢不依?不久時間,許多好走的路都出來了。這却並非慈善事業,乃是出
  
  於强迫,但是這一點子强迫實在强迫得還可以。塘壩也是一樣,無情的地主總是要從佃農身上取得東西,却不肯化幾個大錢修理塘壩,讓它乾旱,餓死佃農,他們却只知收租。有了農會,可以不客氣地發命令
  
  强迫地主修塘壩了。地主不修時,農會却很和氣地對地主說道:『好!你們不修,你們出穀吧,斗穀一工!』地主爲斗穀一工划不來,趕快自己修。因此,許多不好的塘壩變成了好塘壩。
   總十四件事,都是農民在農會指揮之下做出來的。就其基本的精神說來,就其革命意義說來,請讀者們想一想,那一件不好?說這些事不好的,我想,只有土豪劣紳們吧!很奇怪,南昌方面(二四)傳來
  
  消息,說蔣介石、張靜江(二五)諸位先生的意見,頗不以湖南農民的舉動為然。湖南的右派領袖劉嶽峙(二六)輩,與蔣、張諸公一個意見,都說:『這簡直是赤化了!』我想,這一點子赤化若沒有時,還
  
  成個什麽國民革命?嘴裏天天說『喚起民衆」,民衆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二七(有什麽兩樣?註㈠湖南是當時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
  ㈡趙恒惕是當時北洋軍閥統治湖南的代理人。一九二六年北伐軍推翻了他的統治。
  ㈢辛亥革命即一九一一年推翻滿淸專制朝廷的革命。該年十月十日,一部分新軍在當時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革命團體的策動下,起義於武昌,其後各省亦相繼起義,滿清的統治很快即土崩瓦解。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這次革命是經過資產階級和農民、工人及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同盟而取得勝利的。但這次革命又由於革命領導集團的妥協性,沒有給農民以眞正的利益,並接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力,因而使政權落入北洋軍閥袁世凱之手,革命遂告失敗。
  ㈣『矯枉過正』是一句成語,原意是糾正錯誤而超過了應有的限度。但舊時有人常用這句話去拘束人們的活動,即只能够在修正舊成規的範圍內活動,而不許完全破壞舊成規,在修正舊成規的範圍內活動,叫做合乎「正」,如果完全破壞舊成規,就叫做『過正』。這也正是改良派和革命隊伍內機會主義者的理論。毛澤東同志在這裏駁斥了這類改良派的理論。所謂『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就是說,要終結舊的封建秩序,必須用羣衆的革命方法,而不是用修正的——改良的方法。
  ㈤一九二六年冬季及一九二七年春季北伐軍進到長江流域的時候,蔣介石的反革命面目還沒有充分地暴露出來,農民羣衆還認爲他是革命的。地主富農則不高興他,造出了北伐軍打敗仗及蔣介石傷脚的謠言。蔣介石反革命面目的充分暴露,是在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他在上海等地舉行反革命政變,實行屠殺工人、鎭壓農民和打擊共產黨以後。從這時起!地主富農就對他改取擁護態度了。
  (六)廣東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最早的革命根據地。
  ㈦吳佩孚爲北洋軍閥著名的代表之一,與一九二三年著名的賄選總統曹錩同屬於北洋軍閥中的直系(即直隸省派系),並奉曹錕爲首領,世今稱『曹吳』。吳佩孚從一九二〇年戰敗皖系軍閥段祺瑞後,即左右北洋軍閥政府的政局,爲英美帝國主義的代理人,曾在一九二三年二月七日大殺京漢鉄路的罷工工人。一九二四年在與張作霖的戰爭(一般人叫做『直奉戰爭』)中失敗,吳佩孚乃失却北京政權。但一九二六年,經過日英帝國主義的策動,他又和張作霖聯合,因而再起。一九二六年北伐軍從廣東出發,首先直接打倒的
  敵人即吳佩孚。
  ㈧三民主義即孫中山對於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原則。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在『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把民族主義解釋為反對帝國主義,並表示積極擁護工農運動,舊三民主義因此發展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這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義成爲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的政治基礎。請參看『新民主主義論』第十節。
  ㈨不應當容許富農加入農會。一九二七年時期,農民羣衆還不知道這一點。
  ㈩毛澤東同志在這裏所指的『赤貧』,是包括雇農(鄉村無產者)和鄉村游民無產者而言。
  (十)(一)指鄕村半無產階級。
  (十)(二)指當時的國民黨縣黨部。
  (十)(三)袁祖銘是當時盤據湘西的一個貴州軍閥。
  (十)(四)湖南的都和團相當於區和鄕。舊式都團的鄉政機關是地主統治農民的工具。都、團的負責人稱『都總』、『團總』。
  (十)(五)督軍是北洋軍閥的統治在各省省級所設置的軍事首腦的稱號。『督軍』實際上總攬全省軍事政治大權,爲一省範圍內的獨裁者,他們和帝國主義者相勾結,實行地方性的封建軍事割據。
  ㈩㈥挨戶團常備隊,是當時農村武裝組織的一種。『挨戶』是形容幾乎每一戶人家都要參加的意思。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後,許多地方的『挨戶團』被地主所奪取,變成了反革命的武裝組織。
  (十)(七)當時在武漢國民黨中央領導下的各地國民黨縣黨部,很多是屬於執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組織,是共產黨人、左派國民黨員和其他革命分子的革命聯盟。
  ㈩㈧這句話是從『孟子』上引來的,大意是說善於敎人射箭的人,引滿了弓,不射出去,却擺着躍躍欲動的姿勢。在這裏是借來比喻共產黨引導農民得到了充分的反迷信的覺悟,然後便等待農民自願地自動地去破除迷信,却不自己發號施令,代替農民去破除迷信。
  ㈩㈨唐生智,是當時站在革命方面參加北伐戰爭的一個將軍。葉開鑫,是當時站在北洋軍閥方面反對革命的一個將軍。
  (二)(十)孫傳芳,當時統治江南五省的軍閥,鎭壓上海工人起義的劊子手。他的軍隊主力於一九二六年冬天在江西的南昌、九江爲北伐軍所打垮。
  ㈡㈠東方文化主義,是以保存東方落後的農業生產和封建文化爲滿足、而排斥近代科學文明的一種反動思想。
  (二)(二)山、堂、香、水,是原始祕密結社的一些宗派的號稱。
  (二)(三)指當時豪紳政權除抽收原有田賦外另行苛剝農民的田畝捐。
  ㈡㈣北伐軍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間佔領南昌,蔣介石利用機會把他的總司令部設在這個地方,集合了國民黨右派和一部分北洋軍閥的政客,勾結帝國主義,佈置反革命的陰謀,以對抗當時革命的武漢,最後發動了叛變革命的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的大屠殺的政變。
  (二)(五)張靜江是當時國民黨右派的頭子之一,為蔣介石設謀畫策的人。
  ㈡㈥劉嶽峙是湖南當時一個重要的反共團體的頭子。
  ㈡㈦葉公好龍,是漢朝劉向所作『新序』一書中講的一個故事:『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牗。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此處毛澤東同志用以比喻蔣介石輩的口談革命,實際則畏懼革命,反對革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澤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