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從農村的革命根據地到全國的革命勝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0931
颗粒名称: (五)從農村的革命根據地到全國的革命勝利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國革命從農村的革命根據地到全國的革命勝利。
关键词: 中國革命 從農村根據地 到全國勝利

内容

大家知道:中國革命是經過了長期艱苦的鬥爭,是經過了不斷地奪取一個陣地又一個陣地,而後取得勝利的。從一九二七年以後,這種陣地的奪取並不是從大城市開始的,而是從農村開始的。從一九二七
  
  年以後,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把自己的工作重點移到農村,在農村聚集力量,用農村包圍城市,然後取得城市。這是毛澤東同志堅持的工作路綫。事實早已證明:這個路線完全勝利了,因爲它是正
  
  確的路線,唯一正確的路線。
   這個路綫是根據於最堅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中國情况的科學分析。
   中國革命的敵人曾經很多並且曾經是很强大的。在一九二七年五月間,斯大林即已說到:「中國革命的敵人太多,太强,內有張作霖、蔣介石、大資產階級、豪紳、地主等等,外有帝國主義者。」(註一
  
  二)
   毛澤東同志從革命敵人的情况,即不但有强大的帝國主義、而且有强大的封建勢力、而且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半封建勢力而與人民爲敵的大資產階級這樣的情况,因而引出了下面一系列的問題:
   『在這樣的敵人面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與殘酷性就發生了。因爲我們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革命力量就非在長時間内不能聚積與鍛鍊成爲一個足以最後戰勝敵人的力量。因爲敵人對中國革命的鎭壓是異
  
  常殘酷的,革命力量就非磨練與發揮自己的頑强性,不能堅持自己的陣地與奪取敵人的陣地。因此,那種以為中國革命力量瞬間就可以組成,中國革命鬥爭頃刻就可以勝利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在這樣的敵人面前,中國革命的方法,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須是武裝的,也就决定了。因為我們的敵人不給中國人民以和平活動的可能,中國人民沒有任何的政治自由。斯大林說:
  
  「中國革命的特點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異常正確的規定。因此,那種輕視武裝鬥爭,輕視革命戰爭,輕視游擊戰爭,輕視軍隊工作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在這樣的敵人面前,革命的特殊根據地問題也就發生了。因爲强大的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同盟軍,總是長期地佔據着中國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隊伍不願意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妥協,而要堅持奮鬥
  
  下去,如果革命隊伍要準備蓄積和鍛鍊自己的力量,並避免與强大敵人在力量不够時作决定勝負的戰鬥,那就必須把落後的農村造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
  
  地,藉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藉以在長期戰鬥中逐漸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註一三)
   用武裝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是毛澤東同志把中國革命引到全國勝利的路綫的出發點。毛澤東同志指出:必須建立革命根據地,那怕開始只是幾個小塊的,但堅持下去,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必須這樣
  
  ,才能樹立全國革命羣衆的信仰,如蘇俄之於全世界然;必須這樣,才能給統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分解;也必須這樣,才能眞正地創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重要工具之一。總
  
  而言之,必須這樣,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註一四)
   為什麽有長期建立根據地這樣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又能變成現實性呢?毛澤東同志指出了舊中國下列的各種條件:
   『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微弱的資本主義與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近乎近代式的若干工商業都市與停頓在中世紀式的廣大農村同時存在,幾百萬產業工人與幾萬萬舊制度下的農民同時存在,
  
  管理中央政府的大軍閥□管理各省的小軍閥同時存在,正規軍隊與雜牌軍隊同時存在,若干的鐵路航路汽車路與普通的獨輪車路、只能用脚走的路與用脚還不好走的路同時存在。
   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的不統一,影響到中國統治集團間的不統一,數國支配的半殖民地與」國支配的殖民地是有區別的。
   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迴旋的餘地。
   中國經過了一次大革命——準備好了紅軍的種子,準備好了紅軍的領導者即共產黨,又準備好了參加過革命的民衆。』(註一五)
   毛澤東同志曾經特別注意指出了由帝國主義在背後操縱的買辦封建統治營壘內部的分裂和戰爭。他指出:「因爲有了白色政權間的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便給了一種可能,使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能
  
  够在四圍白色政權包圍的中間發生和堅持下來。」「我們只須知道中國白色政權的分裂和戰爭是繼續不斷的,則紅色政權之發生,存在並且日益發展,便是無疑的了。」(註一六)
   由上述可知:毛澤東同志把列寧斯大林論各國資本主義經濟上政治上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運用到半殖民地中國、經過了具體的分析,得出了關於中國經濟和政治發展的極大不平衡性、以及由此規定了革命發
  
  展的極大不平衡性、革命有利用敵人弱點在農村區域首先勝利的可能性和建立長期的革命根據地的可能性——這一系列完整的結論。顯然,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之後,毛澤東同志這一系列的結論的意義,對
  
  於中國革命說來,是非常重大的。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三六年,做過這樣的回憶:『當着一九二七年的冬天至一九二八年春天,中國游擊戰爭發生不久,井崗山的同志們中有人提出「紅軍到底打得了多久」這個
  
  疑問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指出來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會議)。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答覆中國革命根據地和中國紅軍能否存在和發展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前進一步。』(註一七)
   毛澤東同志領導革命力量向井崗山的進軍,這是對於蔣介石汪精衛的反革命給了極勇敢的攻擊。這個攻擊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正是在人民最艱難的時候,這個革命根據地鼓勵了全民族的希望,並跟
  
  着而來的,就是許多的革命根據地。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之後,投降主義的陳獨秀派馬上對於革命感到了完全的絕望,變成了取消主義者。他們反對毛澤東同志的路線和他所領導的向反革命攻擊的勇敢的進軍。他們原來否認農民革命這一點
  
  ,即有了和托洛茨基派合流的基礎。他們不久就和托洛茨基派相結合,因而被逐出黨外,托洛茨基陳獨秀派極力讚美蔣介石國民黨的反動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力量,無恥到稱頌蔣介石的反革命戰爭為「統一戰爭
  
  」,公開宣稱自己「和反動合而爲一」。他們用了最惡毒的話辱駡毛澤東同志和革命。這一小撮墮落為反革命的卑鄙至極的東西,一直替帝國主義和反革命做了最下賤的工作。
   另方面,我們黨內有些同志則犯了小資產階級革命家的急性病。他們痛恨國民黨的屠殺政策,並憤怒陳獨秀的投降主義,但是不耐煩做長期艱苦而精細的革命鬥爭,不耐煩長期堅持農村的革命根據地,因
  
  而出現了革命速勝論。他們在實際上否認中國政治經濟的不平衡,否認革命發展的不平衡,夢想革命可以很迅速地在一天早上就完全勝利,或者可以很迅速地在一天早上就取得包括多少城市的勝利。這種「左
  
  」傾冒險主義有過三次曾經在黨内取得了暫時的優勢,反對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路綫,因而使革命遭受了損失。特別是繼李立三同志所代表的冒險主義之後,以王明(陳紹禹)博古(秦邦憲)兩位同志爲代表
  
  的第三次冒險主義給革命的損失最大。但又正是毛澤東同志的領導,挽救了由這種冒險主義所造成的危險局面。
   革命根據地是經過武裝的鬥爭而建立和保持的。因此,關於革命根據地的問題是和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因此,關於革命根據地的觀點的爭論,實際上就又是關於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爭論
  
  。
   毛澤東同志在軍事上的偉大貢獻之一,乃是在中國革命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把中國革命的游擊戰爭提到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來理解它。毛澤東同志指出:「在這種特殊根據地上進行的長期革命鬥爭,主要
  
  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農民游擊戰爭。因此,忽視以農村區域作革命根據地的觀點,忽視對農民進行艱苦工作的觀點,忽視游擊戰爭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註一八)
   「左」傾機會主義者忽視長期堅持農村根據地,也就一定忽視游擊戰爭,忽視積小勝爲大勝的道路,不承認游擊戰爭和帶游擊性的運動戰乃是主要的戰爭形式,夢想在敵我力量縣殊的條件下進行陣地戰的
  
  决戰。這種錯誤的戰略所造成的惡果,就是引到根據地的喪失。而在這樣時候,即在他們的速勝論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喪失許多根據地之後,他們就轉陷於悲觀的情緒裏而去。
   毛澤東同志關於游擊戰爭的作戰方法,是在一定條件下,「化整為零」,「分兵以發動羣衆」;在另一條件下,「化零為整」,「集中以應付敵人」。毛澤東同志關於革命戰爭的主要戰略,是盡可能地、
  
  大量地發展游擊戰爭,在一定條件下,經過力量的成長,把游舉戰爭轉變為正規戰爭。例如在十年內戰後期。在這時期,這種正規戰爭還是帶游擊性的運動戰。在另一條件下,根據敵情的變化,又把正規戰爭
  
  轉變爲游擊戰爭。例如在抗日戰爭初期。在這時期,主要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又由於新的條件,由於革命力量的新成長和敵情的新變化,游□戰爭又轉變爲正規戰爭。例如在抗日戰爭
  
  最後階段以及在抗美反蔣的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後期,正規戰爭已經發展到運用大量重武器並包括攻堅戰的大兵團作戰了。這一切戰略上的變化,同時就伴隨了革命根據地的變化,即由小塊的根據地到
  
  大塊根據地的變化,到包括一些城市在根據地內的變化,到在半個中國勝利的變化,到在全國勝利的變化。
   當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之後,毛澤東同志即提出必須建立完全近代化的軍隊,用以保衛我們的祖國。一九四九年九月間,毛澤東同志在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詞指出:「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
  
  任何帝國主義者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强大的陸軍,而且有一個强大的空軍和一個强大的海軍。」美
  
  帝國主義對於我國領土台灣的掠奪和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侵略,完全證明了毛澤東同志在兩年前所指示的建立現代化國防力量的必要。中國人民在組成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勝利地並肩反抗美國侵略
  
  的同時,正在努力建立完全現代化的陸軍、强大的空軍和海軍。
   毛澤東同志在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上,極其生動地、極其光輝地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法,並步步地和勝利地證明了這辯證法。但機會主義者或教條主義者總不願敵我力量的對比如何,只是片面地
  
  强調一個「正規戰爭」,在生活中閹割了辯證法,因此,生活給他們碰到的,就盡都是苦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伯達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列寧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張作霖
相关人物
蔣介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