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中國是東方許多矛盾的焦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0886
颗粒名称: (二)近代中國是東方許多矛盾的焦點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國是東方許多矛盾的焦點。
关键词: 中國 東方 矛盾焦點

内容

近百年以來,特別是十九世紀末年以來,在東方,中國曾經是許多矛盾的焦點。
   第一、中國曾經是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世界上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都插手到中國來,並把它當成一塊最大的肥肉去爭奪。
   一九一六年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指出:「在世界已分割完結的財政資本時代,爭奪這些半獨立國的鬥爭,當然是特別的緊張。」「帝國主義之瓜分中國,還剛才開始。日美等國
  
  間為奪取中國的鬥爭,日益緊張起來。」
   斯大林在一九二七年曾經指出:「中國是在民族方面稠密的有幾萬萬人口的國家,是全世界上極重要的出售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市場。………帝國主義就必須從民族的中國之活的身體上開刀,把它分割成碎
  
  片,奪取它整個省份,以保持他們的舊有陣地,或者最低限度維持這些陣地的一部分。………」(註二)
   由於各帝國主義都以中國為其宰割的對象,所以帝國主義曾經在許多場合形成過統一戰綫,用以反對中國的革命(例如:一九〇〇年帝國主義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屠殺義和團的愛國羣眾;一九二七年各帝
  
  國主義聯合反對中國大革命),或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可是,又由帝國主義間各有佔取最大利益的壟斷野心,所以就形成了它們彼此之間深刻的矛盾,形成了——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帝國主義
  
  在中國相互間的鬥爭」。
   這就是說,各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矛盾,使它們在中國的矛盾,使它們在中國的陣綫是分裂的,而不是統一的。
   第二、各帝國主義間的矛盾和鬥爭,影響到中國舊統治階級——封建買辦階級內部的矛盾及其鬥爭的複雜化和激烈化,並演化為軍閥間的不斷的戰爭。
   毛澤東同志在一九二八年說:『買辦豪紳階級支持着的國內各派新舊軍閥,從民國元年以來,他們中間的繼續不斷的戰爭,這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特徵之一。………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種:即地方的農
  
  業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與帝國主義勢力範圍的分裂剝削政策。」(註三)
   這就是說,中國封建買辦階級分別為不同的帝國主義服務和代表不同的地方封建勢力,使它們的統治營壘的內部是分裂的,而不是統一的。
   第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合壓迫,使中國人民遭受了極深重的災難。但是,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的鬥爭,總是前仆後繼,此伏彼起,沒有中斷過。如說有
  
  什麽中斷的話,也只在一些很短的時間。又因爲中國是人口衆多的大國,在每次鬥争中所動員起來的人們,總是數量很鉅大的。
   中國人民和每一個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者都打過仗。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向任何反革命王朝屈服過。中國曾經是一個最在長期革命中的國家。
   這就是說,中國人民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鬥爭中逐步地形成了一個極其强大的聯合的力量。
   由上述種種可知:近代中國表現出是東方矛盾的焦點,主要地說來,其一是各帝國主義相互間激烈爭奪的焦點又其一是革命和反革命激烈鬥爭的焦點。
   顯然,只有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才能够解决這些矛盾,而使帝國主義在東方的鎖鍊首先在中國被突破。中國人民是有贏得這勝利的力量的。但是中國人民的力量,只有當其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之下,才能
  
  够組織成爲眞正能够贏得勝利的力量。
   中國工人階級形成其特出的戰鬥性,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它身受幾重殘酷的壓迫,即外國的帝國主義、本國的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壓迫;第二、它是很集中的。中國工業雖然很薄弱,但却很集中
  
  ,近代產業工人在有五百個工人以上的企業內做工的,佔很大的數目。這些原因,就使得處在革命中的中國工人階級形成了很强大的戰鬥力,形成了自己堅强的政黨——共產黨,並成爲中國各革命階級的領袖
  
  。
   在這樣長期革命的大國中,有這樣堅强的革命工人階級成爲極其廣大而富有充分戰鬥性的農民的領袖,成爲一切革命力量的領袖;而在國際範圍內,這是正處在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正處在社會主義已首
  
  先在俄國勝利的時代,中國革命有了很好的國際援助;這些就是說明: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封建買辦階級的勝利,乃是不可避免的。
   一九二七年斯大林指出:
   『在中國,反帝國主義的鬥爭,一定要採取深刻地人民的和鮮明地民族的性質,一定要一步加深一步,一直到同帝國主義作拼命的决鬥,震撼帝國主義在全世界上的基礎本身。」(註四)
   事情的經歷就正是如此。
   當然,不可能設想,革命在這個曾經成為各帝國主義爭奪焦點和在年代上有很長久的封建制度的大國,是能够輕易取得勝利的。不,這是不可能輕易取得勝利的。毛澤東同志在一九四九年八月間所寫的一
  
  篇論文裏曾經形容了這種取得勝利的過程:「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積一百零九年的經驗,積幾百次大小鬥爭的經驗,軍事的和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經驗,方才獲得今天這樣
  
  的基本上的成功。」(註五)這就是說:中國革命的進行是極其殘酷、複雜而曲折的。這樣,就極大地鍛鍊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極大地鍛鍊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而這種豐富的革命
  
  經驗,也就又變成了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非常寶貴的財富;這種豐富的革命經驗,也就不可免地豐富了馬克思列寗主義的理論。
   中國這種豐富的革命經驗,就是集中表現在毛澤東同志的著作上面,集中表現爲毛澤東思想。
   列寧在一九一九年十一月間曾經對東方共產主義者指出:
   『在這裏,在你們面前擺着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從前在全世界共產黨員面前是沒有提出過的,這個任務就是:依靠一般共產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你們在應用於歐洲各國所沒有的獨特條件時,須要善於把這
  
  個理論和實踐應用於這樣的條件,即農民是主要羣衆,所要解决的鬥爭任務不是反對資本,而是反對中世紀的殘餘。』
   「你們應當找出全世界先進無產者與往往生活在中世紀條件下的東方勞動的和被剝削的羣眾的這種聯繫之獨特形式。』
   列寧下面又繼續指出:『任務就在於喚醒勞動羣眾求取獨立和組織的革命積極性,不論他們是處在那種水平上,就在於把較為先進的國家底共產黨員所享用的眞正共產主義學說譯成每種人民的語言,就在
  
  於實現那些應當立刻實現的實際任務並且在總的鬥爭中與其他各國無產者打成一片。
   這就是你們在任何一册共產主義書本中都找不到解决然而在俄國已經開始的總結鬥爭中可以找到解决的一些任務。你們必須提出任務,並用獨立的經驗加以解决。』(註六)
   大家知道:列寧和斯大林,在他們一系列的著作中,業已在基本原則上,解决了列寧在這裏所提出的任務,而斯大林在中國問題上並作了特出的理論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的任務是繼續列寧斯大林的工作,不斷地考察中國的經驗,把一般共產黨主義的理論和實踐跟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融會貫通起來,把先進國家的共產黨員所用的眞正共產主義學
  
  說譯成中國人民的語言,根據中國的條件補充了它,轉化爲中國革命的理論與實踐,激發起幾萬萬人民和全世界反帝國主義的總鬥爭匯合起來,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各國的工人階級及先進的人們
  
  ,和一切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結果就在中國偉大的土地上埋葬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伯達
责任者
斯大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