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黨在農村中的政治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0803
颗粒名称: 加强黨在農村中的政治工作
并列题名: 紀念中國共產黨三十週年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國共產黨華北各級黨委加强黨在農村中的政治工作。
关键词: 華北各級黨委 加强農村 政治工作

内容

中國共產黨華北各級黨委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從來都是堅决贊助中國農民的解放的,贊助農民的減租減息、土地改革、武裝鬥爭和建立農村民主政權的,這就使得我們和農民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因而,不管在抗日戰爭時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解放戰爭時期和現在的經濟建設時期,我黨均獲得了全區農民的一致擁護和支持。一九四九年華北全境獲得解放,華北黨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提出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的方針,經過兩三年來的努力,一般地已恢復到或已接近於戰前的生產水平。這不僅農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而且也保證了對城市粮食的供給,和增加了對城市工業原料和外銷物資的供應,從而進一步地鞏固了工農聯盟。
   目前華北農民由於把剩餘粮食和土產品特產品推銷出去的結果,購買力提高了。他們現在不僅要求供應足够的日用生活必需品如布疋、百貨、煤油等;而且要求供應更多的生產資料如解放農具、殺虫藥劑、肥料等。這就是說,他們要求建立能够滿足他們所需要的新的城鄉交換關係。幾年來,華北的黨和人民政府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的有益的工作,但仍然趕不上農民日益增長的需要,還須繼續努力。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有計劃地發展國營商業、私人商業和合作社商業網,以商業做紐帶,把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緊密地連結起來。在等價條件下發展城鄉交流,在目前是鞏固工農聯盟的一個中心環節。商業從來是爲我們有些黨員所輕視的,但為了發展生產,鞏固工農聯盟,並保障社會主義和半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份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繼續提高,我們黨員就必須學會做生意。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國家就必須着手發展一些農民所迫切需要的生活以及生產資料的輕工業(當然,這並不否認重工業的重要性,亦正所以積累資本爲重工業的發展做準備)。農民把剩餘糧食和土產品特產品推銷出去之後,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工業品,是難於滿意的。但估計到中國工業落後,機器工業產品在一定時期內還不可能充分滿足農民的需求,因而確實考慮利用和發展手工業是必要的。根據河北、平原等省調查,農民從市場上購買的生活和生產資料,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手工業產品,百分之二十是機器工業產品。我國手工業數量很大,從業人員很多,如果有計劃地加以利用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彌補機器工業的不足的。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廣泛地發展商品交換的合同制。經過國營貿易公司、合作社和人民銀行,和農民訂立各種定貨、賒銷、預購、存儲等合同。用合同制保證國家對農產品的適當價格——棉粮比價、菸粮比價、蔴糧比價等,如此農民就可以有計劃地放手地去發展生產,而無因生產過多招致跌價的顧慮。這是發展工業原料作物所必需採取的政策。同時,經過合同制也規定了農民對國家的關係,他們應保證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的規格、數量,並按期交給國家。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貫澈國家扶植農業生產的農貸政策。貸給農民以肥料和生產工具等,並幫助供銷合作社的發展,這就是說,用國家財政補助的辦法發展農業生產和發展供銷合作社。我們認為一個新的制度的產生,沒有國家財政的幫助是很困難的,必須花一些錢,不能吝惜。
   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堅持公平合理的鼓勵農業生產發展的農業稅收政策。這是我們已經採取並將繼續採取的。
   所有這些,人民和國家都必須努力作好。鞏固工農聯盟必須有一定的物質作基礎,假使我們過去曾因認眞贊助農民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從封建剝削制度下解放出來,從而就在政治上獲得了廣大農民羣眾作為自己的偉大同盟軍;那麽今後就必須認眞贊助農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更好地解决城鄉物資交流,和更好地滿足農民供銷需要的問題,藉以在經濟上更進一步地鞏固工農聯盟,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發展商業,發展工業,發展農業,所有這一切,又必須是以鞏固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爲前提。人民民主專政為人民的生產力開闢了並繼續開闢着廣闊發展的道路;同樣,如果在國家統一計劃的領導之下發展了商業,發展了工業,發展了農業,返回來也就更加鞏固了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爲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因此,不管在工業生產中或農業生產中,也不管在商業交換中,都必須貫注以愛國主義的內容,都必須服從統一的國家計劃,才能使我們的經濟工作朝着一個明顯偉大的目標前進。否則,就要使我們在複雜的經濟工作中失去一定的方向。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在生產中一切脫離政治的傾向,都是不允許的。在這個問題上,在華北的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華北廣大農民羣眾基本上也是做的好的。華北農民經過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政治覺悟程度和階級覺悟程度是很高的,他們相信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因此,他們始終是跟着共產黨所指示的方向走的。但在某些農民中表現出政治情緒不飽滿與其經濟生活不斷上升極不相稱,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和某些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中還存在着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分不開的。這些不正確的觀點,雖然是在少數人中間存在着,其中有些並且已經獲得初步糾正,但還有必要繼續加以反對和駁斥。
   『天下是農民打下的,農民要坐天下』。是的,農民在偉大的中國革命運動中是主要的力量,人民民主專政是四個革命階級的聯盟,農民階級在政權中也佔着極重要的地位。但如果因此就說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與工人階級領導無關,則是不對的。相反,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是在中國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下獲致的。有許多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對這一點想不通。他們認爲既然我們黨長期處在農村中,軍隊又是穿起軍服拿起武器的農民,黨的大多數幹部又是農民出身的,而工人階級則是長期處在城市裏頭,只是解放以後才站出來,爲什麽能說是工人階級領導農民呢?他們只承認共產黨領導,不承認工人階級領導。這是由於他們不瞭解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不是其他別的東西;不瞭解中國曾經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工人階級在城市中曾是長期受着嚴重的迫害,無法自由進行革命活動,乃派遣自己的先鋒隊到農村去組織自己的偉大的農民同盟軍。也只有這樣做了,我們黨才代表了中國工人階級的眞正意向。正因爲這樣,偉大的中國農民戰爭,才能在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共產黨領導下,而與中國歷史上一切農民戰爭不同,最後完全以勝利者的資格走出來。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向這些農民出身的同志們隨後向廣大農民羣衆進行系統的敎育,把這個問題解釋淸楚。中國工人階級充當中國革命運動的領導者,並不是任意由誰來决定或者否認的,是由於它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聯繫着即與大生產聯繫着;它出生後就受着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最富於革命的澈底性;它是在大工廠的集體勞動中鍛鍊出來的,因而它又最富於組織性和紀律性;當它開始走上革命舞台的時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因而就成爲中國最有遠見最有覺悟的階級;它又同廣大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聯繫(由於剛從農民破產出身的成份佔大多數),便利於它同農民結成親密的革命聯盟。因此,就决定了工人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只有在工人階級領導下,才能充分發揮其革命作用。不承認這一條眞理,不管你主觀上是如何愛護農民如何關心農民利益,而農民解放運動終歸是要失敗的。但又不能因此而低估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農民佔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中國革命如果離開了農民,將一事無成。許多所謂民主主義者,就是因爲不了解這一條,不贊助農民的解放,而最後變成反革命者。
   『發家致富』。華北老解放區在土地改革以後,曾經一度發生過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錯誤地單純地認爲窮就是光榮的;錯誤地認爲旣已打走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實行了土地改革,那麽再『革命』就必然是『共產』了,並錯誤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解釋爲『吃大鍋飯』,這就嚴重地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當時提出『發家致富』這一口號,在克服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和穩定農民生產情緒上曾經起了一定作用,大大發展了農業生產。但這一口號即便在當時看,也有其片面性,它只不過道出事情的一面,缺乏嚴肅而正確的政治內容,其後果是不妙的。它發育了埋頭生產建設不問政治的傾向;它助長了農民小資產階級的不顧國家利益的自私思想。雖然後來又補充地提出生產發家不是投機發家,勞動致富不是剝削致富,但總是缺乏明確的政治內容的,沒有也不可能把埋頭生產建設不問政治的傾向扭轉回來。因而,這一口號實際不是把農民引向前進,這就使農民失掉了正確的生產方向。直至今年提出愛國主義豐產運動,以及抗美援朝和鎭壓反革命運動開展以後,農村中許多錯誤的思想問題,才獲得進一步的解决,才又把生產鬥地和政治鬥爭、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必須反覆爭向農民說明,在歷史上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能自由自在的『生產致富』,比如在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時代,農民受着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當然無從談起『生產致富』,僅僅在人民政府時代,因為土地制度改革了,發展生產的各項政策實施了,才創造了『生產致富』的條件。不能簡單地告訴農民『發財吧』!應該是以擁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為前提,多打糧食,多生產工業原料,多生產外銷物資,積累資本,使國家走向工業化,然後反轉過來再提高農業生產,再改善農民生活。只有衛國才能發家,這就是說要實行『愛國增產』。
   『革命成功論』。不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取得了勝利,而且這個勝利是非常偉大的,是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世界上最偉大的一次勝利。但問題不在於承認不承認這一勝利,勝利這是大家所公認的;問題是在於當着中國革命已經在全國範圍内取得基本勝利的時候,我們有些農民出身的黨員特別担任區村幹部的黨員有歇一歇的思想,他們躺倒不幹了。他們認爲打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走了蔣介石並實行了土地改革,對他們說來,已經算是革命成功、萬事大吉了。因此,他們很快地變成了政治上的庸人,再也看不見還有什麽事情可做了,沉醉於『餑餑一□,酸菜一窩,炕頭一坐,雖然辛苦,倒也快活』。對於鎭壓反革命和抗美援朝這樣偉大的政治運動,他們不聞不問了。尤有甚者,不但不繼續做革命工作,而且向黨『討債』,要地位,要享受,如果達不到他們的目的,就說這是『卸了磨子殺了驢』,『進了城市忘了農民』,不是他們離開革命,而是黨對不起他們。『革命成功論』是否正確呢?能不能說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基本勝利之日,就是革命宣告完結之時呢?請讀一下毛主席的指示:『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是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必須正吿所有迷戀於『革命成功論』的同志們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現在革命還遠遠地沒有完成,殘餘的敵人尙待我們掃淸,美帝國主義還在我們的國門口,他們還天天企圖復辟,捲土重來,嚴重的經濟建設任務更才在開始。革命的最後勝利一定是我們的,但還必須經歷很艱苦很長的路程,還須做更艱苦更偉大的工作。共產黨人在任何時期都必須看到革命的遠景,在革命取得一個戰略或一個戰役的勝利後,必須迅速地提出新的奮鬥目標,繼續前進,絕不允許安於現狀,苟且偸安,這是一種阻塞鬥志萎靡不振的思想,必須與之進行堅决的鬥爭。
   『在互助組內逐漸動搖、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財產,來達到農業集體化』。中國將來一定要達到農業集體化(即集體農場),如果沒有農業集體化,就不會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就不能最後地解放農民。而要達到農業集體化,還必須發展以國有企業爲基礎的强大的工業,沒有强大的國有化的工業,就不能有全體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這就是說,農民必須倚靠工人階級的努力和援助,才能使自己得到進一步的解放。所謂『在互助組內逐漸動搖、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財產,來達到農業集體化』,這樣的農業集體化道路,是一種完全的空想,因爲目前的互助組是以個體經濟為基礎的,它不能在這樣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到集體農場,更不能經由這樣的道路在全體規模上使農業集體化。此外,在目前的互助組內逐漸動搖、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財產,也是錯誤的。這要直接破壞目前的互助組。這是一種實在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土地改革以後,黨在農村中的基本政策是普遍發展農業生產力,多打糧食,多生產工業原料,多生產外銷物資,從而保證對城市的供應和改善農民生活。『組織起來是由窮變富的必由之路』,必須用大力發展互助組。但今天的互助組是建立在私有財產基礎上的自願和等價交換的一種組織,一般地是保護私有財產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它,而如果這樣做了就要犯錯誤。剛剛土地改革之後絕大多數農民(主要是貧農、雇農和下中農)是窮困的,需要互助組織。在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的情况下,由於要採用較高的技術和較大的農具等,也需要互助組織,因爲這些事是個體農民所辦不到或難於辦到的。毛主席曾經指出:『變工隊一類的合作組織,在舊時代是農民悲慘生活的表現。現在解放區的變工隊,形式與內容都起了變化,它是農民羣衆爲着發展自己的生產力,爭取富裕生活的表現』。在華北互助組的發展過程中,證明這一論點是完全正確的。目前華北已經組織起來的比較穩固的互助組,只不過佔華北農業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已經組織起來的地方,應充實生產內容鞏固民主制度並與改善生產技術相結合加以鞏固;還沒有組織起來的地方,應在等價自願的原則下繼續組織和推廣。但發展互助組並不反對個體農民的『單幹』;對富農也允許其存在和發展。發展互助組必須反對强迫命令,只有依靠把互助組內的工作做好,眞正能够多打粮食,用事實證明要由窮變富或進一步地發展生產,參加互助組比單幹要來得快,來吸引組員來擴大互助組。在農民完全自願而且是等價交換的基礎上,積累一些公共財產(如共有較大農具和積穀義倉等)是可以的,但這種互助組仍然是建立在個體經濟和私有財產基礎上的。又在農民完全自願的條件下組織個別的集體農場也是可以的。但這在目前只能是個別的,决不能在目前使農業集體化。
   上述各種錯誤觀點,現在雖然還只存在於某些個別地方和某些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中間,並且有些已經獲得初步糾正,但它確實反映出廣大農村中間普遍存在的思想問題。所以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和敎育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敎育農民羣眾,也必須首先獲得廣大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的贊助。華北共有一百八十萬黨員,農民出身的黨員即佔一百五十萬,因此必須首先敎育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使他們的思想端正起來。當然在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中間進行系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育,使他們相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原則,是一件困難事情。但無論如何應當而且必需敎育他們,除用敎育改造他們的思想之外,別無他法。農民經濟是個體的分散的,農民接受工人階級的領導,是要通過其親身經驗而證明是正確以後才接受的,因此,使農民革命化的過程,是一個長時間的和耐心的工作過程。對農民採取粗暴的和簡單的辦法是不行的,一個革命的大道理,一件具體的細小的革命工作,都必須經過千百次地反覆地敎育,才能取得農民的信任。而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也大體反映了農民羣衆這種特徵,因此,除開應向他們講解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必要的原則以外,根據我們已有的經驗:還應該(一)引導他們多多參觀近代化的大工廠和由領導機關舉辦的工業生產品展覽會,這是敎育農民和農民出身的黨員和幹部瞭解工人階級能够充當革命的領導者的最好課堂。(二)要加强供銷合作社的組織。這種合作社,是在私有財產基礎上的在工人階級領導的國家政權管理下的勞動人民羣衆的集體經濟組織。在華北已經廣泛地組織起來了,農民十分歡迎。必須繼續滿足廣大勞動人民的要求,推廣和發展這種合作社。經過勞動互助組和供銷合作社所表現出來的顯然的成績,可以向農民證明:集體經濟是優於個體經濟的。這樣就能使農民逐步地瞭解和接受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的原則。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薄一波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