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9437
颗粒名称: 宣紙
并列题名: ——皖南土特産介紹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皖南土特産宣紙介紹。
关键词: 皖南土特産 宣紙 介紹

内容

馳名全國的宣紙,過去很多人都以爲是宣城的特產,其實宣紙並不出在宣城,是出在涇縣。因爲在唐高宗年間,置涇縣為宣州,所以宣紙就由此得名。根據推算宣紙創始製造時間在公元一二六二年,到現在大約有六百八十多年了。
   製造宣紙的原料,是楮皮(即檀皮)、稻草、石灰、純碱、漂粉五種。其中檀皮是造紙的頂好原料,以涇縣產量最多,質地亦最好,其他如寧國、宣城、太平、靑陽等地亦有出產。檀皮是在每年冬季及春初,把枝條砍下蒸熟後剝下來的,草料是在秋冬之季採集的,再按照季節、雨量、寒暖等天然條件,摻和石灰、碱粉等依法製造,大約要經過一年時間才能造紙(製造黃料十個月即可應用)。碱粉原來用桐殼碱(湖南產),後來改用天津純碱。漂白粉並不是造紙的必需原料,只是用來補救劣質紙料的色白與縮短造紙的過程。碱粉和漂粉的代價要佔造紙成本的百分之五。
   皖南宣紙的產量,在抗戰以前。有紙槽一百二十餘簾,年產宣紙七千餘件(每件一百五十老斤)。抗戰期間,因受日寇摧殘及交通影響,生產時斷時續。抗戰勝利後,又受美國洋紙輸入影響和官僚資本的摧殘,宣紙產量大減,紙槽只剩下二十餘簾,年產宣紙一千多件。解放後,造紙戶在人民政府扶持、指導下,產量正逐漸恢復。產品亦要求適合廣大人民需要。宣紙在抗戰以前,銷售京、津、東北等地的佔三分之一,銷售日本及南洋各地的亦佔三分之一,其餘的都銷售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各省,皖南本地銷售的只佔百分之七左右。
   宣紙的種類很多,總的說來,約分爲「棉料」、「淨皮」、「黃胚」三類,並各有單宣、夾宣、層貢、料半、科舉、棉連、羅紋、紥花等名稱,及各種大小厚薄特定尺寸等共約三十餘種之多。此外,加工紙亦有珊瑚、虎皮、玉版等數種。宣紙的特點是顏色潔白,雖經日晒雨露,色澤不變。同時紙的質地綿韌,拉力特强,能保存數百年不壞,宣紙在製造時,經過碱粉、漂粉等化學物浸透,所以能够經久不受虫蛀,宜於珍藏。
   宣紙的用途很多,除大部用作印刷書籍外,印刷業亦多採用作印圖畫、譜牒等。蘇州、上海、杭州等地各紙坊亦採購宣紙,加工製作硃箋、蠟箋、虎皮、玉版、表對、扇面、信箋等。此外,過去還曾採用過宣紙印刷稅票等。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皖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