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9028
颗粒名称: 大黄魚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浙江的土特産大黄魚简介。
关键词: 浙江 土特産 大黄魚简介

内容

大黃魚是浙省四大魚產之二,因遍體帶有燦爛的金黃色而得名。與小黃魚雖然形狀相似,但並不是同一種類,很多人以為小黃魚長大了就是大黄魚,這想法是缺乏常識的。
   大黃魚每年清明前後由外洋成羣結隊游入內海,自溫州洋面逐漸北游,端午節後游至嵊泗羣島以北再出外洋。從清明至端午大黄魚游入內海一段時間稱爲「大黃魚汛」。浙東各地漁民在魚汛時期紛紛出海,隨着魚羣由南而北進行捕撈。重要漁場為南北(麂溫州洋面)、大陳山(台州洋面)、貓頭洋、爵溪洋、岱山、衢山(舟山洋面)等處。目前大黃魚羣正北游至岱山、衢山一帶洋面,數千艘漁船都集中在這裏,爭取「端午水」漁產的大豐收。
   今年魚汛特旺,同時由於政府的大力扶助,一面貸放鉅額漁貸,使漁民獲得充足的生產資金;一面派武裝力量出海護漁,保障漁民的安全,所以漁民出海的大大增加,據不完全的統計,各類漁船出海的約計五千艘。在第一、二兩水大黃魚汛中,已經獲得豐收,「爵溪毛筒」(漁船名稱)每船平均捕魚三百担左右,力把持,漁民遭受剝削極爲嚴重。今年省水產局已在寗波、舟山、溫州設立三個魚市場,統一魚貨交易,實行現金收付,使漁民賣出魚貨時,即能取得現款,消除了過去封建漁行百分之十的佣金及八八秤(一百斤作八十八斤)的殘酷剝削。同時穩定了魚價,消滅暴漲暴跌現象,使大黃魚價平均保持七萬元上下一担。
   冰鮮運銷方面,本省公私冰鮮運銷船隻約有五百餘隻,每隻其他如「紅頭對」、「小對」、「長衣船」等各類漁船,每船亦可捕數十担至百担不等。最好的有一網即捕二百担,甚至漁網都被漲破的。岱山到貨最旺時,一天即達一百二十萬斤。
   大黃魚除一部份由冰鮮船用冰冷藏後運銷滬、杭、甬、紹一帶外,大部份是加工製爲各類魚鮝。過去魚產運銷大多由封建勢可運一萬五千斤至十餘萬斤不等。充分供應杭、甬、紹等各地的需要,並保持價格平穩,在杭州大黃魚批售價每担十四萬元,零售每斤二千二百元。
   加工方面,以岱山、爵溪、海門三地為中心,約有加工魚廠五百餘家,分散的家庭加工戶爲數亦多。各加工廠亦獲得政府的適當扶助,給予貸款或供應加工用□等。
   大黃魚可加工醃製爲瓜簽(即黃瓜簽)、潮鮝(即潮白)、老簽、淡簽及副產品魚膠。全省產量尚無正確統計,僅岱山一地每年即可出產三萬餘件(每件三百斤)。目前產地售價(岱山)瓜鮝每担十八萬元,老鮝每担三十六萬元,淡鮝每担四十萬元,潮簽每担十九萬元,魚膠分長膠與片膠兩種,每担一百五十萬元。以寗波、紹興、杭州為主要轉運口,散銷於浙贛沿綫及長江沿岸各中小城市及鄕村。
   在大黃魚運銷上,目前尙存在着運輸不便和冷藏設備不够兩個問題。比如一斤大黃魚由岱山運到杭州的運費,幾乎和魚價相等,因此不能更廉價供應市民消費。此外是冷藏庫和冷藏車輛的缺乏。因為魚貨生產的季節性很大,假如杭州有一個規模宏大的冷藏庫,在產季大量貯藏,市民就全年都可以吃到新鮮黃魚。若再有冷藏車輛,那末更可以供應各縣,甚至偏僻的鄉村,人民也可以嘗到新鮮的海味。現在省水產局已經計劃在向這方面努力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的
责任者
岳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