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援助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8469
颗粒名称: 全力援助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朝鮮戰場是世界人民注意的焦點,中國人民志願軍是祖國最關懷最親愛的人,要全力援助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
关键词: 援助 中國 志願軍

内容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副團長陳沂
   朝鮮戰場是世界人民注意的焦點,中國人民志願軍是祖國最關懷最親愛的人。
   回想半年以前,當敵人進到楚山,威脅着我祖國邊匯的時候,那時的敵人是何等的猖狂!他們站在汽車和坦克車上,囂張地狂叫,對着我們中朝兩國人民用血結成的鴨綠江開砲。
   但是曾幾何時,我們祖國最可愛的兒女——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在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統一指揮下,配合朝鮮人民軍,用他們無比的英勇,用他們高貴的血,一分一秒鐘地戰鬥,保衛着朝鮮的每一尺每一寸土地,終於把敵人從楚山趕到了漢江南岸,收復了平壤,一度解放漢城,截至最近爲止,我們志願軍已經殲滅敵人將近二十萬人!
   時間不過才半年呵,對壘的是頭號帝國主義軍隊,華爾街資本家最忠實的看家狗。但是以美帝國主義獻兵為首的十四個國家的侵略軍,都被連續打垮了。這個勝利的意義是何等的偉大!它給予我們祖國和世界人民的貢獻是何等的偉大!
   這次我們很榮幸地受了全國人民的委託去朝鮮戰地慰問中朝人民部隊和朝鮮人民,我們深感我們的慰問和他們抗美鬥爭的英雄功績比起來還不够得很。但是正如人民志願軍的同志們所說的,我們帶去的「一針一綫,也代表着祖國人民的心」。我們算是把祖國人民的這個心——時時刻刻關懷他們的這個心帶到了。我們看見了他們,聽見了他們的報告,親身體驗了他們的生活和戰鬥。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有他們的勇敢與技術相結合,奮不顧身的戰鬥在朝鮮戰場上;有他們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用朝鮮發音、拉丁化字母、國音字母註在小日記本上中國字的旁邊,並且身體力行;有他們用國際主義的精神兄弟般地團結朝鮮人民軍和朝鮮人民;最後勝利,把敵人趕出朝鮮,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在過去不短的時間內,我們志願軍的戰爭生活同過去國內戰爭來比,在某些地方是更加艱苦得多了。他們是在對付有飛機、大砲、坦克等優勢裝備的敵人,並且打敗了它!沒有親身經歷和親眼看見過的人,是難於相信的。我們慰問團有一位敎授,當他親眼看見,並且找到了在漢江前綫鶯子峯守備戰中的英雄,一句句地問過以後,他爲這種「英雄行為」(他說的,只能用這四個字)感動得什麽話也說不出,而只有衷心地感激。
   能够過這樣艱苦生活的人,難道不是偉大的有幾千年歷史的以勤勞勇敢著稱的中國人民的英雄嗎?
   儘管他們的生活是如此艱苦,但每當你接觸到他們的時候,同他們交談的時候,他們那股勁,那樣熟愛祖國人民,熱愛朝鮮人民,並决心爲他們蹈湯赴火去戰敗敵人的英勇精神,眞是中國老話說的「視死如歸」「義無反顧」。我爲此曾專門去看了一個團政委兼團長,一個二十八歲的在第一次戰役就得到表揚的英雄。他給我的印象就是「沉着、樂觀、蔑視敵人,但不輕敵」。他談出了一套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辦法。
   他首先說:「部隊是苦,過去從來沒有這樣苦的;但是他們懂得,他們苦,為的使朝鮮人民以後不要苦,全中國、全世界人民以後不要苦。」他告訴我們,他常常以此敎育他的部隊,所以在第四次戰役中鶯子峯守備戰的時候,一個戰士叫袁會仁的,在陣地上守了九夜、七天,杯水未進,最後受了傷,經過幾次說服,才勉强下了火綫,但當他走出陣地不到半里地,發現地上有四顆手榴彈,能再不願下去了。他拾起手榴彈,又走回陣地,終於半個身子依着工事,扔出了這四顆手榴彈,和他的戰友們一道守住了陣地。
   談到美國紙老虎的問題,他說,在陣地上就得當活老虎打。他說:「不要以爲敵人武器厲害。我們是可以把它繳過來的。繳來後,有的我們不會用,我們可以邊用邊學。這樣,美式火箭筒我們也會用來反坦克了。」
   「飛機也是一樣,開始很討厭。但是僅僅討厭能解决問題嗎?還是要和對待地上的敵人一樣,進攻牠!勇敢機智地進攻牠!事實證明我們也可以把他打下來。」
   「坦克厲害,我們也打垮了他!」
   「敵人的砲火,一個半天可以對一個陣地發射一萬四千發砲彈,但這個陣地靠了我們戰士的勇敢、沉着、機智,沒有犧牲一個人。」
   談到這裏,他說:「但是我們如果不勇敢、沉着、機智,也會死人的。」
   從這些話中,看出我們志願軍的靑年指揮員在艱苦之前表現的是何等偉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的氣槪!
   戰士,廣大的戰士,有先進的無產階級的品質,有長期的戰爭生活鍛鍊。我看過一個班,他們的那種革命樂觀主義,使人感到愉快和感激。
   關於飛機,他們說:「再厲害,他還能下地捉俘虜嗎?」這是何等聰明而沉着的一語道破!就是他們這個班曾經在二次戰役從山上衝下來,用機槍、衝鋒槍、步槍,在公路的正中,立着向敵人掃射,有八輛吉普、兩輛大汽車,三輛坦克的敵人就爲他們這種神勇姿態嚇得下車四散逃跑。
   也是這個團隊,在和敵人三十架飛機、二十輛坦克、二十四門大砲及其掩護下的步兵搏鬥的時候,敵人的一陣炸彈,一陣砲轟,一陣坦克掩護步兵衝鋒,都被他們擊退後,蹲在工事裏的同志們互相慰問:
   「同志!健康嗎?」
   「完全健康!同志。」
   接着他們就在陣地上唱起歌來。炊事員送飯,因爲天冷,把飯打在一個個背包裏頭,揹着往積雪路滑的山上爬。年輕有力的在前,體力差些的在後,怕路滑身子把不穩,用牙咬着前面人的大衣或棉衣的衣角,一組一組地往陣地上送。
   陣地最缺的是開水,送開水到陣地,就是送去了力量。政委兼團長深深懂得這個。也是在鶯子峯守備戰的時候,團長還未調走,政委還沒有兼團長,他們兩個人想:「拿什麽去慰問在守備陣地的同志呢?」他們想了一陣,决定了送開水去。於是一人找了一個長頸水瓶,裝滿了水,揣在懷裏。當他們走到營的指揮所的時候,政委拿出水來;營長感激而興奮地喝了,第三口還沒咽下去,他就向政委說:「政委,我不喝了,留給副營長、敎導員和同志們去喝吧!他們在前面陣地上,比我更需要。」團長感動得眼睛含着在火綫上常有的階級友愛的熱淚,掏出懷裏的一瓶開水說:「喝吧,還有一瓶。」營長看了團長手中的另一瓶開水,他眼睛注視了一會,馬上拿起瓶來猛喝,但還是剩了一半,接着他說:「政委、團長這樣關心我們,我們一定守住鶯子峯,有我在就有陣地在。」說着,他就向守在前面陣地的副營長打電話。
   這是何等動人的場面!艱苦能嚇倒我們人民志願軍嗎?
   他們不僅對自己同志如此,對負了傷的敵人也很知道俘虜政策,第二次戰役時,在三所里附近,他們從戰場上俘虜下來七個受傷的美國兵,給他們上藥,並且爲他們找了防空洞。最後戰士們要去追擊敵人,美國俘虜爬出洞來送他們,稱讚他們是「世界上最能打仗,也最人道的軍隊」!
   他們對朝鮮人民軍的團結互助,拿在漢江前綫移交陣地爲例就可以說明。他們奉命將一個陣地交給人民軍,但當他們接到命令之後,考慮到人民軍剛到,情况不熟悉,應當給他們介紹情况。在得到上級允許之後,他們多守了一夜。
   我志願軍熱愛朝鮮人民。一個叫陳志義的戰士,四月八日上午八時,看見敵機向孟中里車站投彈,兩個燃燒彈把一家民房燒着了,另一家民房震塌了。這時敵機還未走。陳志義從一里遠以外拿着一把洋鎬跑過去救火。到被燒的房子旁邊,聽見裏邊有呻吟聲,他馬上就在牆下挖一個洞,奮不顧身地爬進去。他被煙火薰得眼睛都睜不開,沒辦法就用手摸,摸到屋角一個破缸,旁邊躺着一個人,這時他擦根火柴,發見是一個中年女人,胸口在流血,下半身爲泥土所掩,他把她救出。剛出洞,定時炸彈響了。接着,他又聽見小孩哭聲,他又爬進去把小孩子救出來,是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子。孩子被救出來後說裏面還有他的母親。這時火已經燒到屋頂,他還是不顧一切地又鑽進屋去。敵機又飛過來了,朝鮮人都在喊「波享機瓦哨」(飛機來了)。他雖然聽見了,但他想:「死就跟朝鮮人死在一起,不救出最後一個人决不出來!」這樣,他終於又救出一個半死的四十多歲的女人。但是他的眉毛、他的頭髮都燒着了,手也破了,他四十分鐘救出三個人。
   還有什麽比這樣的革命友愛精神更可貴的呢?
   老年的朝鮮人,不會說中國話但會寫中國字,讀過中國古書,他們這樣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中國人民志願軍眞是義師,應該簞食壺漿以迎之!」
   中年和靑年的朝鮮人,不論敵人如何殘暴,他們(不論男女)都是不輕易哭的,唯獨對於志願軍離開他們,那怕只是搬個家,移移村子,他們都是「人人依戀,個個揮淚」!
   這是爲什麽呢?朝鮮同志自己說:「我們朝鮮人現在個個都在想,如果去年十一月中國志願軍不來,我們祖國的命運將不堪設想。」這是出於內心的眞誠的感激。一位朝鮮老太太說:「我就是死了,埋在地下,也忘不了中國人民志願軍。」
   怎樣理解這樣的行動呢?這就是高度的國際主義的友愛精神。
   我們志願軍的戰士中,現在已經有人在開始討論戰後為朝鮮人民修房子的事了(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人在幫助修)。他們說:「朝鮮打得這樣苦,我們打走了美國侵略者以後,一定要幫助他們的恢復工作。」有的戰士說:「那時我們要回國了,祖國人民會派別人來的。」馬上就有好幾個戰士駁他:『不!祖國人民一定會要我們修的,祖國人民那時會說:「你們去朝鮮久了,懂得朝鮮了,還是你們合適!」』
   這又是何等可親可敬的氣槪!
   我們有這樣的人民志願軍,難道不是我們祖國最大的驕傲嗎?難道不是我們人民最高貴的榮譽嗎?
   感謝他們,為我們祖國掙下了這個光榮!爲我們祖國立下大功,使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母親、孩子再不受美國侵略獸軍的蹂躪。
   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們祖國最親愛的人,他們是人,是血和肉結成的,不是木偶,不是菩薩。他們面對着的敵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帝國主義是有優勢裝備的軍隊。要最後戰勝這個敵人,除了他們本身的勇敢和技術更好地結合外,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援助還是十分重要的。絕頂艱苦的生活他們可以過,而且他們過了半年了;劣勢裝備對待優勢裝備,他們也有經驗了,而且半年間消滅了敵人近二十萬。他們已經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作了非常人的奮鬥和貢獻。他們的勁一直是很足的。他們要我們告訴祖國人民:「你們的兒女沒有辜負你們的希望,我們沒有辱沒中國人民志願軍這一偉大光榮的稱號,我們絕不鬆懈,絕不中途停止,我們堅决戰鬥到底,直到消滅和趕走在朝鮮國土上的最後一個敵人。」
   這是全體志願軍的誓言,這個誓言從我們和他們的接觸中我們深信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但是,作爲中國人民的代表——赴朝慰問團,我們有責任向全國人民提出:全力援助中國人民志願軍——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要求很簡單:「人有吃的,槍有吃的,受了傷能運下來得到醫療。」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候,戰士們的要求更簡單:「給我們一口熱飯,給我們一杯熱開水。」四億七千五百萬的中國人民,勝利了的中國人民,難道還不能滿足他們這個簡單的要求嗎?一定可以,而且已經作了,作了很多。但是這和現時朝鮮戰場的需要比起來還很不够,距離還很遠。慰問團廖承志團長在對新華社記者談話中已經把前方的具體要求提了出來,望大家努力,在全國促其實現!(新華社北京四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