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工商界與鎮壓反革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8121
颗粒名称: 再談工商界與鎮壓反革命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6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工商界與鎮壓反革命的谈论。
关键词: 工商界 鎮壓 反革命

内容

近百年來,直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底解放之前夕爲止,在本國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和由外面侵入的帝國主義者幾重壓迫之下,民族工商業家被打擊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始終沒有抬頭的機會。帝國主義者不僅向中國進行着殘暴無恥的軍事侵略和經濟侵略,同時又以奴化敎育麻醉中國人民,以假仁假義的慈善救濟事業欺騙中國人民,而上海就是個受毒最深的地區。過去繁榮是建立在全國農村破產與工商業普遍蕭條的基礎之上的,官僚資本、買辦階級的少數人的奢侈享受生活,是建立在絕大多數民族工商業者呻吟痛苦上面的。
   由於長期處在內外反動勢力血腥統治及殘酷壓迫之下,我們工商界感到反帝反封建的迫切要求,尤其自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開展以來,工商界曾以罷市罷工等具體行動響應全國各地工人階級與知識靑年所發動的愛國主義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優良傳統精神,在民族解放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紀錄。
   但也不可否認,我們工商業者在本質上是存在着一些缺點的,主要表現在軟弱性上,在走向革命過程中有不少人存在着逃避現實與不過問政治的態度。很多人以爲我們不投機取巧,不囤積居奇,不逃稅漏稅,就不失爲一個安分守己的良好市民。這種「超黨派」與「無政治色彩」的錯誤觀念,是與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意識相矛盾的。
   解放後兩年以來,以上情况起了基本上的變化。在人民政府的偉大號召之下,很快地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經濟制度轉變到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由於政府的收購政策,全國物資交流和土改後農民購買力增强的三種有力因素,城市經濟在改造過程中由恢復到發展,大大地超過了預先的估計,而且今後將有更大速率的好轉。這樣就證明了中國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無比的,中國經濟自力更生的方針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在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之下,工商界有美好的前途,工商界的利益是與國家及全體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爲了鞏固和發展財經好轉的基礎,爲了保障經濟戰綫上的勝利果實,我們工商界必須大張旗鼓,檢舉破壞分子,提高生產情緒,不讓隱藏在我們內部的敵人還有危害國家人民財產的任何機會。
   反革命分子是帝國主義者的鷹犬和爪牙。他們是堅决與人民爲敵的,他們的手段是無孔不入的,而他們的心理又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朝鮮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美國侵略軍對朝鮮婦孺老弱所採取的狂炸、濫殺、奸淫、擄搶等等暴行,在目標上是沒有任何選擇的。
   鎭壓反革命是全國人民一致的要求,也是與每個人切身利害有着密切關係的問題。如果以爲「事不關己」因而「置之不理」,不是痴人說夢,便是別有用心。
   總之,解放後的新中國與解放前的舊中國,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了。在兩年來改造的過程之中,我們工商界應當已經鍛鍊得堅强起來。對於這次肅淸反革命運動,我們工商界必須加以非常重視,做好這一工作。肅淸反革命工作能否做得好,做得更澈底,我們工商界的責任是很重大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