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下鄕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7252
颗粒名称: 人民幣下鄕問題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5月2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土地改革完成,農民購買力逐漸提高的文章。
关键词: 土地 改革 購買力

内容

目前土地改革次第完成,農民購買力正逐漸提高,在土產登場的時候,農民購買力將更有空前的提高。但在目前,農村中缺乏人民幣流通的現象還很顯著,必須及時做好人民幣下鄉工作。
   貨幣下鄉的過程,也即是城鄕物資交流的過程,通過貿易一方面收購糧食土產將貨幣投向農村,又一方面供應農村工業必需品,使農民拿到貨幣能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以穩定貨幣信用。貨幣由集中而分散,由分散而集中,而再分散,這樣從多次週轉中逐漸推動貨幣走入農村。人民幣下鄉,與貿易工作下鄉,是相互並返的,一方面以貿易工作的下鄉來支持人民幣下鄉,反過來又以人民幣的下鄕來推動農村貿易工作的開展,給貿易工作下鄕造成便利條件,使城市與鄕村建立起貨幣的正常流通規律,也就是說,只有使城市與鄕村,工業品與農業品建立起正常的貿易關係,才能使城市與鄉村建立起貨幣的正常流通狀態。
   貿易工作要深入農村,必須恢復建立城鄉貿易網,除積極組織私商下鄉外,特別國營貿易公司應在廣大小城鎭設立機構建立貿易據點,使其成爲物資的交流集散站,貨幣的流通集散樞紐。從而使農村貿易活躍,貨幣週轉加速,農村貨幣陣地日趨鞏固。此外由於城鄉內外貿易工作開展的結果必然促使商品流通範圍擴大與流通率的加速,也必然引起貨幣流通□地的擴大與流通量的加多,所以貿易下鄉與貨幣下鄉是密切結合相輔相成的,我們爲了貨幣下鄉必須作好貿易下鄉工作,相反的爲了貿易下鄉也必須作好貨幣下鄉的工作。
   其次,必須有步驟地取締以物易物,推行貨幣交易:物物交易是一種落後的原始交易形式,不但交易不方便,浪費時間、人力、物力,且易使商人從中獲取高利,因為以物易物往往是不等價的,其中含有封建剝削的因素,有些商人利用以物易物,一進一出,雙重剝削農民,而獲取高利,我們應該對廣大羣衆加强宣傳敎育,用計算方法向其說明,以物易物,不但不方便而且無利。使大家一致認識必須把鄕村中物物交易的自然經濟形態打破,才能進一步溝通城鄉物資交流,繁榮農村經濟。此外因農村貨幣少,我們因收購力量限制不能解决農村糧食土產的出售需要,也是使農民不得不進行物物交換的原因之一。所以動員私商下鄉積極擴大收購推行一定數量的貨幣下鄉,也是取締物物交易所必需的。
   此外,增設銀行機構,開展銀行業務,組織農村信用合作,也很重要。發放貨幣貸款不僅扶持了農民生產。也是推行貨幣下鄉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經過銀行的業務活動,還可鞏固羣衆對貨幣的信心,進一步鞏固農村貨幣陣地。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國營貿易公司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