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6314
颗粒名称: 三 李波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三日,当代报刊登李波對「武訓傳」的意見。
关键词: 李波 「武訓傳」 意見

内容

編輯同志:
   交來張震、李南山、汪頤年、劉豐域諸同志對我的「武訓不足師法」一信的意見都經拜讀。「武訓傳」曾先後兩次來杭放映,給萬千觀眾對武訓以很高的評價,一致予以讚揚,認爲武訓的精神行爲值得我
  
  們學習。這種影響是很大的,許多觀衆都被矇蔽了,我以為這是必需糾正的,所以在該片第二次在杭公映時給你寫了信,承你同意予以發表。現在接到很多讀者對我短信發出責問,這服務,同時利用武訓來緩
  
  和當時人民心中對統治階級的仇恨。但是事實上武訓並沒有被他們收買;相反的,他在被迫與縣官一同去見巡撫時,沒有像縣官那樣卑鄙默媚的舉動。在立牌坊時,他倔强的不肯下跪,後來被逼得沒法,就索
  
  性穿了黃馬褂在地上打滾,最後把那件「御賜」的黃馬褂輕蔑的丢在地上,堅定的走上大道,繼續他的志願,給了統治階級强烈的諷刺,這說明武訓對於階級敵人是堅决不肯投降的,他並沒有因爲「王朝」的
  
  利誘,而改變他爲窮孩子服務的初衷。
   我認爲「武訓傳」是一部很有敎育意義的影片,階級立場也很明確。武訓的犧牲小我、堅強、勤勞、有信心的崇高品質,也是證明了「武訓傳」一片影響之大。承囑答復,我也以爲這些不正確的觀念有澄
  
  淸的必要,希望您和讀者們指教。
   按表面說來,武訓的行乞興學,這種主觀的願望是值得同情的。是什麽原因激勵他如此的呢?是因爲他身受不識字以致被壓迫被剝削的痛苦有感而發,認爲窮人之所以窮,所以被欺負,就是因爲不識字,
  
  如果窮人識了字,就可以不受欺凌、壓迫了。但是,這只看到表層的現象,而沒有深入到本質中去。——農民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之受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識字並不能解决問題——解决當時農民階級所要
  
  求的生活的根本問題(如影片中的表現的農民們對武訓的興學不抱熱忱),識字是爲了什麽,武訓只知道免於上當,因而以求乞的方式積錢,跪求地主支持,拜請「學者」教學,——哀求他們灌輸封建思想於
  
  窮人的孩子的腦中。他雖然懇求學生讀好了書——怎樣做一個統治階級好奴才的書——不要忘記窮人,但實則當時讀書識字本是爲了做官發財。武訓主觀的願望能改變發展規律嗎?這種方式,除了造成「學而
  
  優則仕」墊了當時的書本爬上去做統治階級幫兇的外,還有什麽呢?
   武訓求乞興學的時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滿清政府對外則喪主權,對內加强剝削,因而激起了尖銳的階級鬥爭,全國各地連續爆發强大的農民暴動:太平天國、捻黨、回民暴動等如火燎原,武訓應該
  
  有所瞭解,但他怎樣呢?非但不同意,反而出面阻止(如對他的摯友周大——太平軍戰士所表示的)。而用他自己的一套;脫離生產,脫離羣衆,結果必然地隨着向上爬的路綫,依靠了地主階級辦了學,更雙
  
  手把義學奉獻於地主階級,把「文化」恩賜給窮人的孩子,這是必然發生的效果,走上階級調和的道路,和階級敵人妥協,向階級敵人投降。相反地自然不利於勞動人民,不利於階級鬥爭。統治階級更利用了
  
  他來宣傳,賜黃馬褂(雖如影片中被武訓拒絕了,但「皇上」的「恩典」已傳開去),建築牌坊等方式來擴大表揚,收買人心,緩和矛盾。
   用求乞來興學這一方式是否值得表揚呢?他向這磕頭,對那下跪,「打一拳,兩個錢;踢一脚,三個錢;」而且虔誠地在階級敵人門前跪了三天三夜,顯示了武訓的無立場,無原則;這樣軟而又賤的骨頭
  
  ,既醜且惡的形象,能值得我們表揚,值得我們師法嗎?當然不能。
   由於編導者對武訓認識□糊(不過應該指出的,這片子在解放前已經開始拍攝,解放後一度停頓,至去年才完成的),所以產生了這種政治性的錯誤,而且對人物、情節發展的處理上,有些也不能令人滿
  
  意,比如把武訓塗抹成非農民色彩的丑角,盡極諷刺揄揶之能事,讓他盡受笑駡凌辱,裝瘋作儍,下跪磕頭,怎能成爲其有高貴善良品質勞動人民的典型?武訓幼時仇恨統治階級,以後怎會在他們面前唯唯聽
  
  命?他已經受了痛苦的現實敎訓,何以硬要敎他「幻遊地獄」才大澈大悟?當時農民暴動蠭起,何以影片中農民則甚冷淡,而且把周大(太平軍)歪曲成爲無意識的綠林好漢式人物?
   所以,我認爲武訓是不足爲法的,在今天、更不必予以表揚。「武訓傳」的編導演員雖有良好的主觀願望,在技術上的努力也獲得一些成績,但是由於題材的缺乏思想性,犯了嚴重錯誤,使整個製作都失
  
  敗了。
   我的意見如上,希望指正。此致敬禮!
   李波上五月三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