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滾筒的仿造者——林梓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5686
颗粒名称: 棉花滾筒的仿造者——林梓峯
分类号: G210
摘要: 仿造軋光機上棉花滾筒的林梓峯,是浙江省許多改進生產技術和創造發明的先進份子中的一個。在寧波專區的三十四位勞動模範中,他同樣是最出色的一位。
关键词: 棉花 滾筒 仿造者

内容

仿造軋光機上棉花滾筒的林梓峯,是浙江省許多改進生產技術和創造發明的先進份子中的一個。在寧波專區的三十四位勞動模範中,他同樣是最出色的一位。
   他從十四歲進入寗波緯元整理拉絨廠做學徒,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四十二歲的熟練技術工人。他有着一套豐富的技術經驗,但是在舊社會裏得不到發揮。寧波解放後,林梓峯多年來所潛在的智慧也解放了。在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匪幫的封鎖下,棉花滾筒斷絕了來源。因爲這種東西歷來都是用上等紙或美棉所製,都係由美國運來的,但是林梓峯却仿造出了棉花滾筒,克服了這一困難。
   一九五〇年十月,寧波緯元整理拉絨厰工友們正在積極進行生產的時候,眼看軋光機上的兩只棉花滾筒就要壞了,工友們都着急起來,害怕會因滾筒損壞而影響到布厰的生產,於是就派了代表和資方去進行協商。當時經過勞資雙方的研究結果,估計做一只滾筒就要道林紙十五令,生鉄二百五十斤,再加上人工就得一千五百萬元以上。而且還要赴上海去裝購。同時,廠裏那時也沒有力量負担配製這兩件東西。當這種即將發生停工的嚴重情况下,工會便鼓勵工人們開動腦筋,設法克服困難。
   這一下可就把林梓峯的腦筋打開了,他想起了過去恒豐廠所用的滾筒是棉花做的,但是,他立刻又想到:那是美國貨,現在正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蓬勃開展的時候,我們怎能再依賴用美國貨呢?他心中自問自答的想着:美國會用棉花造滾筒,難道我們新中國就不會仿造嗎?他就下定决心仿造,好讓美帝國主義者看看中國人民是不是一定要依賴外國。第一次他先用漂白布做了一個小的滾筒模型來試驗,結果質地像用上等道林紙做的滾筒一樣堅硬適用,他高興極了。但是,經過詳細地計算後,這種成品的成本却和道林紙做的同樣需要一千五百多萬元。老林心中有點慌了,可是他有信心,這信心促使着他仍是孜孜不倦地細緻研究,再三考慮着是不是還有其他東西可以來代替這種原料,後來想苦了心事,他利用堆在倉庫裏沒有用處的舊棉花來試驗,估計可能會減低不少的成本。第二次試驗又開始了,他先以鉄板夾緊舊棉花測試了硬度後,又用舊的棉花做了一只小模型,再做試驗,這樣一次,二次……連續不斷地試製了五次後,用舊棉花做的滾筒終於試造成功了,質地不但很堅硬,而且也很光滑。
   滾筒管試製成功後,林梓峯便一面向資方講述試驗經過,一面又把製成的模型用原理分析給資方聽,建議並要求資方答應去做。但由於過去這種棉花滾筒一向是用美國貨,中國從來沒有這樣的創造,所以資方就認爲老林今天要創造成功,絕沒有那樣簡單容易,資方並把老林這種創造看成爲冒險和浪費金錢,不肯相信。但是林梓峯却仍堅持着自己的信心,不灰心,不喪氣地繼續向資方建議。直到第四次又向資方提出建議時,老林並提出,保證使成本減低,有把握適用後,資方才勉强的同意了。前後經過老林的帶頭領導和全厰技工一個多月的努力趕製,第一只滾筒終於製成了,正式應用的効果,比道林紙做的滾筒質地還要堅硬光滑耐用,不亞於美國的出品,等第二只製出來,時間已縮短了二分之一,先後製出的兩只滾筒,總共祇用了一千萬元,替資方節省了兩千萬元的支出,最重要的還是克服了嚴重的材料困難。
   這也正如林梓峯這次在全省勞動模範大會上所講的:「事實證明,一年多來我們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擺脫了對美帝國主義的依賴,是完全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建設好我們的新國家的。這也正是我們工人熱愛自己的祖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具體表現。」
   ·宋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哲
责任者
林梓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