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和中國工人運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5233
颗粒名称: 五一節和中國工人運動
分类号: D412.9
摘要: 1951年5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五一節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文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劳动人民 工人运动

内容

自有了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各地工人階級更有力地配合解放戰爭的進展,作了英勇的鬥爭。解放之後,各地工會積極推行了各種新制度。全國工人更發揮了工人階級偉大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克服了解放初
   五一勞動節是和中國工人階級三十年來的英勇鬥爭分不開的。它從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年——起,就成爲中國勞動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鬥爭的旗幟了。
   一九二一年的五一節,在共產主義的影響下,長辛店(京漢鉄路北段的一個總站,距北京四十里)就發生了一次空前未有的工人羣眾的示威遊行,參加的有一千餘人。工人們展開了反對工頭的鬥爭,同時幷成立了爭取工人利益的工人俱樂部(實際上是工會的變稱)。影響所及,自北而南,各鉄路許多站,都成立了工人俱樂部,開始有了工會組織的萌芽。
   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是發展工人運動,成立了公開做勞工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毛澤東同志就是當時的領導人—之一),以指導全國勞工運動,爲中國工人階級的解放事業而鬥爭。
   首次全勞大會後轟轟烈烈
   的反帝反封建運動
   第二年的五一節——一九二二年五月一日,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是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召集的。會中通過了罷工援助案、工會組織原則案、剷除工界虎倀(即工賊)案等等九個决議案。在大會之前,有同年三月間規模壯闊的香港海員大罷工,使香港變成了「死市」;會後,更推動了勞工運動的向前開展,十月間發生了開灤五礦大罷工,翌年二月間,又發生了京漢鉄路大罷工。但二月七日,在軍閥吳佩孚與英國領事資本家指揮下,對漢口、鄭州赤手空拳的罷工工人進行了大屠殺,這就是「二七慘案」。但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的血腥屠殺,决不能使中國工人階級屈服,由「二七慘案」引來的是更浩大的全國鉄路同盟總罷工。
   一九二五年五一節,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中國工人階級著名領導者蘇兆徵、鄧中夏等同志領導下在廣州開幕。會上,建立了中國工人統一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劉少奇同志就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届執行委員會的副委員長。
   當時,廣東全省農民代表大會也在廣州舉行,這兩個大會同廣州市全體工人以及四郊農民和靑年革命軍人,於五一勞動節,舉行了十萬多人的聯合遊行示威。兩個大會幷一致通過工農兵聯合决議案,認定「打倒軍閥和國際帝國主義的革命,解放勞苦羣眾的革命,只有工農兵一致團結才能成功。」同時還通過了加入赤色職工國際的决議案。
   但就在那一年五月三十日,上海發生了帝國主義血腥屠殺中國工人的五卅慘案,它掀起了中國革命的高潮。緊接而來的是上海三罷運動,同時廣州也發生了沙基慘案,接着又有持續十五個月的省港大罷工,而在整個一九二五年一年中,全國共發生罷工三百十八次,其中有數字可查的一百九十八次中,參加罷工人數逾七十八萬,平均罷工期間是十九天。
   北伐前後工運的壯闊規模
   在全國工人運動向前躍進的基礎上,一九二六年的五一勞動節,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又在廣州舉行。大會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選蘇兆徵爲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并通過决議要求國民革命軍北伐。在與工農羣眾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北伐進展極爲迅速,直抵武漢。軍事上的勝利,使全國勞工運動更其壯闊了,而且幾乎所有的罷工都是成功的。
   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發生了工人收回英租界的偉大運動,這是在中共劉少奇同志的領導下,武漢工人階級反帝鬥爭的偉大
   勝利。
   在一九二五——二七年大革命中,中國工人階級另一偉大的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工人三次起義。第三次獲得了勝利,在國民革命軍尚未到達時即佔領了上海市。寫下了中國革命史中光榮不朽的一頁。英帝國主義甚至已考慮退出上海與長江各口岸。然而,歷史上最大的劊子手、中國人民的死敵蔣介石開始攫取工人克復上海的果實,進行流血的反革命。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蔣介石和另一劊子手白崇禧,利用了靑紅幫頭子,開始了對工人的血腥大屠殺。東南各省到處流着革命人民的鮮血,在廣東也發生了「四一五」的慘殺。武漢方面的國民黨反動派,公開叛變,以蔣介石爲中心,建立起官僚地主和反動資產階級的黑暗統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壓迫革命人民,從此開始了對勞工運動的長期的殘酷鎭壓和迫害。
   偉大的南昌起義
   在「四一二」大慘殺之後,原定是年五一節在漢口舉行的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一直到六月十九日才舉行。在這次勞動大會上,認識到了「職工運動已由經濟的鬥爭進入到政治的鬥爭了,所以對工人武裝問題,應特別注意。」
   前此,五月二十日,第一次泛太平洋勞工大會在漢口召開,蘇兆徵當選爲泛太平洋勞工大會執委會主席。
   在這時期,在反動派的血腥迫害下,若干工會已被迫轉入地下活動。僅在一九二七年的一年中,就有三萬二千三百十六人入獄,三萬七千九百八十五人被殺害。雖然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下,白色恐怖遍及全國,但工人聯合了農民却更堅决地展開鬥爭。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的偉大的南昌起義,第一次地建立起中國的工農紅軍,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支軍隊的大部份是由工人與工會會員組成,如鉄路工人、漢冶萍礦工等。
   工農紅軍的長征和抗日
   戰爭的勝利
   在一九三一年之前,中共中央還祕密地留在上海,繼續領導着工人運動,二九年的五一節,上海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的大遊行,參加的工人有五萬人。在二九年,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也在上海祕密召開了。(當時的文件,無法搜集)此後,雖在反動派的加緊壓迫下,而工人運動仍不斷高漲。
   由南昌起義而建立起來的工農紅軍,到三一年,已發展到十多萬人。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了臨時中央蘇維埃政府,選舉了毛澤東爲主席。在蘇維埃區內,工人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在中共的領導下,對反動派的圍攻作更堅决的鬥爭。
   一九三五年底,中國紅軍經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抗日戰爭發生後,中國工人階級的子弟兵——由工農紅軍為基幹改編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各戰場和敵人展開殊死的戰鬥,終於取得了抗戰的勝利。而淪陷區中,工人階級也英勇地,以罷工、起義、爆破,與日寇不斷地鬥爭。可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內,蔣介石一面消極抗日,一面仍不減輕對工人階級的迫害。
   爲解放全中國而鬥爭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就勾結美帝進行反人民的內戰,但工人階級爲反抗美蔣的法西斯統治,發揮了偉大的鬥爭力量。上海的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反內戰運動結合起來,迅速掀動了蔣管區內的各地工人都捲入了這運動的高潮。四六年,在重慶的中國勞動協會被蔣介石「武裝接收」了,這引起全世界的工人階級的憤怒和抗議,更使蔣管區的工人運動和解放區工人運動,緊密地結合起來,向推翻美蔣統治、解放全中國人民的鬥爭目標邁進。
   一九四八年時,蔣匪幫的統治基本上已被擊潰,為迎接人民解放戰爭的全國性的勝利,全國工人階級必須團結力量,所以於八月十一日在哈爾濱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出席各解放區工會、中國勞動協會、國統區各民主工會的代表。大會一致擁護中共中央在目前革命中的總路線和各種政策,並一致擁護中共中央所提出的召集沒有反動派參加的、反對美帝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革命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革命的聯合政府的主張。最後大會幷决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和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的當前任務的决議。——這標誌着中國工人階級的空前大團結。期的經濟困難,維持幷恢復了生產。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全國展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運動之後,工人階級更熱烈地響應了祖國的號召,熱烈地參幹、防特、展開了愛國主義生產競賽,在國防前綫與生產戰綫上,英勇地鬥爭着。
   保衛勝利的果實
   中國工人階級與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三十年的長期鬥爭,取得了勝利。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立三於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澳工會會議上分析了中國工人階級其所以能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有三:一、由於中國工人階級從不斷的鬥爭中取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成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運動的眞正領導者。二、由於中國工人階級領會了斯大林同志所說:「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也就是中國革命的優點」這個指示。三、由於中國工人運動始終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這更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因。
   三十年來中國工人階級的鬥爭歷史,是英勇而偉大的,但也是歷盡了艱險的。犧牲了無數先烈的生命,流了無數志士們的血,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在工人階級領導下,才取得了全面的勝利。這勝利之果得之維艱,但國內外的敵人是不甘心我們吃這甜美的勝利之果的。他們正在千方百計地企圖從我們口中奪下這勝利的果實。爲了紀念這偉大的節日——五一節,爲了創造我們富强康樂的新中國,爲了保衛世界和平,在今天,身爲領導階級的工人階級,是應當加倍地發揚傳統的英勇鬥爭精神,爲抗美援朝,爲反對美帝武裝日本,爲澈底乾淨肅淸反革命,爲展開愛國主義生產競賽而努力!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蘇兆徵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
李立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