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藥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3083
颗粒名称: 國藥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1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各國藥舘的介紹。
关键词: 土特產 展览会 國藥舘

内容

國藥舘設在西冷印社。該舘分成原藥、成藥及參茸銀耳三個部門。原藥部門陳列着約四百多種,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浙江產品。本省的主要藥材有白朮、象貝、元參、麥冬、元胡、白芍、薄荷、荊芥、白芷、茶菊、萸肉等多種。成藥部門陳列着各種丸、散、膠、丹等一百多種,大部爲城鄉普遍採用,其中丁永生醫師發明的油浸白菓,是治肺結核的良藥。參茸銀耳部門,都是東北、四川等地的產物。
   根據圖表上的說明:原藥部門的白朮產在東陽、新昌、於濳、嵊縣、餘姚等縣。年產達一百二十萬斤。鄞縣的象貝年產八十萬斤。元參出產在東陽、天台、嘉興等地,年產達一百萬斤。麥冬產在餘姚,年產量五十萬斤,白藥在東陽、孝豐、臨安、縉雲一帶均有出產,年產十五萬斤。荊芥產在筧橋、東陽、蕭山等地,年產五萬担,白芷產在筧橋,年產六十萬斤,萸肉產在淳安、遂安、年產約二十萬斤。以上的藥材大部份是農作物,如麥冬是餘姚北鄉之勝生坎、墩潮界、天潭一帶種植有一萬畝廣,而當地農民都賴此爲生。抗戰前,這些藥材銷到南洋、香港及全國各省,很受歡迎。但戰後,相繼受日寇、美帝的摧殘,和日藥美藥的傾銷,以致原藥產量仍不能恢復,如象貝藥材、寧波西鄉之樟村一帶,抗戰前達八十多萬斤,敵僞時期僅產三十多萬斤。解放後仍不能恢復戰前產量,又如餘姚麥冬、抗戰前產量是一百五十萬斤,現在只產五十萬斤。
   以上原藥:麥冬已打開了銷路,如蘇聯、捷克均很歡迎進口,其他如白朮、元參、元胡、薄荷等蘇聯及東歐新民主主義國家均很需要。其次在內銷方面,還是需要很大的。
   我國的原藥是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墨守成規,不求改進,因此不能與西藥相競爭,如果我們能從科學分析中來尋求原藥的發展,提煉成成藥並做好調查銷路工作,作有計劃的產銷,前途是非常遠大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如淇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浙江鉄工廠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東陽
相关地名
蕭山
相关地名
南洋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