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民族管絃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2859
颗粒名称: 試談民族管絃樂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4月8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民族管絃樂的谈论。
关键词: 民族 管絃樂 文化

内容

中國人民眞正喜愛的民族管絃樂,也是祖先遺留下来的豐富民族寳藏和優秀的民族傳統,例如:三絃、琵琶、笙管笛簫,以及鑼鼓釵鈸所表現的獨特風格,濃厚美妙的民族色彩,由於數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和帝國主義的侵略,被統治者篡奪,但又被統治者玩弄、鄙視。這些民族藝術,一被他們利用就死亡,失傳,甚至蛻化爲宮庭藝術,眞正的人民管絃樂,到今天留下的實在不很多了。
   今天中國人民已經翻身,凡是應該屬於人民的,都要重新爲人民所掌握,並儘力把它們發揚光大,提高與普及。
   隨着中華雜技團的出國四個月連續不斷的演出,不論在蘇聯,在東南歐,我們民族樂器的演奏,得到了國際友人的最高評價,拉板胡的彈琵琶的同志,被老大哥們熱烈的擁抱着;大幅的五彩畫像,描繪着拉板胡、彈琵琶的姿勢,貼遍了街頭,傳遍了各地,每個人爲我們這獨特的民族風格而驕傲、光榮,這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和敎育,於是我們喊出:迅速發展「民族管絃樂」是恰當其時,大力發展「民族管絃樂」也是勢所必然的了。我們所以這樣作的理由,是因爲我們熱愛我們美麗、偉大的祖國,熱愛我們英勇、樸實的人民,熟愛我們英明、親切的領袖,我們熱愛着國際朋友,熱愛着國際朋友的藝術;但我們更熱愛我們民族的藝術,民族管絃樂在中國人民的心裏已扎下了穩固深刻的根,大家熟悉它,熱愛它。因為它是我們民族的,它在國際上又有如此高的聲譽,一些國際音樂家也在研究它,所以,它也是國際的。
   但是,在我們提出發展民族管絃樂這一項工作時,一些相反的意見接踵而來,有時因為來勢勇猛,使一部分搞國樂的同志灰心、喪氣。例如:一部分人迷信命運,認為命裏注定了國樂無發展。因爲現放着西洋科學的不去用,却搞這些落後的原始的古董,改來改去,還不是把鎖吶改成洋管,把二胡變成提琴。我們也承認民族樂器有許多缺點,例如:轉調半音階等關次,鑼鼓製音不準,有些樂器音域窄,常常走調,演奏技巧不科學,不統一,我們相信隨着我們民族工商業的迅速發展,民族樂器會大量製造,並日趨精確而科學化。但是,决不能因其缺點而抹殺了它的特點,甚至企圖拒絕,並阻礙民族管絃樂的發展和打擊它們。這種態度是由於對民族樂器所表現的特殊技巧和獨特風格沒有認識,只片面的看到西洋樂器這一面,我們以爲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是各有其優點。雖然民族樂器由於社會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如能兩者是相輔爲用,其效果一定是非常好的。爲了更好發展民族管絃樂,我們更要大量的發展西洋管絃,以借鏡其科學的演奏技巧,組織方法及正確的理論知識,並且把國樂裏面不健康、腐朽的滓渣拋出去,把健康的美妙的精華提出來,在内容與形式方面以嶄新的面目出現,並應用到新型民族歌劇,民族舞劇中,歌頌我們祖國、領袖和人民。
   民族管絃樂是繼承了五四以來新音樂運動的優良傳統,勇敢的向前發展。雖然用民族樂器做爲演奏的工具,我們有困難,但我們有辦法解决。我們可以把我們的工具修理,改進使民族管絃樂器,變成我們中國人民大衆所喜愛的樂器。
   最後,我們希望國樂的前輩、新音樂工作者、愛好者,能多多介紹出經驗,並能大量產生以民族樂器演奏爲主的新樂曲,表現出中國人民雄偉壯大的思想情感和美滿幸福的理想,我們要使民族管絃樂能眞正成爲人民大衆喜見樂聞新鮮活潑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藝術。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樊步羲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華雜技團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