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山大種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2843
颗粒名称: 龕山大種雞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4月8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龕山的土特产大種雞的介绍。
关键词: 龕山 土特产 大種雞

内容

龕山(蕭山屬)的大種雞(仙鷄),在滬杭一帶甚受市民歡迎。因龕山、南陽、頭蓬、義盛、赭山、黨灣、瓜瀝一帶(統稱南沙)均係沙地,土質鬆肥虫類多,農家養鷄每天飼食一、二次外,都散放在野外的沙地上,任其自由找食虫類。所以仙鷄羽毛光澤異常,肉白而肥嫩,美味可口,普通每隻重五、六斤,大的可達九斤。在陰曆年節中,商販收購運往滬杭一帶,供應市民需要。
   大種雞的孵法別有師承,與哺坊火逼鷄方法不同,哺坊仙鷄養不到三、四斤重,大種鷄可養到九斤。農家每年十一、二月至次年正、二月間,把鷄蛋放在稻草舖平的籮裏用母鷄□蛋,孵到七、八天,將孵蛋拿到燈光下去照,照起來若是暗沉沉的,稱謂上照,即可出小鷄。照起來若亮晶晶的,再孵七天(十四天)後,如再不見暗沉沉,即無小鷄可出。孵到二十三、四天後,小鷄即可出壳,不出的即為「喜蛋」。
   小鷄養到三、四個月後,除留鷄種的雄鷄外,其餘雄雞均閹出鷄卵(腰子),使發育迅速,養到過年就是紅毛大仙鷄。
   雞的辨認法,仙鷄羽毛光澤異常,頭頂鷄冠低小,不會啼,撒屎像綫一樣。童子雞(其味較仙鷄更美)辨識方法可注意雌鷄的肚皮毛是否完全,鷄屁眼是否寬大,(生過蛋者屁眼必大)即可判明,其在六、七、八月間上市的最多,產重較仙鷄少一半,因爲農家□需要養大生蛋,不肯隨便出售。
   此外尙有一種「半脚佬」,即雄鷄在閹割的時候,沒有澈底取出「雞卵」,此種鷄羽毛不光澤,肉粗而不嫩,其味不及未閹,的雄鷄。
   在龕山(南沙)一帶沙地的農家,都養着很多的鷄,每家平均有二十只左右,全年產量約三、四萬隻,仙鷄佔一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增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龕山
相关地名
南陽
相关地名
頭蓬
相关地名
義盛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