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白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2315
颗粒名称: 新昌白朮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4月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浙江的土特產新昌白朮的文章。
关键词: 白朮 特產 出產

内容

白朮是新昌特產之一,是一種藥材,有甜味,性寒,能離濕,且帶有補性。顏色深黃,形狀不一,曬乾後每個大槪有半兩至一兩重。各區都有出產,尤以儒岙、回山兩區出產最多。
   在一九二二年至二六年時,每年產量達三百萬市斤,每担的平均價格爲白米四石,品質特優的增高到十二石。一九二七年至三七年產量雖未減低,銷路亦復如常,但價格已跌到每担値三石米。這樣一直到抗戰期間,受到日本人多方的阻撓,銷路停頓。勝利後,反動政府並沒有設法解决困難,放任自流,白朮產銷仍無法恢復,因此使多數產農生活水平逐步下降。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適當的照顧,貸款貸肥,一九五〇年度的產量已恢復到四十五萬斤(其中南區佔百分之六十,東區佔百分之三十,西、北兩區佔百分之十),預計今年可以增產五成以上。
   白朮運銷時,多數是裝成簍子,先運到上海、杭州等地,再分運各處。南方以廣州、香港爲集散地,轉運至南洋羣島,星加坡等地。北方以天津為集散地,運往東北各省。內地以漢口爲集散地,供給湘、鄂、豫、川各省人民所需。
   白朮在立春至春分之間下種,種植地方土性要涼,且宜乾燥,肥料以獸糞、人糞為佳。九月間收穫後,用火烤乾或太陽曬乾,就可裝成籃子運往各地出售。
   今後爲了要使產量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並進一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產農應多注意選種、施肥等問題,同時增加燻曬設備,使獲適當的加工。如此,新昌的白朮產銷情况當大可獲得發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漢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昌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廣州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