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目前朝鮮戰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2187
颗粒名称: 略談目前朝鮮戰局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1年4月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略談目前朝鮮戰局》一文,講述了中朝人民部隊所進行的運動戰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关键词: 朝鮮 戰局 國防

内容

問:最近中朝人民部
   隊所進行的運動戰,是否有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作用呢?答:怎麽不是?敵軍
   從一月二十五日起使用二十三萬人的兵力,配以大量的坦克、大砲和飛機,向北蠢犯,但在漢城地區遭到英勇的中朝人民部隊的堅强阻擊,經過四十九天,才前進了三十餘公里(這即是說,每天前進不到一公里,而在第二次大戰時,摩托機械化的軍隊在戰鬥情况下平均前進速度通常可達一晝夜二五——三十公里),再佔形同空城的漢城,而所付代價却是三萬餘人的傷亡。要知道敵人有生力量這樣慘重損失,對於美帝國主義是有嚴重的意義的。美國國防部宣佈,迄至最近(三月十五日),美軍傷亡被俘之數爲五萬四千餘人,但這只限於已通知有關的親屬者之數。而且照紐約先驅論壇報的透露,從朝鮮運出的美軍傷亡者數已有十萬人,如果連未運出及被俘者合計,美軍損失的數字共達十萬人以上,佔了在朝美陸、海、空軍總數(三十五到四十萬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一個損失數字,是很可觀的,因為,在美國有史以來的相當規模的八次戰爭中,只有三次戰爭——南北戰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損失數字超過侵朝戰爭的損失(在南北戰爭中,北部諸州的損失為六十五萬人,第一次大戰爲三十五萬人,第二次大戰為一百一十萬人)。但是,美軍參加第一次大戰歷時十七個月,參戰的人數合計四百三十五萬,其損失率不過總人數百分之八。現在,美軍在朝鮮作戰為時九個月,損失之數差不多已等於第一次大戰期間的一半,達到參戰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侵朝的美國陸軍又是美國的「王牌」軍隊,它在有生力量方面所受打擊的慘重,不是很明白嗎?美帝國主義者所以死賴在朝鮮不走,不甘心白賠了這個本錢,也是一個原因。華爾街的喉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曾經說過:「如果把北朝鮮父還給共產黨,那就等於失敗。在這個基礎之上停戰,美國就要將五萬人的傷亡一筆勾消……」美帝國主義者既然提到它的損失數字就感到「肉痛」,中朝人民部隊作戰以殲滅它的有生力量爲主要目標,不是極度正確的嗎?問:可是,有一部分
   人從表面看問題,可能會把這次中朝人民部隊的撤離漢城認爲與去年九月底朝鮮人民軍的撤退一樣,戰局會一路逆轉下去呢?答:這次與前次撤退
   的情况,顯然是不同的。在前次,朝鮮人民軍在佔壓倒優勢的敵人的大舉進攻之下,經過十五天的艱苦的阻宕戰以至漢城的巷戰,來爭取時間,掩護其他地區主力的退却,才撤離漢城的。這回却不是這樣。
   第一,中朝人民部隊這次的撤離是完全主動的有計劃,有秩序的。關於這,連敵方也不得不承認。例如三月十四日路透社隨美第八軍總部記者電稱:「最後留守漢城的共軍殿後部隊,黎明前離開該城……沿路看不到共軍是潰散而逃的現象。完成撤退的共軍事前曾作了井然有序的退却計劃。」甚至麥賊在致李賊承晚的信中也承認中朝人民部隊是「井然有序地撤退的。」其實,據新華社前線記者報道,不僅中朝部隊的撤離是秩序井然,連不願向敵人低頭的漢城人民的撤離也是有計劃有秩序的。這情况與一九四七年三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撤離延安與老百姓的同時暫時撤離的情况相彷彿。
   第二,這次漢城的主動撤離,并不是意味着中朝人民部隊沒有力量堅守該城,而是出於戰略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即是說,為了使自己能以較小的犧牲給予敵人以更大的損失,撤離漢城是必要的。毛主席論「戰略退却」時曾經說過,「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敵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其勢汹汹,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往往退讓者打倒其勢汹汹者。」(「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略退却的一個原因,是顧及到不能立即擊破敵人進攻,「爲了保存軍力待機破敵」。目前漢城地區中朝人民部隊與美國侵略軍的力量對比,雖然絕不同於毛主席撰寫那本有名的軍事小册子時紅軍與蔣匪軍的軍力懸殊的情况,但是,鑒於敵軍傾巢進犯,「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上揭軍事原則第四項),因而主動撤離軍事和政治上已無甚麽意義的漢城,不予堅守,實是上策。更重要的,中朝人民部隊主動撤離漢城還有積極的目的,那就是正如上述的聰明拳師一樣,準備新的進攻。問:請你說一說敵人
   對中朝人民部隊這次退却的看法。答:比方,在敵軍攻
   勢已發動之後,侵佔漢城之前一週(三月七日),麥賊到前線視察時曾洩氣地承認:「在這樣一種引誘戰中,隨着我軍戰線的北移,敵軍的補給線將逐漸縮短,因而使他們的地面部隊的數量上優勢在戰場上的意義越來越大……今後我軍如再前進的話,那麽,這種行動在軍事上對敵軍有利的程度將比對我軍爲甚」。到了敵軍侵佔漢城之後,麥賊更向李賊承晚警吿:「決城的易手,由軍事觀點上看來,不過是戰事中的一個偶然的事件,漢城的前途尙不能認爲是穩固的」。因此,他阻止李賊立即把他僞府搬回漢城。據敵方通訊社的報道,敵軍指揮對於中朝人民部隊的「神祕」的撤退有了種種的胡猜亂測,有人企圖在政治方面尋求解釋,有人則說是「軍事行動」;有人認爲中朝戰士另有錦囊妙計」,也有人說:「中國軍仍有完整無損的大批軍隊……中國軍能在他們選擇的任何時候□堅决抵抗,或發動一次大反攻。」(據合眾社三月十四日電,美聯社十六日及十九日電)這樣子衆說紛紜,莫衷一是,不是說明了敵方對自己的力量和情報是如何的缺乏信心嗎?(節自新聞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思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