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達互助組介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2166
颗粒名称: 李順達互助組介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2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李順達的名字,在山西省是家喻戶曉的。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是平順縣和太行區的著名勞動模範。
关键词: 農民 勞動模範 李順達

内容

李順達的名字,在山西省是家喻戶曉的。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就是平順縣和太行區的著名勞動模範。去年,他又出席了山西省工農業勞動模範大會和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他所領導的互助組,曾得到了「模範互助組」的光榮稱號,幷獲得毛主席親筆提辭「生產戰綫上的模範」的獎狀。他和他的互助組受到這樣的尊崇和愛戴,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八年來正確地執行了毛主席「組織起来」的這一發展農村生產的方針。早於一九四二年,李順達便領導西溝村的農民組織變工互助,戰勝災害,實行改良技術,增加了產量,使全村農民實現了豐衣足食。他們親身的體驗證明:組織起來是廣大農民由窮變富、發家致富的最好道路。
   李順達原來是河南省林縣人,十九年前他逃荒到西溝村。當時他全家五口人,一無所有,佃居破窰三孔,租種着地主的十二畝七分坡地。他的所在村——西溝,是個山高石厚、土地脊薄的偏僻小山溝。全村二十戶,還分散在四個溝岔。全村每年產糧二百石,但是向地主繳租就達百石以上。因此,全村農民都過着「半年糠菜半年糧」的困苦生活。
   組織勞動互助、克服各種困難
   一九四二年平順縣遭了旱災,羣眾的生產與生活十分困難。當時,李順達根據羣衆克服困難、堅持生產的要求,積極響應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提出的「組織起來生產自救」的號召。一九四三年春,他首先組織起一個六人的互助組,依據人民政府頒佈的開荒政策,全組人員八天共開荒七畝,積柴一萬八千餘斤。他們的模範行動提高了羣眾生產自救的信心和勞動互助的積極性,使互助組發展到六十戶,共分爲三□組,李順達被選爲大隊長。接着,李順達等又在互助組內發動了互濟互借,共借出雜糧五石,解决了組內一部分組員開荒時缺乏口糧的困難。那年全組共開荒一百二十畝,全部播種了山藥蛋。秋後共收穫十萬多斤,使全村農民順利渡過了荒年。
   一九四四年至四五年,由於戰勤繁忙,西溝村農民勞畜力非常缺乏。這時李順達便和留在村裏的農民精密計算,吸收半輔勞力參加了互助組,在組內進行科學分工,使全村農民都能及時完成耕種收割的任務。一九四四年,全村把開出的荒地全部種成穀子,秋後共收入一百二十石糧,該村農民把五十石餘糧出賣了,買了土地和五頭耕畜以及許多農具。從此,全村農民便奠定了發展生產的基礎。一九四五年秋收時,該村五個互助組每組只剩下一個男全勞力,這時,李順達等便動員三十二個婦女、老漢和兒童參加互助組,依據地形集中使用勞力。三天內便將全村的穀子都收割完畢。在秋收時,由於各互助組正確貫澈「自願互利、等價交換」的政策,在組內幷健全了民主制度,因此,所有參加互助組的農民都很滿意。
   精耕細作、改良技術
   一九四七年,西溝村農民的勞畜力困難已基本克服。農民開始要求提高技術,人民政府也提出了「精耕細作」的號召。這時,李順達領導互助組組員加工加肥,幷提出「人翻了身,土地也要翻身」的口號。但是,李順達在發動全村農民改良技術時,受到某些農民守舊思想的抵抗。李順達不灰心,他决心地敎育農民。過去該村農民沒有犁地習慣,李順達便首先在自己的一塊草多、三年沒收成的七分土地上進行實驗,他把這塊地犂了三遍,作到草盡土鬆。結果收種一石七斗。他又領導互助組把三十二畝山坡薄地,修成了梯田,結果每畝增產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以後,他又根據歷年的鋤苗經驗,研究出梯田、山梁地以及坡地上留苗行間的適當距離。李順達抓緊這些由於改良技術增加產量的例子敎育農民,結果,扭轉了羣衆「春不犂地」、「留苗稠比稀强」以及「種地沒差,出力就好」等舊的習慣,使全村農民逐步地展開了技術改良運動。以後,他又發現用三條腿耬播種,苗稠不通風,容易壞莊稼,用兩條腿耬播種,壠寬通風,鋤苗省工,產量巨大。從此,全村便普遍採用了兩條腿耬播種,加寬了作物的行間距離,使全村的產量比往年增加三分之一。一九四六年,李順達在推廣溫湯浸種時,羣衆不相信,怕燙死。經過他兩年的鑽研試驗,證明可以減輕作物病害。他幷組織農民田間參觀,進行實例對比的敎育。去年全村的種籽便全部作到浸種、拌種。
   西溝村由窮變富一進入西溝村,便會看到一層層整齊的梯田,和一片片新的植樹林,牛羊滿山,到處修蓋着新房屋等新的景象。眞是窮溝變富溝,荒山變寳山了。抗戰以前,全村共有耕地一百七十一畝,內有一百一十四畝是租種外村地主的。現在全村農民已擁有耕地二百二十四畝,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五已變成良田。全村每畝產量已超過戰前生產水平的百分之七十七·五。李順達互助組就超過戰前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五。全村耕畜已由戰前十五頭,增至四十三頭,羊由戰前五十隻,增至一百二十七隻。全村荒山造林二百八十畝,新蓋房屋五十餘間,全村家家有了餘糧,農民的子弟也都進了學校。李順達全家十二口人,有十一間房,三孔窰、三十餘畝地,五頭牲畜、三十四隻羊、二十餘畝山林。每年的收入,合計粮食共達八十石以上。
   挑起愛國主義生産競賽
   去年冬天,李順達所領導的互助組爲了作好今年擴大生產的準備工作,首先向山西全省勞動模範和農民提出了開展愛國主義冬季生產競賽。他的號召迅速得到全省勞模和廣大農民的熱烈響應。由於他在組內反覆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敎育,并不斷地進行檢查和總結全組生產,因而,在今年二月底,他所領導的互助組超額完成了冬李生產計劃。今年三月,李順達互助組又首先響應全國農業工作會議關於開展全國性的愛國豐產運動的號召,向全國各地互助組提出保證今年農作物豐產的挑戰。全組幷提出今年每畝產量三百七十八斤,比去年增產二十一斤,超過戰前每畝生產水平百分之一百〇八·四的增產計劃。他的挑戰,也已得到全國各地勞動模範和互助組的熱烈應戰。(新華社北京一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順達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