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兒所的事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1591
颗粒名称: 托兒所的事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3月27日,当代日报刊登的对托兒所的事業的介绍。
关键词: 托兒所 事業 介绍

内容

托兒事業一天天的發達起來了,拿杭州來說罷,粗略算來,就有十來個之多,眞是一種好景象。
   它們大概可以分為二大類,公營的和私營的。私營的這裏頭可以分爲二大類,有宗敎色彩的和沒有宗敎色彩的。
   公營的是因爲幹部的孩子們多了,如果分散經營,各自為政,不僅使幹部麻煩,不能安心工作,也使孩子們得不到良好的敎育,不易養成良好和健康的習慣,因而不如集中起來,辦成托兒所或保育院好;而且就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遠景來說,這也是該提倡和努力的方向之一。
   私營中帶有宗敎色彩的,也即是說,由敎會拿美國或其它國家的津貼來辦的,其動機則差不多都是由於想宣傳宗敎,或為了要掩飾他的另有不可告人的意圖,因而不得不弄些花樣,使得你目迷五色,不知其眞意之所在;因此,這事件如果辦得好了,雖然也可以賺錢,但究竟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至於私營而又不帶宗敎色彩的,動機則又各有不同,不能一槪而論。當然有的是眞心為人民服務;但也有的是爲了賺錢,想把它作為終身職業;有的是爲了出名,想把它作爲一種幌子。還有呢,却因為房子有問題,生怕政府動用,索性找幾個人,門口掛上它一塊「某某托兒所」的牌子之知。
   不過據說還有一種托兒所,大槪他們從外間學來了一種規矩,那就是父母們非二個星期把孩子們接回家一次不可的。這辦法本來很好。因爲相隔二個星期之後,不僅孩子們可以看到父母,父母也可以看到孩子們,過一天家庭的溫暖的生活;另一方面,媬姆們又可以藉此放一天假,鬆一鬆氣,恢復恢復一下疲勞;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當孩子們回所的時候,如發見稍有熱度,便立刻面孔一扳,「帶回去!」好像這孩子已不是她所裏的孩子了。問她什麽緣故,便說:「這是所裏的規矩。」向她們商量、請求,說明在父母這方面的困難情况;也講了大道理:甚至打了保票,萬一孩子有了差池,也不干托兒所的事;都一律無效。好像「規矩」是最偉大的東西,比救護一個孩子還來得重要似的;一任孩子們倒在那冰冷的木凳子上,一點也不動心。
   這是什麽現象呢?我還沒有想透。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漁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