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主義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態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1019
颗粒名称: 馬列主義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態度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馬列主義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態度。
关键词: 馬列主義 宗教問題 態度

内容

馬列主義者是澈底的無神論者。馬克思說過:『宗敎是人民的鴉片。』可是共同綱領第五條上却明文規定人民有信敎自由的權利,其他人民民主國家在法律上也有同樣的規定,甚至社會主義的蘇聯在憲法上也規定了保證公民的信仰自由,這應當怎麽解釋呢?到底馬列主義對宗敎是抱着怎樣的態度呢?
   要解答以上這個問題,必須對馬列主義的宗敎觀有個基本的了解。馬列主義者對於宗教問題也如對於其他任何的社會問題一樣,從來都是嚴格遵循着歷史主義的方法。所謂歷史主義的方法就是對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它的社會根源,研究它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條件,然而確定對宗教的政策,不是一相情願,想怎樣做就怎樣做的。恩格斯遠在一八七四年就已經指出對於宗教問題採取簡單急躁的辦法是錯誤的。宗敎最後要趨於消滅那是一定的,但這决不是靠簡單的行政命令可以生效的。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社會改革發展生產和思想鬥爭的過程,宗敎才會趨於消滅。馬列主義者的責任就在於努力創造消滅宗教的社會條件。列寧說:『我們應當同宗敎作鬥爭,………爲此就要善於用唯物論觀點來說明羣衆信敎觀念的根源。」
   首先,我們簡單地談一談關於宗敎的起源問題。這個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以前從來沒有得到澈底的解决。在馬恩以前雖然也有許多光輝的無神論者。他們試圖揭穿宗敎的本質,但都沒有成功。他們只知道:宗敎是羣眾的愚昧無知造成的,但沒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宗敎是一定社會生活條件的產物。
   依據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宗敎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它的根源,應當從社會歷史的條件中去找,而不應常從意識本身去找。只有在這個辯證唯物論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宗敎的起源。
   恩格斯說:『每種宗敎,不是別的,正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們的那種外界力量在人們頭腦中之幻想的反映,在這反映中,人間的力量採取了非人間力量的形式。』
   宗教信仰不是天生的東西,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原始社會比較高級發展的階段的產物。在人類初期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的思維能力也很不發達,那時候談不到什麽宗敎。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思維能力也提高了,有豐富的想像能力,這才有了產生宗敎的可能。
   原始社會的人類爲了生存與自然作艱苦的鬥爭,遇到許多不可克服的困難(暴風雨、瘟疫、地震等),發生了恐懼的心理,於是想像出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逐漸地形成了一種觀念: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某種看不見的神力在主宰着。中國社會的落後羣衆裏,不是到現在還有人相信雷公雨婆嗎?就是這種原始宗敎的殘餘。
   遠古時候,人們不能解釋做夢的原因。在夢裏人們有時會見已死的親人,於是就想像人是有靈魂的。人活的時候,靈魂是寄居在人體內,人死了以後,靈魂可以不死,可以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這就是信鬼的由來。
   旣然信神信鬼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之下,由於愚昧無知而產生,那麽在物質和文化水平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爲什麽還有宗敎呢?甚至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有名的科學家也還相信宗敎,這又怎麽解釋呢?
   宗敎所以繼續存在和發展,是由於階級社會還沒有消滅的緣故。在階級社會裏,少數剝削者統治着和殘酷剝削着廣大勞苦羣衆,廣大的勞苦羣衆,經常處在窮困不幸的狀態裏。在廣大勞苦大眾沒有覺悟之前,他們對於社會的災害原因完全不理解,正如原始人對於自然現象愚床無知一樣。因此便在宗敎裏找解釋,找安□,找出路。列寧說過一段有名的話:『現代宗敎底根源就是害怕資本盲目勢力的一種恐懼心理,而這種勢力確實是盲目自發的勢力,因爲民衆不能預察到它,因爲它使無產者和小私有主隨時隨地都可能遭到,而且眞正遭到「突如其來」的,「出人意料的」,「偶然發生的」破產,滅亡,變成乞丐,變成窮人,變成娼妓,死於飢寒的危險。凡屬不願始終做個預備班的唯物主義者的人,都應當首先和特別注意到這種根源。』而資本主義社會的盲目的市場規律、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失業、破產、飢餓、戰爭,這一切社會災難,都創造了傳播宗教的客觀條件。
   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用一切方法來鞏固宗敎的信仰。例如美國的學校普遍强迫學生讀聖經,資產階級不惜支出大批款項充作宗敎活動的經費。資產階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護他們的階級利益。而關於宗敎在階級社會中的作用,馬克思的根本估計是:『宗敎是人民的鴉片。』列寧也說:『一切現代的宗敎和敎會,一切一切的宗敎組織,馬克思主義常常都視爲資產階級反動的機關,服務於保護剝削和麻痺工人階級。』因爲宗敎在社會生活裏一般地起着反動的作用。爲着欺騙勞苦羣眾不去進行反對剝削和奴役的鬥爭,要他們忍受地上生活的痛苦,於是虛構了一個優美的天國來安慰他們:同時假造了一個惡魔的地獄來吓唬勞苦羣眾,使他們不敢反抗,服服貼貼永世做奴隸。統治階級就是這樣利用宗敎來宣傳奴隷道德。而帝國主義也利用宗敎來侵略殖民地和弱小民族,軍隊和大砲,商人和大批的商品,傳敎士和敎堂,這是帝國主義侵略的三種重要的武器,近一百多年來,中國算是吃够了他們的虧,有了豐富的經驗。因爲剝削階級這樣竭力來鞏固宗敎的信仰,於是,在階級社會裏宗敎更沒有消滅的可能。
   『現實生活的宗敎反映——馬克思說——只有當人們的實際的日常生活關係表現於他們相互間和他們跟自然間的顯明而合理的關係上時才能一般地消滅。社會生活過程的結構,物質的生產過程的結構,只有當它成爲人們的自由的社會聯合的產物和當它處於他們的有意識的和有計劃的管理之下時,才會從它自身上揭去那張神祕的、迷茫的外膜。』
   宗敎和現實生活的關聯,還可以從宗敎這種意識形態本身的發展來證明。這就是,宗敎的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反映。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宗敎信仰的形式也隨着改變。原始社會時,人屈服於自然,於是他們把自然界的現象和事物加以神化。即在原始社會的各個階段上,隨着生活條件的不同,人們把週圍的植物和動物分別加以人格化。當着自然界的自發力量的統治逐漸為社會力量的統治所代替時,超自然的力量才取得了人的形象。人們的實踐活動的範圍愈擴大,思想的範圍也愈擴大,宗敎想像的範圍也愈擴大,超自然的力量逐漸同自然界分離,從地上高昇到天上去,產生了神的世界。
   在社會分成了統治與被統治階級以後,神的世界也發生了同樣的變化。因此,宗敎信仰產生和發展的全部歷史,也就是現實生活的幻想反映的歷史。天國的世界常常是模仿現實世界構成的。總而言之,不是上帝按着自己的模型創造了人類,而相反的,是人在自己頭腦中創造了上帝和整個幻想的宗敎的世界。
   因此,當現實世界從受盲目的社會力量所統治的階級社會變更爲人民自覺地有意識地指導的社會主義社會時,宗敎的基礎也就根本動搖以至最後走向消滅。
   但是,在社會主義的蘇聯已經實現了這樣的社會關係却還有一部分蘇聯公民繼續相信宗敎,這又是怎樣一回事呢?
   蘇聯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改造舊俄的資產階級地主的社會而建立起來的。因此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擺脫開舊社會的思想意識上的殘餘(包括宗敎信仰),這就是為什麽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敎還不能立即消滅的原因。
   至於在我們中國,人民民主專政還剛剛建立只一年多。我國的經濟制度還是新民主主義而不是社會主義。因此上面馬克思所指出的消滅宗敎的根本的社會條件還要經過相當長的時期才能達到。在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經過了三十多年以後,還沒有完全克服舊的思想意識的殘餘,還不能使宗敎消滅,那末我們中國在目前不能消滅宗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過,天主敎和基督敎的問題不單純是一個宗敎問題。它同時還是帝國主義向我國進行侵略的問題,我們應該掌握這個問題的兩方面,認識這兩方面的聯系和區別,才能正確地認識這個問題。
   我們堅决反對帝國主義利用天主敎和基督敎來侵略中國人民,我們贊成中國基督敎徒和天主敎徒的愛國反帝運動。
   一切天主敎徒和基督教徒只要割斷同帝國主義聯系,不爲他們所利用進行反革命活動,他們的信敎自由是受到政府法律的保障的。當然政府也不限制人們有不信仰宗敎,以及反對宗敎的自由。
   在這裏,我們必須說明,允許人民有信仰宗敎自由,並不等於承認宗敎是科學的東西。在這一次天主敎、基督敎的愛國運動中,有些人這樣說:天主敎、基督敎本質上是愛護人民的,擁護眞理的,只是由於帝國主義的利用,才變成毒害人民的工具,這種說法,只有後一部分是對的,前一部分則不對。帝國主義的確利用宗敎做爲毒害人民的工具,而天主敎、基督敎在本質上也是違反科學眞理的,也不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的。例如基督敎主張社會公道、博愛,但是在階級社會中,這種『愛一切人類』的主張,不能不成爲空談,而且實際上有利於壓迫和剝削的階級。又例如天主敎和基督敎,都主張無原則的和平,對於被奴役被剝削的廣大勞苦羣眾的反抗鬥爭,並不表示同情。因此說天主敎、基督敎本質上是愛護人民的,是沒有根據的。
   天主敎和基督敎正在割斷同帝國主義的聯系,在天主敎和基督敎的愛國運動中,又有些人有意無意地把天主敎、基督敎與馬列主義混同起來,說基督敎所主張的社會公道、博愛平等,和馬列主義所追求的最後目標——共產主義社會是完全一致的。不難理解,做這種解釋的人,可能是出於愛國的善良願望。但我們應當指出,這兩種思想體系不但毫無共同之處,而且是直接對立的。馬列主義的世界觀,是澈底的無神論,它的學說的基本內容,是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而基督敎、天主敎的世界觀,是建築在信仰上帝之上,他們的敎義根本不承認、並且反對階級鬥爭,而主張抽象的博愛平等、社會公道。前者是合乎科學的眞理,後者是違反科學的。
   甚至有些人作這樣的宣傳:天主敎、基督敎已經成爲愛國的宗敎了,凡是愛國的都應該信敎。這種說法既武斷又不合事實。宗敎信徒的確同時可以是愛國主義者,尤其是敎徒中的下層羣衆,絕大多數是善良的人民,主要是在舊社會制度壓迫下,生活痛苦,政治覺悟低,沒有文化知識,受到統治階級的愚弄,才去信仰宗敎。這些羣眾在解放後,給以適當的政治思想敎育,很容易產生愛國的思想。誠實的宗敎敎徒,可以成爲愛國主義者。但是絕不能說愛國就必須信敎。事實上,千千萬萬的愛國主義者,其中絕大多數並不是宗敎信徒,而最勇敢,最澈底的愛國主義者,首先就是信仰馬列主義的澈底無神論者。號召宗敎信徒愛國是正確的,用愛國的口號去宣傳人們信敎,則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在世界範圍內說,宗敎是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工具,許多宗敎徒是爲帝國主義服務,尤其是敎會的上層分子往往都是帝國主義的爪牙。但也有不少正義的宗教人士(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是擁護和平的,反對戰爭的,成爲保衛世界和平力量的組成部分。在我們中國目前正在展開一個雄偉的宗敎界的愛國運動,這是一件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因為宗敎信徒可以成爲保護和平的戰士,可以成爲愛國主義者,所以馬列主義者並不排斥他們,而且在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反對侵略、爭取和平的政治行動上和他們建立統一戰綫。但在思想上,必須分淸界限,不能混同。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共產黨員可以與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政治行動上的反帝統一戰綫,但是絕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敎敎義。』
   馬克思主義者贊成宗敎信徒的愛國思想,但不同意他們的宗敎信仰。這一點用不着諱言。馬克思主義者隨時隨刻都不能放棄對羣眾宣傳無神論、宣傳科學知識的職責。(王子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子野
责任者
馬克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