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土特產(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0964
颗粒名称: 浙江的土特產(六)
并列题名: 春筍
分类号: F329.07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浙江的土特產春筍簡介。
关键词: 浙江 土特產 春筍簡介

内容

春節後首先上市的春筍,是本省主要土產之一;產量豐富,銷路廣大,爲農民進行春耕前的主要收入與用於購肥。目前正臨旺季,每日由杭轉運外埠的春筍達數百件。
   本省春筍主要產地爲杭縣、餘杭、武康、德清、富陽、蕭山等縣,餘如金、衢、寧、紹各地產量亦多,戰前包括毛、竹筍在內,年產達三十萬担,後以戰爭影響,竹園備受摧殘,產量逐減,今年正當旺產,估計可產二十二萬餘担。
   在冬末春初時,農民挖掘冬筍,入春後由竹鞭發芽長出地面的即爲春筍,味鮮美甚可口,爲助餐美品,盛銷京滬沿綫城市以迄廣州等地。其餘尙有由鮮筍加工而成的「菉筍」、「礱糠筍」,「筍乾」更爲鮮美可口,因運輸關係,闓兀等地產筍大都製成菉筍及筍乾。
   春筍均係私商運銷,國營企業很少經營,過去以山貨行爲主,坐地向運銷商收購轉售或代客買賣,依賴性很重,如銷區私商直接下鄉收購後,這種經營方式必然淘汰。今年當春筍上市後,上海土產商即集資三億三千餘萬元組織聯購直接下鄉收購,省商業廳曾予以大力協助,現已與杭縣、武康等地合作社訂約收購,由於集中資力,改進包裝,獲得了一定成績,收價一直維持在平均十六萬的水平,本市亦有部份土產行組成聯營下鄉收購,惟資方薄弱。
   在收購中,蕭山地區的經驗値得介紹:在產區政府領導下,調查登記私商資力收量,比例分配收購,根據各地銷價議定合理收價;這樣避免了盲目競購、損益不匀、價格混亂等偏向。各地在收購中,私商不團結現象尚須糾正,同時為防止大量上市後市價趨跌情况,應充分供應食鹽,以便農民加工改製筍乾等。(王劍虹)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劍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