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華血債錄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9839
颗粒名称: 日寇侵華血債錄㈦
并列题名: 摧殘工商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3月11日,当代报刊登一篇日寇侵華血債錄㈦。
关键词: 日寇 血債 工商業

内容

我國民族工商業,遭受日寇嚴重惡毒的摧殘。我全國工業中心的上海,遭害尤烈!從上海一地也就可以看到全中國工商業所遭摧殘的程度了。
   在七七抗戰之前,日寇利用了特權傾銷與武裝走私,瘋狂地輸進了大量的日貨,正如解放之前的美貨一樣泛濫於黄浦灘頭,泛濫於全國市場。連微至牙粉、毛巾,也爲其所獨佔。當時,幾家有規模的民族工業,如五洲藥房、三友實業社、家庭工業社等五十餘家廠商,組成了「機製國貨工廠聯合會」,鼓吹愛國貨運動,堅决和日貨作鬥爭,一時三角牌毛巾、無敵牙粉、固本肥皂等都曾打倒了日貨。但是賣國的蔣介石,勾結日寇,竟以愛國爲「犯罪」,日寇便更明目張胆地以暗殺、縱火來打擊國貨廠商:五洲藥房的經理項松茂就被日本浪人抓去,和藥房職工蔣邦毓等十一人一起都被暗殺而死;三友實業社的滬廠,也遭日本浪人縱火燒成一片白地。
   日寇更毒的摧殘政策,是在華設廠,在一九三四年底,上海的日本紗廠多到三十家,資力已超過了我三十一家紗廠的總和。到一九三六年,我全國二百七十萬紗錠中,有百分之二十六被迫停工,百分之十二也減工。上海的申新七廠、同昌、振華等厰,都被日寇强收了去。我國民族工業的支柱——棉紡工業,被摧殘殆盡。當時在上海,日紗佔了市場十之七八,五金則幾爲日貨所獨佔。
   抗戰爆發以後,上海工廠被燬者多達四千九百九十八家,約佔上海工廠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僅僅一百多家工廠先後內遷,賸下來的則為日寇囊中之物了。它用了統制、徵購等等强制的手段,使上海工厰大部陷于停頓,到了抗戰勝利的前夕,上海所有的工廠,幾乎都斷氣了!
   但是勝利的果實被蔣匪幇出賣了。滿身創傷的民族工商業,不但得不到應有的日本賠償,而且又立刻遭受了美貨傾銷的災禍。而美帝勾結了昔日向我傾銷日貨的日本財閥,在已經指定拆卸以作賠償的八百四十五家軍事企業中,竟令六百八十五家轉交給日本吉田政府,到一九四九年,這些工廠中已有六百四十五家恢復生產殺人的武器!美帝還大規模地利用日本工業,想以「工業日本,農業東南亞」為内容的所謂「東南亞經濟體系」來代替昔日日寇所高喊的「大東亞共榮圈」,走日本的老路。
   全國工商業者,遭受日寇摧殘,到今天猶未復原,這一切刻骨深仇,永遠忘不了。有愛國傳統的民族工商業者,應以過去的抵制日貨的精神,拿實際行動來抗美援朝、反對美帝重新武裝日本!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