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改後鄉下啥格樣子?新農村的新氣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7895
颗粒名称: 土改後鄉下啥格樣子?新農村的新氣象
并列题名: —記土改後的嘉興新塘鄕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2月17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农村土改後的新氣象。
关键词: 農村 土改 氣象

内容

舊曆除夕前的七八天,江南農村按舊例是忙着做年糕、殺猪羊、買紙馬蠟燭、請菩薩謝年的時候,可是走進土改後的新塘鄉,農民忙的不是這些敬神迎佛的舊玩意,而另有一番新的氣象。
   敲好溝泥過新年
   我走到南陽村的南陽埭,勞動模範朱財官正在油菜地裏澆肥,他的一畝半小麥和二畝油菜,年內已經澆了二遍,所有春花地的溝泥已全部剷過敲過,朱財官說:溝泥「在天冷時凍酥,剷起來放在畦上再敲碎,比上一遍肥還好」(就是培土)。在往年,溝泥要到正月裏剷,說是冬裏剷不動,澆糞也是冬裏不澆春裏澆。今年朱財官自己提早剷溝泥,又在茶館裏宣傳早敲溝泥的好處,連七十多歲的老太太陳宜寳也說:「往年開春敲,今年聽毛主席話,生產有領導,生產就要提得高。」全村就普遍學樣子,各村也敲溝泥了。
   在花魚村,婦女代表陳愛珍首先帶頭剷溝泥,全家老小齊動手,把八畝地的麥子、蠶豆、油菜的溝泥都剷好敲鬆,我故意問她:「爲啥這樣起勁?」她的回答是:「從前田東家(地主)兇,年年說要自家種,那有心思把田種好,今年土改後田是自己的了,一面好提高生產,又起了帶頭作用。」
   去年秋種開始,鄉農協提出「消滅全鄉白田,全部種上春花。」全鄉共種麥二千五百五十四畝,比前年增加一倍,油菜綠肥草籽(苜蓿)等面積也擴大了,自鄉人民政府號召「敲好溝泥過新年」後,全鄉即掀起敲溝泥的熱潮,爭取春耕生產提早十天。船是頂要緊的生産工具
   新塘鄉的河流很多,每個村莊都在河流的包圍裏。因此船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農民頂要緊的生產工具。魚池村貧農蔣友泉說:「種田人的船,好比古時將軍騎的馬,有了船來往弄肥料、裝車具、載糧食,一齊可以解决,也就可以增加生產。」
   中貧農用肥料主要靠捻河泥撈水草,有了船,就有了肥料,過去中農的船佔全鄉百分之六十四,貧農佔百分之二十五,僱農一只船也沒有,土改後僱農有了田地而沒有船,貧農也缺船。
   全鄉土改在去年九月半完成,地主餘糧在秋征後的今年一月中才沒收,共沒收六萬三千多斤,在鄉農代會上討論「餘糧如何用?如何分?」代表們提出意見要用在生產上,解决最大的生產困難是買船,於是根據各村缺船具體情况進行分配,分到村後,各村再討論分配對象和購船計劃,餘糧放在鄉政府,各村按分配數何時買到船就來稱穀。現在各村正在買船和修船,南陽村分到八千斤穀,羣衆自己再凑起二十一石米,共買了七隻船,還修了三隻舊船,使三十二戶貧農三戶中農都有了船,按照各村計劃,共可購買四十隻新船,修二十七隻舊船,可解决二百二十六戶僱貧中農缺船戶的困難,使平均不到三戶就有一隻船。年靑的農婦楊大寶看着新買的船說:「從前租船廠的船,每月要一石米租錢,窮人祗够付租米、利錢、租船、一生一世欠債。」當她想起從前被地主逼着抽田、被挨打的情况,看到現在分到的田地、船隻,禁不住笑了。
   一個生産互助小組
   花魚村過去的大佃農使用着大量土地,僱用着很多僱工,土改時,有的僱工都回家分土地,留下四個外籍僱工,二個紹興人,二個台州人,他們準備在新塘鄉成家立業,土改時四人分到十七畝三分田地(按單身漢每人分四畝三分),一頭牛和犁、耙、鋤頭、鉄搭等農具。在下工後,他們本來各自燒飯吃,很浪費。因此錢木根就和其餘三人商量組織生產互助小組,他們計算着在一起的好處:單說燒飯,一個人每天需二升米,燒草十二斤,吃油一兩,四人合燒,大鍋飯漲性好四人只要六升米,燒草二十斤,用二兩油就够;至於做活,好處就更多了。
   他們買到船後就要捻河泥,往年每畝捻三船,今番要捻五船,再撈足水草,爭取每畝產穀六百斤,比去年加三成。過去給地主幹活一個人要種二十畝,現在四人只種十七畝三,當然更要精耕細作,他們還打算做三把糞鏟,早上一個人做飯時,三個人就去拾狗糞積肥。熱愛勞動的人是不肯讓時間閒着的。
   目前錢木根小組又在籌劃給軍屬代耕,準備年內替本村三家軍屬澆好肥、敲好溝泥。
   要求在文化上翻身
   去年十二月下旬,專署多學工作隊六個人來到新塘了,他們到各村宣傳土改後農民要在文化上翻身必須識字,在各村開會訴不識字的苦處。顧蕩村農會主任顧阿媛訴說:有一次鄉政府來個通知叫他開會,他自己不識字,周圍鄰舍也沒有人識字,等他跑到鄕裏,會已經開過了。好多人訴說在舊社會不識字被人看不起的苦處。大家就紛紛報名上冬學。顧蕩村人數最多,有二百多名,其他每村也有一百多人,實到人數略少一些,因爲村幹往往晚上開會,民兵晚上要輪流查夜。南陽村婦女會主任吳宗寳已經五十三歲,她天天晚上上冬學,已讀到第八課,她說:「冬學課本上的田大道五十八歲,我還沒有田大道年紀大呢!」還有年靑的新婚夫婦一道來上冬學的。
   冬學配合着中心工作,如徵糧、抗美保田時事敎育等,又辦了九塊黑板報,起初冬學教師辦,後來羣衆對看黑板報已成了習慣,就自己辦起來,除了記載簡單的時事消息,還寫上每天村裏的大事,同一天,萬南村黑板報宣傳年關節約,南陽村宣傳趕快繳清公糧尾欠,魚池村宣傳掘稻根治螟。
   鄉政府和各村小學共有八份浙江日報,村裏有三十份農民大衆報,每個自然村有一份。萬南村陳家頭自然村陳子林一拿到農民大衆,晚上就有羣眾自由結合來聽他讀報,翻身農民關心着時事和學習文化成了很自然的要求。(轉自解放日報秋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朱財官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陳愛珍
相关人物
蔣友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日報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陽村
相关地名
花魚村
相关地名
新塘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