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耘克服災荒戰勝虫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7688
颗粒名称: 王耘克服災荒戰勝虫害
并列题名: 記溫州勞模虞益寬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2月14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溫州勞模虞益寬克服災荒戰勝虫害的文章。
关键词: 生產 治虫 運動

内容

曾經在生產渡荒和治虫運動中得到光榮的稱號,並且在剿匪中間有着顯著成績的溫州專區樂清縣農民虞益寬,這次以勞模身份到省裏來參加全省農業勞模代表會議,他覺得非常光榮。並且堅决的表示:他要把這光榮在今後的生產任務上,向前推進一步。
   提起生產渡荒,虞益寬是被羣衆稱道着的。原來他住的那個塘下村,是樂淸縣最窮的一個村莊,全村一百三十二戶莊稼人家的每年收成,運雜糧在內也只够吃半年,加上由於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長期剝削,塘下村每年總有幾戶人家扶老攜幼流爲乞丐,造成農村一片慘景。
   解放了,虞益寬接觸了許多工作幹部,聽到了毛主席獎勵生產的政策,他知道共產黨是窮人的大救星,他心想一定要替村裏想個辦法來解决這一個長期窮困的問題。他首先盤算了一下全村每年的浪費,覺得每年春節玩龍燈的錢的確開支太大,五〇年的春節,他就首先和村幹商量,勸止了大家不玩龍燈,這樣果然節省了三千多斤穀子,因此,大家都相信他了,虞益寬就這樣在農民中間樹立了威信。
   塘下村是一個靠海邊的村莊,虞益寬利用了這個自然條件,接着就積極的搞起了副業生產來,他發動了婦女兒童在海塗上揀螺螄、捉扁蟶、捕小魚、摸小蟹、撈蝦子,在一個春李就收穫了二萬多斤穀子的代價;另外,他再發動鹽民在該村四、五十坵鹽灘上晒鹽,起早落夜的爭取有太陽時刻,這樣從正月起到早稻登場的一段時間內,鹽產代價要値穀六萬多斤;除此又組織了養殖生產互助組,開闢養魚池;這樣搞副業生產,全村農戶五個月的生活問題就基本上獲得解决了。等到五、六月間靑黃不接的時候,再發動了一次互濟工作,重點的解决了最貧戶的生活問題,全村農民都過了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快樂的新年。
   談到治蟲,虞益寬是有很大成績的。他首先很謙虛的表示:共產黨解放了我們,告訴了我們蟲害是生產的一個大敵人以後,我才認識了治蟲的重要啦。
   在農村裏,經過長期封建奴役的勞動人民,都認爲田裏生蟲是「天意」,思想上存在許多的顧慮;但是虞益寬已經懂得了這個道理,他盡量利用人家的空閒時候,到處奔走去做宣傳說服工作,並且用一個玻璃瓶裝了由螟卵孵出來的小蟲,來向羣衆宣傳解釋,把治蟲的熱潮帶動起來,全村不到幾天,就捉到了三萬多個螟蟲,七千多塊螟卵。同時在去年八月間的二十多天中,全村捉了螟蛾八千二百個螟卵一萬三千多塊,蚱蜢二萬二千多只;又在去年秋天,發起了一次剪枯心苗的運動,剪去了二萬四千株的枯心苗,為治蟲工作打下了基礎,增强了農民羣衆與災害作鬥爭的决心。
   虞益寬能够把羣眾領導起來,他的主要方法是自己帶頭和積極推動,他自己下田並且通過競賽和黑板報表揚的方法來鼓勵羣眾,塘下村的治虫成績,就這樣在全縣範圍內紅叫開了。
   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虞益寬根據了自己捉虫的經驗和豐富的創造力,發明了捉虫的拖燈,這個拖燈有着火和水盂的裝置,只要在稻田裏拖着走,一面打着稻葉,螟虫就會落在水盂裏,再配合全村卅五盞誘蛾燈,使塘下村的除虫工作,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去年全村豐收,原來每畝只有三百斤收成的水田,去年就可以收穫五百斤。
   虞益寬不僅是一個渡荒治虫的模範,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民兵,在剿匪中間,剿獲了許多子彈和物資,得到了縣人民政府的獎勵,他興奮的說:「毛主席領導我們搞生產,還能讓土匪橫行嗎?」
   在溫州專區的勞模代表大會上,他得到一條水牛的一等獎勵,勞模虞益寬是生產戰綫上優秀人物之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耘
责任者
虞益寬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溫州專區樂清縣
相关地名